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一直陰晦,秋雨總是噼里啪啦地下個不停。但我還是決定,趁著雨停的間歇出去走走。
一條彎彎曲曲的農(nóng)田小路,行人很少,不喜歡熱鬧的我獨自踱步在這林間小道上。雖然臨出門時妻子讓我添了件衣衫,但還是有些涼意。
那些前幾天還綠葉招展、枝繁葉茂的花叢,轉瞬間被一場秋雨凌霜擊打得不成樣子,像病入膏肓的老者,橫七豎八地躺落路邊。路邊的小草,也拖著瘦弱的身子,緊蹙著蠟黃的臉,在秋風中瑟瑟發(fā)抖。還有一兩只殘翅的蜻蜓,在用盡全力抓住那招搖的尖草,生怕跌落地上就再也飛不起來了。
田梗間忽地傳來幾聲蛐鳴,有氣無力的低吟淺唱,像是敘說著秋日的凄苦,面對深秋的到來,對這個世界做最后的訣別。我此刻的心情也有些凄涼。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如此之快。春無幾日夏至,暑不熱時秋來,秋日幾何?冬歸。人的一生是否也同這四季一樣呢?
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不也如同這四季一樣嗎?昨日往事歷歷,雄心、奮進與張狂,今朝,秋霜染鬢,皓首蒼顏,風燭殘年。仿佛身邊的一切事情就發(fā)生在昨天。心還倔強,志亦不撓,看似簡單,但已力不從心。古稀之年與深秋的關聯(lián),讓我觸景生情,有了低吟的些許感嘆。
忽然心頭縈繞起小時候打柴的情景,想起了哥哥作的打柴詩:“斜陽西下照飲煙,如牛負重田草宣。歸來路上燈火遠,天黑難辨車轍間。家犬又來迎門客,白鵝復去唱人還。饑腸轆轆食粗飯,夜半聲聲磨刀鐮?!边@首詩寫得非常好,把小時打柴的生活描繪得惟妙惟肖,我非常喜歡,也小心翼翼地收錄起來,珍藏在了生活的記憶里。
回憶小時候打柴時的情形,回憶起過去的年代,雖然說日子過得清苦,但還是幸福滿滿,因為總有一個盼頭在里面,盼著下雪滾蘇雀,盼著天冷去滑冰,盼著過年糊新屋,盼著春節(jié)買年畫,盼著十五紅燈籠……盼,無盡的盼頭,無盡的樂事,沒有什么憂愁,快樂也便多了起來。
但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小時候最不開心的事是父母吵架。其實他們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常是因一些瑣事,比如母親喂了愛下蛋的鵝幾勺玉米飯,父親看了心痛,便會同母親大吵起來。他們相對無言的冷酷往往轉變成冷戰(zhàn),有時會持續(xù)四五天或數(shù)周。其實鵝所生的蛋,母親自己一個都不舍得吃,或是到街上換些零錢,貼補家用,或是給父親做他最愛吃的“雞蛋糕”。其實母親是特別委屈的,都是一些瑣事,不知父親為什么那樣愛發(fā)脾氣,現(xiàn)在想來,也許是生活的壓力與窘迫的緣故吧!
