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南昌 330000)
《項(xiàng)羽本紀(jì)》是《史記》中的經(jīng)典篇目,無論從哪個(gè)方面去分析它,都需要準(zhǔn)確理解文本中每個(gè)字的用法和功能。這就需要以漢字職用學(xué)理論為指導(dǎo),分析其中的字記錄了哪些詞、同一個(gè)詞用了哪些字去記錄。[1]景祐本是《史記》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本,用字的可信度高。經(jīng)過我們的統(tǒng)計(jì),發(fā)現(xiàn)景祐本《項(xiàng)羽本紀(jì)》總用字8 877個(gè),其中不重復(fù)的字位有1 052個(gè)(1)字位,是以結(jié)構(gòu)的同一與否為基本判斷標(biāo)準(zhǔn),凡結(jié)構(gòu)不同的形體不管功能是否相同都看作不同的字。。由于本文要對用字職能進(jìn)行分析,所以排除了199個(gè)只記錄姓氏、人名、地名、官名、稱號(hào)名等專有名詞的情況,共得有效用字853個(gè)。
字用功能是指一個(gè)字記錄詞的功能。如果一個(gè)字在我們所測查的文本范圍中只記錄了一個(gè)義項(xiàng),就叫作“單用字”;如果一個(gè)字在該文本中同時(shí)記錄了多個(gè)義項(xiàng),就叫作“多用字”。
1.本義單用字
《項(xiàng)羽本紀(jì)》中的“瞳”只用于記錄本義{瞳孔},屬本用,出現(xiàn)2次,例句“舜目蓋重瞳子”?!疤椤币仓挥糜谟涗洷玖x{眼淚},屬本用,出現(xiàn)1次,即“章邯見項(xiàng)羽而流涕”。
諸如此類的本義單用字還有:二、十、四、氏、學(xué)、怒、曰、記、教、喜、殺、避、皆、役、賓、客、始、帝、渡、江、俱、觀、可、代、口、矣、此、尺、扛、鼎、憚、七、吾、待、入、眴、頭、綬、慴、敢、吏、諭、千、署、至、聚、祥、倚、淮、六、倍、并、石、往、孫、牧、羊、龍、助、色、諫、畏、乎、徐、禍、恐、憂、圍、輸、粟、牛、蝱、蟣、虱、虎、貪、狼、飲、酒、寒、雨、饑、勠、歲、饑(饑)、貧、芋、菽、席、境、社、晨、共、舩、釜、甑、燒、惴、膝、仰、視、漳、讓、白、賜、多、滋、諛、更、愚、智、哉、鈇、妻、狐、夜、盟、到、屯、戍、奴、詐、寶、旦、山、財(cái)、貨、姬、女、馳、奈、誰、柰、兄、卮、他、玉、玦、舞、盾、戟、衛(wèi)、側(cè)、撞、帷、瞋、發(fā)(髮)(2)“發(fā)”對應(yīng)的繁體字有“髮”和“發(fā)”,類似的情況,我們會(huì)在簡體字的后面以括號(hào)形式標(biāo)出繁體字。、眥、按、跽、彘、覆、切、啗、叛、宮、勞、賞、廁、招、刀、魚、肉、問、操、車、步、桮、杓、璧、唉、火、或、阻、思、沐、猴、野、講、險(xiǎn)、嬖、歌、佐、棄、就、沙、郭、係、老、海、春、泗、睢、隨、擠、匝、風(fēng)、木、冥、晝、逢、散、推、墮、太、悔、愕、骨、疽、誑、甲、纛、罵、逃、羹、秖、轉(zhuǎn)、漕、挑、笑、射、叱、手、弩、男、劫、半、剄、塹、駿、騅、悲、忼、慨、詩、兮、逝、麾、明、覺、陷、旗、隊(duì)、靡、檥、船、愧、短、接、創(chuàng)、購、刎、蹂、踐、葬、興、放、謬。
2.引申義單用字
“誅”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只用于記錄引申義{殺},屬本用,出現(xiàn)13次,例句“項(xiàng)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墩f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誅,討也。從言,朱聲。”[2]57語言上的討伐就是責(zé)備,所以“誅”本義是{責(zé)備}。對于受責(zé)備的人而言,責(zé)備是一種精神上的懲罰,由此可引申到對一個(gè)人身體上的極致懲罰,也就是殺。所以,“誅”經(jīng)過引申后可以記錄{殺}?!凹印痹凇俄?xiàng)羽本紀(jì)》中也只用于記錄引申義{安放},屬本用,出現(xiàn)1次,即“加彘肩上”?!凹印钡谋玖x是{夸大},《說文》:“加,語相增加也。從力,從口?!盵2]292夸大就是增加一些不實(shí)之詞,所以,“加”可以引申出{增加}。增加的對象不僅可以是抽象的語言,還可以是具體的事物,而要增加具體的事物,則需要有安放的動(dòng)作,因而,“加”可以引申出{安放}。
