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愷
說到軍備競賽,你或許首先想到的是發(fā)生在國家之間在軍事裝備方面展開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上的競賽。不過今天所講的軍備競賽則是發(fā)生在一億多年前的地球上,這場軍備競賽的主角正是我們的熟悉的恐龍。
恐龍最早起源于約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在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600萬年前)滅絕,統(tǒng)治地球長達1.64億年??铸埖能妭涓傎悘目铸堈Q生起到滅絕就一刻也沒停下,而這場軍備競賽的雙方分別是以肉食性恐龍為主的進攻者和以植食性恐龍為主的防御者。
接下來我們將分別從兩個陣營來介紹它們各自的武器和防御進化的秘密。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示的埃雷拉龍(攝影:王龍)
進攻者陣營的恐龍在最開始的時候,是以生活在三疊紀的埃雷拉龍為代表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它的身高還不及我們成年人的一半,它的前肢相對于身體的比例還是比較長的,并且長有五根手指。雖然它的牙齒也不是特別鋒利,但是在那個時代,依然是陸地上最有競爭力的肉食者。
經(jīng)過了三疊紀后就進入了大家所熟悉的侏羅紀,侏羅紀進攻者陣營中的恐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型變大,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重慶發(fā)現(xiàn)的永川龍了,永川龍可以被稱得上是侏羅紀的霸主。之前我們提到的埃雷拉龍體長只有兩米左右,而侏羅紀的永川龍體長已經(jīng)可以達到近10米,并長有鋒利的、長長的牙齒。跟埃雷拉龍不同的是,永川龍的前肢更短,而且手指數(shù)量也從5根變成了3根。但是巨大的體型和鋒利的牙齒依然讓獸腳類恐龍成為那個時候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示的霸王龍(攝影:王龍)
棘龍復原圖(繪圖:趙闖)
到了白堊紀,進攻者陣營中恐龍的武器進化剛剛到達白熱化階段,該陣營的恐龍代表則是大家所熟知的霸王龍。霸王龍的體型比侏羅紀的永川龍還要大,最長能達到15米,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展示中,有現(xiàn)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非洲象,而在白堊紀的這些肉食性恐龍面前,非洲象的體型就顯得非常小了。霸王龍的主要武器——牙齒,也得到了終極進化。你可能不敢想象,霸王龍最長的牙齒能達到30厘米,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牙齒埋在牙齦里,有10厘米長的牙齒裸露在外面。而且這些牙齒的咬合力非常強,有科學家做過估計,一只成年霸王龍牙齒的咬合力可以把一輛小轎車碾壓成廢鐵。別看霸王龍咬合力如此強悍,但霸王龍的手卻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原因就是在兇猛的外表下有一雙小短手,而且只有兩根手指,隨時隨地給你比個“耶”。
然而霸王龍其實并不是進攻者陣營中體型最大的恐龍,體型最大的恐龍是生活在非洲的埃及棘龍,它的體長能達到近20米,其中光頭骨的長度就能達到2米。它的嘴巴跟鱷魚的嘴巴長得非常像,一個成年男子可以直接躺在棘龍的嘴里。不過你不要擔心,經(jīng)過科學家們研究,棘龍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生活在河里的鋸鰩,它一般不會攻擊陸地上的動物。
重慶自然博物館老館展示的許氏祿豐龍(攝影:王龍)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示的江北重慶龍(攝影:王龍)
易碎雙腔龍復原圖(繪圖:趙闖)
防御者陣營的恐龍在最開始的時候體型跟肉食性恐龍差不多,比如許氏祿豐龍。
到了侏羅紀,肉食性恐龍的體型變大,牙齒變得鋒利,而植食性恐龍的體型變得更加巨大,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重慶出土的合川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身體全長能達到22米,是永川龍身體長度的2倍之多,它的身高有6米左右,可以說在體形上完全碾壓永川龍,永川龍也不敢隨意招惹它。同樣是在馬門溪龍生活的地方,還有一個它的盟友——江北重慶龍,江北重慶龍屬于劍龍類,與我們平常所認識的劍龍不同,它體長只有4米左右,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小的劍龍類。雖然江北重慶龍體型小,但它有一個秘密武器——尾刺,尾刺無論在長度和力量方面都令永川龍有所忌憚??梢钥吹降氖?,在侏羅紀,植食性恐龍并不像三疊紀那樣,沒有任何防御手段,它們也通過自身的強壯達到了恐嚇肉食性恐龍的目的。
不過植食性恐龍并沒有停下它們進化的腳步,到了白堊紀,肉食性恐龍進化出了它們的終極武器——鋒利的牙齒和巨大的咬合力,而植食性恐龍為了防御霸王龍的牙齒進化出了骨板,帶有這個結(jié)構(gòu)的恐龍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甲龍。甲龍的骨板非常堅硬,霸王龍咬到它的骨板就如同咬到石頭一樣。而甲龍不僅有防御的手段,還進化出了反擊的武器——尾錘。甲龍揮動尾錘可以對肉食性恐龍造成巨大的恐嚇,因為所有的肉食性恐龍都不能承受這一錘,如果一只霸王龍跟甲龍對決,甲龍的尾錘可以瞬間把霸王龍的腿骨打骨折。
除了甲龍以外,還有一類植食性恐龍往另一個極端開始發(fā)育,那就是體型更加巨大化。首先是以波塞冬龍為代表的蜥腳類恐龍,這種恐龍進化出了比馬門溪龍更巨大的身體,身高能達到17米左右,它們通過更巨大的身體來應(yīng)對進攻者陣營的攻擊。而說到恐龍里面體型最大的,就不得不提到易碎雙腔龍。易碎雙腔龍的大腿骨就可以達到4米長,科學家們估計它的身體長度最長可以達到60米,是馬門溪龍身體長度的3倍,體重可以達到122噸。而我們現(xiàn)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成年非洲象體重最多也就6噸左右,易碎雙腔龍的體重等于20只成年的非洲象體重之和,想想都恐怖。
肉食性恐龍不斷地進化武器,打算沖破植食性恐龍的防御,植食性恐龍不斷加強自身防御來抵抗肉食性恐龍的進攻。然而這場軍備競賽剛剛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印度德干地盾的火山持續(xù)噴發(fā),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火山噴發(fā)出大量的火山灰籠罩了地球。曾經(jīng)的藍色星球轉(zhuǎn)眼就變成了灰色星球,陽光無法完全照射到地球表面,植物賴以生存的陽光無法得到滿足,開始枯萎死亡,植食性恐龍每天要攝取大量的植物來維持自身的需求,一旦植物大面積死亡,最先波及的就是植食性恐龍。而對于肉食性恐龍來說,死亡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恐龍因為它們的體型龐大而被人們所記住,但最后也是因為它們的體型龐大,沒有躲過白堊紀末期的那次滅絕, 而正是這場滅絕也讓這場軍備競賽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