每次看著父親吵架后那冷若冰霜的臉,看到母親那憂郁的眼神,我的心頭便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烏云。
別人家的父母也吵架,甚至屋子里的東西被摔得七零八落,我們遇上都嚇得魂不附體,而他家的孩子卻像無事一樣,揚長而去,照樣和我們一起玩得開心,若無其事,有說有笑,好像一切沒發(fā)生過一樣。我則不同,每逢父母吵架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發(fā)呆,或絞盡腦汁地充當兩頭的小信使,有意地討好雙方,企圖化解他們的矛盾,但收效甚微。
直到家里來了客人,父母礙于面子,才又開始說起話來,冷戰(zhàn)才宣告結束。我的天??!總算見到了一絲晴日,壓抑在心頭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父母的一次吵架,不知用多長時間才能平復我這本就敏感的心。
在別人眼里,我雖小,但是屬于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說白了就是“心眼小”。
讀中學的時候,我喜歡上了詩歌,容易見景生情,無論季節(jié)如何交替,滿目都是快樂與希望,很少有悲傷的情感。自從有了年紀以后,每每秋天來臨,總會給自己帶來一種莫名其妙的悲涼寂寥的感覺,經(jīng)常有一種憂郁的感傷,會不經(jīng)意地讓我產(chǎn)生聯(lián)想。我便也成了一個真正的多愁善感的“詩人”了。
正在胡思亂想,回過頭望去,“家”已然消得失得無了蹤跡。 迎面而來的是一片早已收割了的麥田,重新翻過來的油黑的土地上長著重生的嫩草,在瑟瑟秋風中晃動著頑皮的小腦袋。
這里是我童年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了,每當夏季,大雨過后,這里便積水成河,成了一面鏡子。我一絲不掛地站在岸邊,欣賞著鏡子中裸體的我,心里發(fā)笑。見到路人,一個猛子扎了下去,無了蹤影,嚇得路人目瞪口呆。我含著麥管露出水面呼吸著呢,此時的我別提有多開心了。
于是這里也便成了我兒時天然的澡堂。但我是一個細心的孩子,每當在水中盡情地玩耍時,總也忘不掉辛苦采集地放在岸邊的那筐滿滿的豬食菜。
走過了這片麥田,是一片一望無垠的稻海,稻海那邊是一個輪廓清晰的村落。這時太陽突然從西山頭的云縫里探了出來,西山露出了晴根。剎那間稻田一片金黃,微風襲來,蕩出道道金浪,前面的浪頭還沒跑遠,后面的浪頭又趕了過來,最后連成一片金黃色的浪的海洋。我低沉的情感一下子回升起來,忽然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詩:“喜看稻菽千層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多么美妙的詩句!
但遺憾的是那些英雄們已無了蹤影,夕陽下的村落也顯得格外的空靈與寂寥,往日人喧馬叫,狗吠雞鳴,炊煙裊裊的生機場面早已蕩然無存了。小村寂靜得讓人窒息……
我中學時一個關系要好女生的家,就在這個小村落里。這讓我加快了腳步,又想起了前年遇到她的情景。
那時她還拉著我非要到她屋里的炕頭上坐坐,和我談了許多學生時代的生活情景,談了與我懵懂的“愛情”往事以及她婚后不諧的生活。特別是說到她送我那張“絕密”的紙條時,從她眷戀的眼神里和那眼角的絲絲淚光上,我知道她想說什么,而我卻故意轉移話題,生怕外面的人進來難免尷尬。
臨別時,她送我一些自己園子里種的紅蕓豆。紅蕓豆顆顆籽粒飽滿,紅潤剔透,亮盈如珠。我再三推辭,她開玩笑地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蔽抑肋@是王維的《相思》,我說:“那既然如此,一粒足矣!”她笑著說:“一粒不行啦,我的心已不屬于你嘍!多拿些回去熬粥喝吧!”說完我倆開懷大笑。誰知,這次見面卻成了最后的訣別。后來在同學的微博上看到,她人已不在了。此時路過她的門前,難免停下腳步,深深地向院子里窺望。我的心底生出一種難以形容的苦澀與追思。
小院還是那樣的整潔有序,窗戶臺上的那盆君子蘭還在,只不過沒人澆水早已變成了花的標本。過路的小道上也長出了無人踩踏的青苔與些許蒿草,看來確已是人去樓空了。我想起了唐代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边@進一步觸碰到了我的傷感情緒,雖然說我的那個同學無法堪比桃花,但在我心里還是充滿了些許的惋惜與痛苦的酸楚。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帶著不舍,帶著無奈,繼續(xù)前行吧!
和這個小村子相依偎的是一條自北向南蜿蜒曲折的小河。雖然天色已晚,既然來到了這里,何不去河邊再看一眼。
秋天的小河格外的寧靜,清澈靜謐的河水,溫情地撫摸著岸堤,依依不舍地流向遠方。有一群小魚逆水而上,水面蕩起條條波紋。一陣輕風后,幾片楓葉飄向河心,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蝶落到了水里,又變成了一葉葉輕舟??吹竭@秋日少有的景色,我內心的荒涼稍許淡卻。突然兜里的手機鈴聲響起,耳邊傳來妻子不耐煩地催促聲。
這時我才意識到太陽已經(jīng)跑到山那頭去了,大地已然悄無聲息地失去了色彩,一陣秋風掠過心頭……于是我加快了折返的腳步。漸漸地,我連同這蜿蜒的小路,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里。
作者簡介:郗修軍,黑龍江綏棱人,退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