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泉
摘要:語言是以文化為載體逐步發(fā)展和形成的,初中英語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就需要讓學生在充分地了解他國文化的基礎之上再進行英語的教學,最終英語教學質量會大大提升,也有利于落實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鑒于此,本文對基于英語文化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文化;教學策略
一、英語文化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有獨特的文化背景,都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許多時候,不同時期的語言,能反映不同時期的歷史和社會現(xiàn)象。如中國的知青上山下鄉(xiāng)、西方的女士優(yōu)先等,都能透露出獨特時期的信息。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其實就是在了解和研究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學習英語時,學生只有了解以英語為目的的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文化歷史,才能熟練掌握英語知識與技巧,才能在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碰撞中堅定文化自信,為跨文化交際打好基礎。初中生正處于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以文化為例,在外來文化入侵步伐不斷加快的情況下,有的初中生對外國大片、西方流行音樂較感興趣,對本土文化卻有不滿和鄙視。呼喚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培養(yǎng)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整個社會的需求。所以,中學英語新課標清晰闡述了英語課程的文化教學目標——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根本,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文屬性,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凸顯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賦予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開闊英語教師的知識面,讓學生對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以培養(yǎng)其跨文化意識。這也要求廣大英語教師改變觀念,加強英語專業(yè)知識或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對中外文化背景有更深的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英語教學的文化品位,讓學生正視中西方文化差異,了解英美文化習俗,在真實的語境中對話,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同時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跨文化交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基于英語文化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
英語是國際的一門通用語言,其和我國的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教師想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要幫助學生了解異國文化,基于文化感受英語這門語言,并正確地開展交際。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跨文化的學習空間。比如在教室環(huán)境上,西方國家教室和我國的布置就存在很大的差別,像英國布置就比較特別,更像是個展覽館。如果班級有條件的,也可以根據(jù)學習的內容,精心布置教室??梢匀谌胗⒄Z手抄報、英語卡片。通過這樣的氛圍布置,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英語這門語言背后文化的理解。在課桌的布置方面,英國和中國也是不同的。中國教室主要是以規(guī)矩擺放為主,教室講臺在前,學生課桌按照橫排和豎排的方式進行排列。但是英國會將課桌圍成一個圈,中間空間舞臺,讓學生展示。這也充分地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好地溝通和交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其次校園文化建設領域,也可以將這個跨文化知識融入其中??梢栽诟鱾€樓道的展示欄中粘貼各種英語的諺語,西方國家的有趣圖畫故事,或者是我國和西方國家在節(jié)曰上的差別等。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后的時間直接地感受文化之間存在的不同,繼而更好地掌握西方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
2、展示文化背景
初中時期學生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識,他們習慣性地對自己了解或是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深度探索,因此教師需充分利用學生這一性格特征對教學模式進行的優(yōu)化改革,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展示閱讀文本的背景文化,包括歷史文化、節(jié)日習俗、交際利益、飲食習慣、地理地貌等,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文化畫面,一方面能直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他們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對故事內涵進行深度探究,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教學難度,讓同學們在對文化背景有充分了解后能夠主動、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情感表達方向,進而在后續(xù)與教師、同學的合作探究中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后隱藏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例如,教授“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單元時,教師在分析“The Spirit of Christmas”一文前,應以展示微課視頻的形式來為同學們展示Christmas的含義和習俗,以此深化他們的文化認知,保證后續(xù)教學的有序、高效進行,微課內容包括When is Christmas?What is the story about Christmas?What will people do at Christmas?等,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被生動形象的畫面所吸引,同時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探究欲,促進他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配合教師完成文本內涵探索,從而提高文化品格,使其得到個性化發(fā)展。
3、區(qū)分文化特點
中西文化是在特定區(qū)域、時間范圍內所形成的個性化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對方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英語是一門全球通用性語言,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初中英語教學根本目標是全面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增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豐富的交互活動,在學生的日常練習中解決文化障礙,樹立文化意識,靈活轉換英語語言風格和表達形式,增強交際意識,形成抵御外來文化沖擊的能力。根據(jù)新課標要求,中小學生要多接觸外國文化,深化對外語的理解和使用,繼而掌握跨文化交際技能。
例如,初中英語教材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多個方面,如衣食住行。在社會交際方面,我們國家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會稱贊對方,貶低自己,如“At work,you are so good,but I am very bad”,而西方則會認為他人有某些目的,如“Sorry,there may be some mistakes in your understanding”。其次,在名字稱謂上,中西方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表達形式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姓和名順序上。為了讓學生高質量地運用外語交流,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采取趣味性教學法,營造積極的語言交流氛圍,指導學生練習,進一步鍛煉交際能力。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內外時間,舉辦一次同學對話練習,“What sports do you like?I often take part in basketball games during holidays.”或者,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外國友人,與學生們現(xiàn)場交流,直觀化體驗感受??紤]到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具有好動的性格特點,所以教師可以舉辦一些多類型的學習活動,如英文歌曲演唱、觀影、開 Party,為學生提供多變的個人展示環(huán)境,在活動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又如,在教授“Christmas”章節(jié)內容時,為了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圣誕節(jié)習俗文化,教師可以在班級上搞一次圣誕晚會,扮演圣誕老人,并用英語表演節(jié)目。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是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優(yōu)化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超.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魅力中國,2019(44):117-118.
[2]樂倩羽.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的實踐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9(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