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國”閱讀大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品味書香》節(jié)目主持人、作者……提到馬宗武,大家很自然地把我和“書香”聯(lián)系在一起。觀眾、讀者親切地稱我為小馬,因為小馬是每晚準時出現(xiàn)在電波里、陪伴大家走過一段閱讀時光的那個人。1974年,小馬出生在新疆昌吉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父親早亡,母親多病,有段時間,全家僅靠大姐當護士的工資維持生活。母親去世之后,16歲的小馬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哥哥姐姐收入都不高,讓他們負擔自己的學費,必然拖累他們的小家庭。小馬決定自己養(yǎng)活自己,他毅然決然退了學,去汽修廠當了工人,隨后去了更遠的地方,烏爾禾、達坂城、克拉瑪依。然而,時光回到20年多年前,小馬身上更多的是“汽油”味。
汽車修理工的追夢路
誰的青春里都會有一段迷惘和掙扎的時光?;貞浧?0歲出頭的自己,那時,我還在故鄉(xiāng)新疆做汽車修理工,夏天動輒三十幾度的高溫,臉和手臂常常被曬得黝黑脫皮,渾身上下沾滿油污,無論怎么洗,手指甲縫總是洗不干凈。冬天,同樣的二三十度,不過是零下。我穿著厚重的棉襖,一次次地趴在雪窩里,扒油底或裝底盤。耳朵凍得通紅生疼,頭發(fā)和眼睫毛上結(jié)滿了一層層冰霜。
修車的日子漫長而單調(diào)。收音機和不多的書籍成為我青春時光里的精神食糧。在獲取資訊的同時,我慢慢懂得,在我生活的這個戈壁灘之外,有很多人過著他們想過的生活,我的生命里或許也有很多的精彩值得去探尋。
成為一名播音員——夢想的種子開始在我的心里扎根。凌晨趁工友還沒起,我一個人聽廣播,跟著朗讀。晚上收工后,就開始閱讀書籍,戈壁灘上高大的井架和肆虐的風把我的聲音飄散得很遠很遠。然而,現(xiàn)實和理想差別巨大,練聲這件事沒有科學指導愈加艱難,還有來自工友和師傅們的嘲笑質(zhì)疑,這一切讓我懷疑自己堅持的意義。
如果你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一個前途不明的未來。如果你想要到達的遠方離你萬里之遙。你還會不會付出努力?在我看來,這取決于你對那個夢有多執(zhí)著,多熱愛。對我來說,那個夢,是我在苦難甚至灰暗生活中的一縷光,我愿意為了那若隱若現(xiàn)的光芒風雨兼程,浮沉不悔。帶著這樣的信念,26歲那年,我決定離開故鄉(xiāng),拿著企業(yè)倒閉,單位補給的3萬多塊錢,來到只在收音機里聽到過的北京,考上了中華女子學院的播音大專班。
那是中華女子學院歷史上第一次招收男生。學校只有女生宿舍,原本就不大的校舍根本無法騰出一間給我居住。幾番周折,我租住在學校附近一個即將拆遷小區(qū)的地下室里。里面陰暗而潮濕,終日不見陽光,等我一年后搬家時,掀開床鋪已看到地面角落邊長出一小撮蘑菇。在陽光下暴曬過的被子剛鋪到床上不久,就又泛出濕潤感。為了避免生病,我入睡時把雙手墊在腰部,這個習慣直到搬進樓房很久后才改掉。雙手墊起了潮濕中的身體,夢想撐起了艱難的歲月。我可以做到一餐只吃幾塊豆腐乳外加兩個饅頭。幾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練聲、追求吐字發(fā)音的規(guī)整上。
這段經(jīng)歷并沒有獨特的意義,但當你進入下一個人生段的時候,回頭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正是這段孤獨而迷茫的歷程,為你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你可以在到來的時段,以最快的速度發(fā)出巨大的能量。而現(xiàn)在你能做的,就是堅持下去,為了愛你的人,為了你自己,全力以赴。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你要問我追夢路上迷惘了該怎么辦?那我會告訴你,想要達到山頂,根本就沒什么捷徑,就是玩兒命努力,忍受著孤獨,堅持下去。剩下的,只管交給時間。
