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綠色
智能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生活的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機器人不僅可以下棋、寫詩、做家務,還能代替主持人播報新聞;無人商店開張,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機器的智能化取代了大量人工,許多職業(yè)面臨挑戰(zhàn)。手機掃碼支付讓小偷和很多收費員下崗了,人臉識別讓很多門衛(wèi)和保安下崗了,網上售票和刷身份證上飛機、火車讓很多相關的工作人員下崗了……
有人說,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結合,知識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得,學校教育和教師職業(yè)將逐步消亡。但是盡管獲取知識在智能時代變得更加容易和便捷,人的社會化屬性和教育的生命化氣息依然表明,學校教育和教師職業(yè)不可替代。
但無論如何,學校教育和教師在智能時代都面臨巨大的變化和挑戰(zhàn)。教師該如何華麗轉身,應對這些變化和挑戰(zhàn)呢?
要從戰(zhàn)略上藐視
教師要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快樂、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
智能時代雖然來勢洶洶,勢如破竹,但它不是洪水猛獸,我們沒有必要太過害怕和恐慌。任何新事物都是在社會原有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計算機剛剛誕生的時候,我花大價錢買的第一臺電腦直到放得一文不值了,也沒有讓我學會五筆字型打字。后來電腦更新越來越快,我反倒學會了上網,甚至感覺離開了電腦就不能工作。不管社會怎么發(fā)展,事物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做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基本要求不會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會變。打牢做教師的基本功,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基本理論永遠是教師職業(yè)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只要掌握了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原則,就會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氣度、定力和自信。教師應該從容應對,以開放積極的心態(tài)擁抱新時代,靜待教育花開。
要從戰(zhàn)術上重視
教師要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讓自己成為智能時代的合格居民,取得在智能時代的發(fā)言權和教育權。
教師要非常清楚,現在的學生是智能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四通八達,他們了解的我們可能不了解,教師在他們面前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化身。教師要從心理上接受在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方面“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現實和常態(tài),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樹立能者為師的新觀念,開始新的學習之旅,爭取把自己變成智能時代的教育行家。
教師本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榜樣。智能時代,教師的基本功又多了一項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如制作微課的能力,使用網絡、大數據教育和評價學生的能力。在全民居家抗疫的情況下開展的“空中課堂”,就需要教師會操作直播,教師要變成“網紅”,吸引學生成為粉絲。智能時代,隨著教育組織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教師說不定還真的需要做常態(tài)的主播呢!
其實,大多數教師已經悄悄做了很多準備:基于實際生活真實情景的項目化學習,基于現實問題解決的研究性學習,基于人的全面成長的全課程學習,基于知識與能力統籌發(fā)展規(guī)律的主題學習等,都是適合未來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北京十一學校的“選課走班”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從教走向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就是未來學校教育教學大致的樣子;安陽市鐵西路小學幾年前提出的要培養(yǎng)學生向善的能力、學習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能力、健康的能力、幸福的能力,也很適合智能時代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集團提倡的“學思課堂”,要求課堂緊緊圍繞體現課程目標的“核心問題”,利用真實生活的“情景包裹”讓學生學習,重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而促進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更是符合未來課堂的要求……
要從行動上研究
教師要洞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積極調整教育教學目標和思路,開創(chuàng)適合智能時代的教育教學新思路和新模式。
智能時代的教育會變成什么樣?我曾經主持過一個中小學生“人生教育”實驗研究。研究認為:未來的學校教育將改變原先以知識能力培養(yǎng)為主的教育目標,單純知識傳授將越來越淡化,教育和學校的社會化功能將越來越突出。人一生需要的核心能力和必備品質將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做人的教育將越來越重要;老師的角色也將從“教師”變成“導師”,研究怎樣把人從生理人、自然人培養(yǎng)成社會人、成功人、幸福人。
將來,學校的樣態(tài)、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都可能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真正成為主旋律,培養(yǎng)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現實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具體方法將成為教育的主要任務。學校教育的重點和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將突出對學生的學習輔導、健康引導和人生指導,一切都將圍繞著為學生的幸福奠基展開。教育將讓學生是幸福的,既要有當下幸福的學習生活、童年時光,又要有未來長遠的幸福人生;教育將讓每一個學生都出彩,成為最好的自己;教育將讓每一個學生的人生都有意義,對家庭、對祖國、對社會都有價值!
教師將變教學為學習輔導,將更加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更加突出因材施教,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師將減少知識的傳授,真正變教學為教學生學。除基本的知識和基礎的技能外,教師將很少教具體的需要背誦的死知識(因為學生自己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得),而是將重點放在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教學生思維發(fā)展和知識獲得的途徑,教學生分辨信息的真?zhèn)?,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輔導的方式也將發(fā)生變化,線上輔導和線下輔導相結合,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定時輔導和隨時輔導相結合,一對多輔導和多對一輔導相結合。學生學習的獨立和教師輔導的靈活將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當然,也要防止學生自由散漫,浪費自己的生命,要更加突出學生學習內生動力的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隨著智能時代的迅猛發(fā)展,教育的場地、方式和方法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面對面的教育和網絡教育相結合將成為常態(tài),學生在任何地方學習都成為可能,教育的開放性和自由度不斷擴大。學校和課堂,教師和教育教學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清楚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把握了教育的本質,教師可以充滿自信地做好相關準備,從容華麗轉身,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