楊照富
摘要:小樂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們要努力迎合新課改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全面才能。教師們應該結合小樂器的優(yōu)勢將小樂器充分合理的運用到初中音樂教學中。本文具體分析了初中音樂教學中小樂器的合理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小樂器;運用;策略
在音樂課堂中,教師結合小樂器進行課程設計,可以豐富音樂課堂的內(nèi)容,讓學生們對音樂課堂產(chǎn)生更多的期待。音樂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非常廣泛并且多樣的。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們總是將音樂課程設置為歌唱課程。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是非常單一枯燥的。將小樂器運用到初中音樂課堂中,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并且讓學生們在樂器的學習中更深刻的體會音樂中的美并身體力行去創(chuàng)造美。
一、將小樂器與樂譜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
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樂譜是學生們進行音樂學習和欣賞的基礎。然而在當前的音樂課程中,教師總是采用示范播放的形式來展示樂譜的音效,更有甚教師們會自己唱出樂譜的音調(diào),讓學生們跟唱進行學習。在這種教學方法下,由于學生對音樂樂理知識掌握的不深刻所以經(jīng)常無法把握樂譜的節(jié)奏感。在樂譜教學中與小樂器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們在小樂器的演奏中準確把握節(jié)奏感[1]。如在初一音樂《歡樂的啦啦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音樂的演奏中穿插小樂器的演奏。這首樂譜是一首節(jié)奏明快,體現(xiàn)活潑快樂情感的樂曲。學生們在教學中要充分體會樂譜中的節(jié)奏感才能有效的演奏這首歌曲。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采用豎笛這種小樂器來演奏樂譜,讓學生們通過樂譜來感受歌曲輕快的節(jié)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
二、將小樂器與歌唱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
傳統(tǒng)的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總是采用跟唱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歌曲的學習。教師首先將要學習的歌曲先用音頻或者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們進行示范展示,然后再讓學生們逐字逐句跟讀。但是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們的身心個性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聲帶處于發(fā)育階段,有時候?qū)W生們可能會正處于聲帶發(fā)育的變音期,有的學生天生對音樂的歌唱就把握不住音準。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歌曲的演繹[2]。這個時候很多學生的歌唱能力是無法充分發(fā)揮的,那么小樂器相對比較靈巧易學,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中可以利用小樂曲來彌補自身發(fā)育過程中對音樂表現(xiàn)的不足。一般小樂器在音樂的演奏中只需要學生們利用到指法或者氣息,那么學生們不需要唱出來,只需要在心理把握住歌曲的曲調(diào),再對小樂器多加練習就可以把握音準,用小樂器準確的將歌曲演奏出來。如在七年級音樂《渴望春天》的教學中,這首歌曲是一首明朗歡快的歌曲,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隨著情感的變化,歌曲的演唱的音色、語調(diào)、力度以及氣息等也會發(fā)生改變。但是對于演唱中產(chǎn)生變化的部分,學生們是很難掌握音準的。為了讓學生們以更準的發(fā)音來演奏歌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采用不同的小樂器如口琴、笛子和豎笛等來進行不同的演繹。通過小樂器的演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展現(xiàn)不同的情感。
三、將小樂器的演奏與表演相結合,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新課改理念的倡導下,初中音樂的教學工作不能僅僅圍繞著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培養(yǎng)。為了推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應該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們通過情感的激發(fā),來進一步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將小樂器和音樂表演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樂器演奏和親身表演體驗中,更加深切的感受音樂所帶來的豐富情感[3]。如在七年級音樂《唱臉譜》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們準備一場音樂劇表演。這首歌曲本身就是以小故事的形式來說唱中國的戲曲藝術,其中不乏戲曲、說唱和現(xiàn)代歌曲的演繹。其中涉及到人物也比較多。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準備豐富的道具,精選與歌曲曲調(diào)展現(xiàn)符合的樂器,來進行歌曲的表演和演奏。在表演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學生來進行演唱,一部分學生來模仿歌曲中的道爾頓、關公、典韋、張飛等人物的動作表情和形象來與歌唱者的歌詞附和。然后其他部分的學生根據(jù)歌唱中的音樂配合演奏小樂器如與京劇部分配合的鐃鈸、小鑼等,還有與現(xiàn)代歌曲演唱結合的笛子、豎琴、口琴等小樂器。來共同演繹。在小樂器與表演的結合中,讓學生們充分感受京劇藝術的美好,以及唱臉譜中所表達的對京劇藝術的熱愛。小樂器與表演技術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們在不同的音樂演奏和情感體驗中,充分感受到音樂的內(nèi)容美,學生對京劇藝術也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種情感體驗在小樂器和表演的融合中會更貼切。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們要改變以往單調(diào)無趣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要重視學生們對小樂器的演奏,讓學生們充分掌握小樂器的演奏方法。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重視小樂器與樂譜的結合,讓學生們在音樂的學習中培養(yǎng)強烈的節(jié)奏感,這是學好音樂的基礎。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小樂器與歌唱的結合,充分考慮學生們個性差異,讓學生們用小樂器來把握歌曲演奏的音準。最后教師要重視小樂器和表演在音樂中的結合,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楊云弟.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音樂有效課堂的構建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12):49-50.
[2]周曉燕.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12):65-66.
[3]張丹. 自制樂器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