陽光眷顧趕路人。30歲那年,經(jīng)歷了競爭激烈的筆試、面試,我成為國家電臺的一名主持人。隨后的時光中,我依然不停奔跑,陸續(xù)取得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還獲評為中央臺“十佳”主持人。
堅守書香,把閱讀帶給更多人
努力從來不丟人的。只有不想努力工作的人,オ會覺得努力沒用。他們總是理所當然地以為人生有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卻從來不相信,個人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在職場上游刃有余。2013年,我開始做讀書節(jié)目《品味書香》的主持人。讀書類節(jié)目工作繁重,且和一般娛樂節(jié)目相比,觀眾稀少很多。但一直以來對閱讀的熱愛,還是讓我下決心要接下這份工作。一個人撐起一檔節(jié)目不容易,可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來,從與出版社對接到確定書目、聯(lián)系作者編輯、制作片花、再到完成稿件進入直播——每周六天的工作量,每天將近十個小時的工作強度。節(jié)目是在每晚的9點到10點播出,每次完成節(jié)目,走出電臺大樓,都有一種踏實充盈在心間。
白天,我們?yōu)樯嫳疾?,但在夜里,我們可以給思想一次饕餮盛宴,雖然我的影響力有限,可是只要堅持,終究會有些不同的。如今,《品味書香》已成為讀書類廣播節(jié)目的佼佼者,無數(shù)聽眾在電波中找到心靈慰藉,也有更多人知道了小馬的故事。在我個人微信公眾號留言區(qū),經(jīng)常能收到各地網(wǎng)友的私信,他們從小馬的經(jīng)歷里看到了前行的希望。
提前吃苦總是有意義的,只是越早吃的苦,越無人知曉,越需要用成熟的心智和超人的毅力去面對。工作之后的努力總會有或多或少的物質(zhì)回報,而年少時迷茫而看不到收獲的付出,更值得被稱道。2018年,我出版了首部個人作品《我走了很遠的路,才來到你的面前》。這本書是我個人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也是我想對這些年來一直堅守在電波那頭的聽眾說的心里話。這本書不是訴苦,也不是炫耀,而是分享,分享給每一個在打拼路上奮斗的你。夢想成真真的不是電影電視中賺取眼淚的橋段,也不是勵志書里憑空臆造的假雞湯,而是真真切切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讓小馬的這份真實,伴隨讀者一起奮斗,一起成長。
一年多來,我?guī)е@本書走過了全國數(shù)十個城市,跨越電波和紙筆,去見證這些年在閱讀世界里一起同行的人。當我看到那一雙雙閃亮的眸子時,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些暗夜里的書寫,那些寂寞冗長的時光,都在這一刻幻化成了一份信任和守候。讓我知道,無論是在哪一座城市里,都有心靈相通的人在等待我,他們渴望在夜色之外,看到真實的我。這過程奇妙而美好。寫下那些故事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書里的某個故事,甚至某句話,給了素未謀面的你些許繼續(xù)前行的勇氣和信心,那么我的這本書的存在也就有了意義。
節(jié)目之外,堅持閱讀的公益推廣。我作為北京國際圖書節(jié)的形象大使和“閱讀中國”的閱讀大使,這些年我到過偏遠山區(qū),深入過廠礦學校,希望帶領(lǐng)更多的人愛上閱讀,感受到閱讀帶給一個普通生命的蛻變。
如果不是因為讀到更多的好書并受到感召,我就不會像書里的那些主人公一樣堅守自己的夢想。如果不是透過書籍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我可能還是那個在戈壁灘上安于現(xiàn)狀的修理工。是書籍引領(lǐng)著我一步步邁向了更遠的地方。通過閱讀,你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會了解人性的復雜和艱難,會體諒每個人的難處。同時,閱讀也會讓你在平庸的生活之外給自己預留一方天地,讓自己的生活有趣有料,更有詩和遠方。
愿我們每個人,都可化夢為骨,帶著夢想鑄就一身肝膽,勇敢地去奮斗、去實現(xiàn)!
作者系2020年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