諸如此類的引申義單用字還有:籍、字、季、肯、嘗(嘗)、逮、獄、掾、抵、仇、賢、士、喪、陰、勒、掩、妄、族、余、才、元、月、等、澤、西、制、欲、公、處、誡、外、須、臾、佩、印、擾、府、精、杰、裨、矯、國、適、便、蒼、嘗(甞)、必、凡、首、逆、降、君、堅(jiān)、報(bào)、諸、好、最、懷、南、戶、附、求、民、號(hào)、田、救、逐、市、窮、屠、由、黃、驕、義、惰、論、免、果、悉、筑、甬、應(yīng)、搏、敝、鼓、執(zhí)、銳、運(yùn)、策、猛、很、遣、凍、久、糧、造、埽、專、危、恤、稷、朝、帳、梧、威、震、沈、廬、呼、聲、動(dòng)、轅、妒、遺、征、戎、開、存、質(zhì)、疑、期、狀、辱、竊、關(guān)、微、尚、戲、于、傷、珍、饗、美、志、料、默、活、壽、婚、姻、秋、庫、備、盜、德、許、亞、侍、畢、樂、翼、蔽、甚、迫、同、帶、擁、交、仆、裂、肩、刑、毛、閉、細(xì)、續(xù)、雙、獻(xiàn)、督、豎、肥、饒、殘、富、衣、繡、烹、尊、伐、露、遷、廢、本、勸、率、環(huán)、各、羣、終、宰、丑、群、資、捍、職、冬、夷、弱、揚(yáng)、窈、晦、壞、遁、載、驅(qū)、后、邑、振、侵、乏、割、釋、牢、權(quán)、骸、伍、保、積、翁、決、丁、旅、兩、雌、雄、寧、合、輒、慎、兒、赦、盛、匿、辯、傾、養(yǎng)、深、宜、闋、右、潰、迷、困、快、刈、亭、金、體、節(jié)、苗、裔、政、寸、畝、位、矜、奮、師、經(jīng)、營。
1.假借義單用字
“莫”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只用于記錄假借義{否定副詞},屬借用,出現(xiàn)7次,例句“人莫知其處”。“莫”的甲骨文字形像太陽落在草叢中,本義是{黃昏},《說文》:“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盵2]27《禮記·聘義》:“日莫人倦。”后來,“莫”經(jīng)常被借用于記錄{否定副詞},其本義反而不為人所知,于是就在其基礎(chǔ)上增加“日”,造出新字“暮”專門用于記錄本義,“莫”因而就為借義{否定復(fù)詞}所專?!氨佟痹凇俄?xiàng)羽本紀(jì)》中也只用于記錄假借義{躲避},屬借用,出現(xiàn)1次,即“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huì)為三處”。“辟”的本義是{法},《說文》:“辟,法也。”[2]187由于文字系統(tǒng)中一開始沒有為{躲避}造本字,于是就借用讀音相近的“辟”去記錄。后來人們才在“辟”的基礎(chǔ)上造出本字“避”去記錄{躲避}。
諸如此類的假借義單用字還有:其、不、又、萬、夫、每、八、耳、縣、某、未、東、我、汝、猶、侯、非、焉、五、弗、里、迺、采、勿、穀、汜、邪。
2.通假義單用字
“罪”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只用于記錄通假義{過錯(cuò)},屬借用,出現(xiàn)4次,例句“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白铩钡谋玖x是{捕魚的竹網(wǎng)},從此本義出發(fā),“罪”引申不出{過錯(cuò)}。但因?yàn)榍厥蓟收J(rèn)為“辠”({過錯(cuò)}的本字)和“皇”在字形上很相似,不吉利,于是就下令廢用“辠”,借用讀音相同的“罪”去記錄{過錯(cuò)}?!敖H”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也只用于記錄假借義{欺騙},屬借用,出現(xiàn)1次,即“田父紿曰‘左’”?!敖H”的本義是{破舊的絲},由此本義出發(fā),“紿”引申不出{欺騙},但“紿”和“詒”讀音相同,可通假?!队衿罚骸敖H,欺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紿,古多叚為詒字。”
