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里,粟小三,凌娟,王湘富
(長沙醫(yī)學院附屬株洲市人民醫(yī)院血管內科,湖南 株洲 412000)
冠心病高發(fā)于老年人群,其病理機制主要為冠脈粥樣硬化引發(fā)管腔狹窄、心肌缺血,若不及時控制可引發(fā)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嚴重情況。隨著PCI治療技術不斷完善,在非老年人冠心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冠脈血流情況,有利于降低心臟事件發(fā)生風險[1]。本研究選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PCI治療老年冠心病的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 年8 月至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7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治療組(n=86)和對照組(n=84)。治療組男50例,女36例;年齡65~87 歲,平均(76.56±9.02)歲;病程 1 個月~15 年,平均(10.51±4.43)年。對照組男49 例,女35 例;年齡65~86歲,平均(76.64±9.11)歲;病程1個月~14年,平均(9.57±4.42)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行冠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痪稀吨袊浧す跔顒用}介入治療指南(2011)》[2]關于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指征;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有介入治療史者;麻醉藥物過敏史者;其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合并惡性腫瘤者等。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沈陽奧吉娜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65051,規(guī)格:100 mg×24 片),每天100 mg,每天1次;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國藥準字H20000542,規(guī)格:25 mg×10 s)每天75 mg,每天1 次;瑞舒伐他汀鈣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41,規(guī)格:10 mg)每天10 mg,每天1次;此外,根據患者病情給予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依那普利)和硝酸甘油或曲美他嗪等。治療組實施PCI治療:術前1 d和手術當天,口服拜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硫酸氫氯吡格雷片300 mg,經右側撓動脈穿刺,置入動脈鞘管,隨后置入導絲,然后經冠脈內給予硝酸甘油100 μg,并置入冠脈造影管,隨后實施冠脈造影(多體位投照造影),確認目標冠脈,檢查狹窄情況,置入前擴球囊進行預擴張,擴張滿意后將藥物洗脫支架植入狹窄位置,檢查冠脈通暢性,滿意后退出導管,穿刺點加壓包扎;術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療3 d。隨后患者口服藥物治療,藥物劑量及方法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1.4.1 療效評估 采用《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衛(wèi)生部)中關于冠心病療效的判定標準評估兩組治療后3個月的治療效果:顯效,日?;顒酉滦慕g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90%,偶爾發(fā)作,活動耐受量增加,基本不使用硝酸甘油;有效,日?;顒酉滦慕g痛發(fā)作次數(shù)降低50%~90%,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活動耐受量增加;無效,日?;顒酉滦慕g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活動耐受量無增加,硝酸甘油用量未見減少??傆行?顯效率+有效率[3]。
1.4.2 心功能指標評估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分別進行心臟超聲檢查,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左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期末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等主要心功能指標變化。
1.4.3 遠期并發(fā)癥情況監(jiān)測 治療后隨訪12個月,觀察兩組是否出現(xiàn)臨床心絞痛復發(fā)、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狀動脈搭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心臟事件,比較兩組心臟事件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76.1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且治療組LVEDD、LVESD、LVEDV、LVESV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LVEF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86 84 LVEDD(mm)治療前61.75±7.57 61.05±8.16 1.217 0.856治療后44.96±8.02 54.57±5.89 12.775 0.021 LVESD(mm)治療前42.71±5.27 42.08±4.96 1.369 0.768治療后30.45±5.87 38.82±6.18 12.036 0.023 LVEDV(mm)治療前105.48±15.57 106.08±17.18 1.152 0.878治療后95.78±10.98 101.42±11.24 3.210 0.002 LVESV(mm)治療前60.28±8.17 61.03±7.87 1.152 0.723治療后48.02±7.23 55.86±8.69 6.401<0.001 LVEF(%)治療前41.63±4.06 40.97±5.69 1.652 0.020治療后55.05±5.57 45.38±8.03 8.658<0.001
2.3 兩組遠期心臟事件比較 隨訪12 個月,對照組出現(xiàn)3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 例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1 例行PCI治療,1例行靜脈溶栓治療),12例再發(fā)心絞痛,無心源性死亡等。治療組未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等惡性心臟事件,4例心絞痛復發(fā),其中1例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1例行PCI治療,2例口服抗心絞痛藥物治療。治療組惡性心臟事件發(fā)生率(0.00%)低于對照組(3.57%),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9);治療組遠期心臟事件總發(fā)生率(7.14%)明顯低于對照組(17.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68,P<0.05)。
冠心病是一種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與致死率隨之增加的疾病,嚴重時甚至導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須盡早治療,并長期監(jiān)測[4-5]。老年人作為冠心病的高發(fā)人群,機體耐受力下降,因此,臨床主要以藥物和介入治療為主,但對于心絞痛頻發(fā)、存在心梗風險的高危冠心病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病情改善和控制效果較差[6-7]。
PCI治療是向人體的動脈腔道內置入器械,針對狹窄部位進行擴張?zhí)幚恚⒎胖弥Ъ軗伍_狹窄部位,從而直接改善冠脈血流量,達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8-9]。PCI 治療切口極小,出血量較少,支架位置也可精密控制,安全性較高,較傳統(tǒng)開胸術式創(chuàng)傷性顯著降低,適合無法耐受開胸術式的老年群體[10-11]。但PCI 治療作為一種新技術,對于設備和操作者技能要求較高[11-12];而老年人通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脈壓和動脈僵硬度增加等多重危險因素,因此,臨床應用受限[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LVEDD、LVESD、LVEDV、LVESV 和 LVEF 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PCI 治療可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整體臨床療效,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藥物保守治療。此外,治療組惡性心臟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樣本量小有關;治療組遠期心臟事件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老年患者PCI 治療可有效防控術后心臟事件風險,降低惡性心臟事件,但未來仍需進一步大樣本量的長期監(jiān)測研究。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良好,能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可降低遠期心臟事件風險,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