諸如此類的通假義單用字還有:繇、隋、承、僇、要、蚤、詳、單、匈、隴、寤。
1.本用+借用
戮:{殺}{合力}
“戮”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2個(gè)義項(xiàng):一是本義{殺}、二是通假義{合力}?!奥尽钡谋玖x是{殺},文本中用“戮”記錄該義項(xiàng)1次,屬本用,即“梁父即楚將項(xiàng)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戮”從本義出發(fā),引申不出{合力},但因其與“勠”讀音相同,滿足通假的條件。《墨子·尚賢中》:“與之戮力同心?!睂O詒讓:“戮,勠之借字?!蔽谋居谩奥尽庇涗泏合力}1次,屬借用,即“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豪:{豪強(qiáng)}{才能出眾的人}{長而細(xì)的毛}
“豪”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3個(gè)義項(xiàng):一是引申義{豪強(qiáng)},二是引申義{才能出眾的人},三是通假義{長而細(xì)的毛}。“豪”的本義是{豪豬},豪豬和一般的豬相比最明顯的特征是肩部至尾長滿了長長的刺。由豪豬的不同聯(lián)想到人的不同,“豪”引申后能記錄{才能出眾的人},文本用“豪”記錄該義項(xiàng)2次,屬本用,例句“梁部署吳中豪杰為校尉、候、司馬”。豪豬身上的刺就是它用來撞擊敵人的武器,由此,“豪”可以記錄依仗權(quán)勢橫行不法的人,即{豪強(qiáng)},文本用“豪”記錄該義項(xiàng)1次,屬本用,即“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豪”因?yàn)楹汀昂痢弊x音相同,可以通假記錄{長而細(xì)的毛},文本用“豪”記錄該義項(xiàng)2次,屬借用,例句“吾入關(guān),秋豪不敢有所近”。
諸如此類的因本義(或者詞義引申)和借用造成的多用字還有:之、常、能、母、來、北、安、壁、卻、孰、度。
2.借用+借用
傅:{秦漢時(shí)稱男子著名于籍服王家徭役}{掛著}{靠近}
“傅”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3個(gè)義項(xiàng):一是通假義{秦漢時(shí)稱男子著名于籍服王家徭役},二是通假義{掛著},三是通假義{靠近}?!案怠钡谋玖x是{輔佐},以此本義為出發(fā)點(diǎn),“傅”引申不出上述三個(gè)義項(xiàng)。但“傅”和“附”讀音相同,可以通假。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傅,叚借為附。”文本用“傅”記錄{靠近}2次,屬借用,例句“君王能自陳以東傅?!?;記錄{掛著}1次,屬借用,即“紀(jì)信乗黃屋車,傅左纛”;記錄{秦漢時(shí)稱男子著名于籍服王家徭役}1次,屬借用,即“蕭何亦發(fā)關(guān)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
霸:{稱霸}{古代諸侯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
“霸”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除去記錄地名“霸上”(4次)和專屬稱謂“霸王”(2次)外,還記錄了2個(gè)義項(xiàng):一是通假義{稱霸},二是通假義{古代諸侯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鞍浴钡谋玖x是{農(nóng)歷每月初見的月亮},《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盵2]141由這個(gè)本義出發(fā),“霸”引申不出前面2個(gè)義項(xiàng),但“霸”和“伯”讀音相近,可以通假。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霸,叚借為伯?!蔽谋居谩鞍浴庇涗泏稱霸}2次,屬借用,例句“遂霸有天下”;記錄{古代諸侯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1次,屬借用,即“為霸王之業(yè)”。
諸如此類的因借用造成的多用字還有:也、所、于(於)、而、是、雖、亦、則、且、無、距、然、何、若。
1.本義+引申義
目:{眼睛}{遞眼色}
“目”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2個(gè)義項(xiàng):一是本義{眼睛},二是引申義{遞眼色}。《說文》:“目,人眼?!盵2]70文本用“目”記錄{眼睛}7次,屬本用,例句“瞋目視項(xiàng)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眼睛除了可以看東西,有時(shí)還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能傳達(dá)特定的意思?!墩滞ā罚骸澳浚庥兴苟欀荒?。”文本用“目”記錄{遞眼色}1次,屬本用,即“范增數(shù)目項(xiàng)王”。
疾:{疾病}{嫉妒}{趕緊}
“疾”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3個(gè)義項(xiàng):一是本義{疾病},二是引申義{嫉妒},三是引申義{趕緊}?!墩f文》:“疾,病也?!盵2]154文本用“疾”記錄{疾病}1次,屬本用,即“布稱疾不往”。嫉妒是一種心理疾病,所以“疾”可以引申出{嫉妒},文本用“疾”記錄該義項(xiàng)1次,屬本用,即“今戰(zhàn)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有病需要趕緊治療,所以“疾”也可以引申出{趕緊},文本用“疾”記錄該義項(xiàng)2次,屬本用,例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諸如此類的由本義和引申義構(gòu)成的多用字還有:人、下、者、初、起、父、將、為、故、姓、書、去、劍、以、名、巳、一、乃、兵、大、有、得、中、出、及、部、子、彼、言、力、氣、九、亡、聞、使、獨(dú)、持、坐、受、命、諾、拔、門、百、舉、眾、徇、走、謹(jǐn)、立、從、婦、古、今、暴、戰(zhàn)、道、進(jìn)、追、還、日、死、攻、勝、憐、三、蠭、爭、都、再、遇、高、見、留、謀、河、征、斗(鬥)、送、虜、功、失、分、面、流、折、告、小、具、背、騎、顧、難、徙、怨、屋、詣、患。
2.引申義+引申義
惡:{討厭}{粗劣}
“惡”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2個(gè)義項(xiàng):一是引申義{討厭},二是引申義{粗劣}?!皭骸钡谋玖x是{過錯(cuò)},犯錯(cuò)誤是令人討厭的行為,所以能引申出{討厭}。文本用“惡”記錄{討厭}1次,屬本用,即“又惡負(fù)約,恐諸侯叛之”。文本用“惡”記錄{粗劣}1次,屬本用,即“以惡食食項(xiàng)王使者”。
奉:{捧著}{進(jìn)獻(xiàn)}
“奉”在《項(xiàng)羽本紀(jì)》中記錄了2個(gè)義項(xiàng):一是引申義{捧著},二是引申義{進(jìn)獻(xiàn)}?!胺睢钡谋玖x是{承受},《說文》:“奉,承也?!盵2]59從“奉”字的古字形看,承受的主體是人的雙手。當(dāng)雙手承受的東西很貴重時(shí),就是在捧著它?!犊镏囌住罚骸胺钫撸灾^恭而持之?!彼裕胺睢笨梢砸瓿鰗捧著},文本用“奉”記錄該義項(xiàng)1次,屬本用,即“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有時(shí),捧著貴重的東西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把它獻(xiàn)給地位尊貴的人。因而,“奉”又可以引申出{進(jìn)獻(xiàn)},《廣雅》:“奉,獻(xiàn)也?!蔽谋居谩胺睢庇涗泏進(jìn)獻(xiàn)}2次,屬本用,例句“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諸如此類的由引申義和引申義構(gòu)成多用字還有:相、時(shí)、年、即、事、王、世、封、少、成、足、敵、法、略、知、意、竟、請、與、主、辨、弟、游、會(huì)、取、奇、長、過、守、謂、反、天、先、后(後)、發(fā)(發(fā))、在、居、復(fù)(復(fù))、召、行、遂、斬、驚、亂、擊、數(shù)、伏、收、用、自、前、任、平、敗、拜、上、定、急、引、連、和、令、素、信、稱、置、謝、彊、異、軍、特、家、貴、如、屬、易、指、當(dāng)、城、利、地、別、阬、計(jì)、說、固、滅、勢、心、間(閒)、望、破、歸、假、趣、間(間)、忍、益、輕、卒、臣、聽、徒、因、冠、內(nèi)、罷、被、身、食、新、私、服、枝、舍、示、絕、縱、愿、盡、并(並)、塞、責(zé)、脫、直、孤、豈、哀、約、善、乗、左、幸、語、生、近、鄉(xiāng)、止、披、壯、斗、辭、室、苦、禮、方、俎、奪、致、業(yè)、解、負(fù)、迎、臨、稍、重、蓋、泣。
通過觀察《項(xiàng)羽本紀(jì)》中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司馬遷用字的變化。《項(xiàng)羽本紀(jì)》中的同詞異字共13組,我們根據(jù)記錄同詞的用字屬性不同,將它們分為三類:本字與本字、本字與借字、借字與借字。
{多數(shù)}:群、羣
當(dāng)表示{多數(shù)}義時(shí),《項(xiàng)羽本紀(jì)》分別用“群”和“羣”記錄了1次,即“今盡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其羣臣稍稍背叛之”?!墩f文》:“羣,輩也。”[2]78《玉篇》:“群,朋也,輩也?!薄段褰?jīng)文字》:“羣,俗作群?!薄叭骸焙汀傲t”構(gòu)件相同,但是構(gòu)件的組合方式不同,一個(gè)是左右結(jié)構(gòu),一個(gè)是上下結(jié)構(gòu),二者之間是異體本字的關(guān)系。
{到達(dá)}:到、至
當(dāng)表示{到達(dá)}義時(shí),《項(xiàng)羽本紀(jì)》用“到”和“至”兩個(gè)字去記錄?!墩f文》:“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盵2]247許慎認(rèn)為“至”的本義{鳥從高處飛到地上},其實(shí)許慎分析的是“至”的造義,因?yàn)樵谖墨I(xiàn)找不到用例。我們認(rèn)為“至”的本義是{到達(dá)}。文本用“至”記錄該義項(xiàng)46次,屬本用,例句“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jìn)”。后來,因?yàn)椤爸痢庇涗浀脑~義過多,人們就在其基礎(chǔ)上造出了分化字“到”來記錄{到達(dá)}?!墩f文》:“到,至也。”[2]247用“到”表示{到達(dá)},只有1個(gè)用例,屬本用,即“到新安”?!暗健焙汀爸痢痹谟涗泏到達(dá)}時(shí)構(gòu)成的是分化本字與源本字的關(guān)系,習(xí)用字是源本字“至”。
諸如此類的本字與本字關(guān)系的還有:{水上交通工具}:舩、船;{曾經(jīng)}:嘗、甞;{背叛}:背、倍;{中間}:間、閒;{偏僻的小路}:間、閒。
{過河}:渡、度
當(dāng)表示{過河}義時(shí),用“渡”和“度”兩個(gè)字去記錄。“渡”的本義是{過河},《說文》:“渡,濟(jì)也?!盵2]233文本用“渡”表示{過河},有22個(gè)用例,屬本用,例句“渡浙江”?!岸取钡谋玖x是{法度},《說文》:“度,法制也?!盵2]65由此本義出發(fā),“度”引申不出{過河}。但“度”和表示{過河}義的讀音相同,于是就借用“度”去記錄它。文本用“度”記錄該義項(xiàng)1次,屬借用,即“項(xiàng)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岸伞焙汀岸取痹谟涗泏過河}時(shí)是后造本字與假借字的關(guān)系,習(xí)用字是后造本字“渡”。
{并力}:勠、戮
當(dāng)表示{并力}義時(shí),《項(xiàng)羽本紀(jì)》用“勠”和“戮”兩個(gè)字去記錄?!皠邸钡谋玖x是{并力},《說文》:“勠,并力也。”[2]292文本用“勠”記錄該義項(xiàng)1次,屬本用,即“將勠力而攻秦”?!奥尽钡谋玖x是{殺},由此本義出發(fā),引申不出{并力}。但“戮”和“勠”讀音相同,可通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戮,勠力字亦叚戮為勠?!蔽谋居谩奥尽庇涗浽摿x項(xiàng)1次,屬借用,即“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皠邸焙汀奥尽痹谟涗泏并力}時(shí)是本字與通假字的關(guān)系。
諸如此類的本字與借字關(guān)系的還有:{躲避}:辟、避。
{第二人稱代詞}:汝、若、而
當(dāng)表示{第二人稱代詞}義時(shí),《項(xiàng)羽本紀(jì)》用“汝”“若”和“而”3個(gè)字去記錄?!叭辍钡谋玖x是{水名}?!叭簟钡谋玖x是{應(yīng)允},商承祚《殷墟文字類編》:“卜辭諸若字象人舉手而跽足,乃象諾時(shí)巽順之狀,古諾與若為一字,故若字訓(xùn)為順?!薄岸钡谋玖x是{頰毛}。這三個(gè)字從各自的本義出發(fā),都引申不出{第二人稱代詞}。因?yàn)檎Z言系統(tǒng)中一開始沒有為{第二人稱代詞}義造本字,于是就假借讀音相近的字去記錄,“汝”“若”“而”就是其中的三個(gè)。文本中用“汝”記錄{第二人稱代詞} 2次,屬借用,例句“自我為汝家婦”。用“若”記錄{第二人稱代詞} 8次,屬借用,例句“吾翁即若翁”。用“而”記錄{第二人稱代詞} 1次,屬借用,即“必欲烹而翁”。所以“汝”“若”和“而”在記錄{第二人稱代詞}時(shí)是借字與借字的關(guān)系,習(xí)用字是“若”。
{否定副詞}:不、莫、弗、無、母、勿、未、非
因?yàn)檎Z言系統(tǒng)中一開始沒有為{否定副詞}造本字,于是就假借讀音相近的字去記錄,“不”“莫”“弗”“無”“母”“勿”“未”和“非”就是其中的8個(gè)。文本用“不”記錄{否定副詞} 138次,屬借用,例句“學(xué)書不成”。用“莫”記錄該義項(xiàng)7次,屬借用,例句“莫敢仰視”。用“弗”記錄該義項(xiàng)7次,屬借用,例句“項(xiàng)梁弗聽”。用“無”記錄該義項(xiàng)22次,屬借用,例句“今無一人還”。用“母”記錄該義項(xiàng)5次,屬借用,例句“母妄言”。用“勿”記錄該義項(xiàng)2次,屬借用,例句“急擊勿失”。用“未”記錄該義項(xiàng)21次,屬借用,例句“事未可知也”。用“非”記錄該義項(xiàng)11次,屬借用,例句“非戰(zhàn)之罪也”。所以在記錄{第二人稱代詞}時(shí),這8個(gè)字之間構(gòu)成的是借字與借字的關(guān)系,習(xí)用字是“不”。諸如此類的借字與借字關(guān)系的還有:{復(fù)}:亦、又。
綜上所述,《項(xiàng)羽本紀(jì)》中的單用字有564個(gè),其中本義單用字260個(gè),引申義單用字262個(gè),假借義單用字29個(gè),通假義單用字13個(gè);多用字有289個(gè),其中因借用造成的多用字29個(gè),因引申造成的多用字260個(gè),表明司馬遷在寫《項(xiàng)羽本紀(jì)》時(shí)主要以本用字為主(占91.7%),借用字為輔(占8.3%)。同詞異字和異詞異字相比要少得多,說明《項(xiàng)羽本紀(jì)》的用詞具有多樣性,而在記錄同一詞時(shí)用字的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