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孔天東,王留晏,段方方,王濤,周寒麗,張玉潔,張彥華
(1.河南大學附屬鄭州市腫瘤醫(yī)院,鄭州 450000;2.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鄭州 450000;3.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鄭州 450000)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晚期惡性腫瘤大多合并有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而腫瘤化療往往又會加重 CRF[1-2]。CRF主要表現(xiàn)為虛弱、耐力不足、興趣減少、注意力不集中等[3],CRF持續(xù)時間長,休息后難以緩解,常對腫瘤患者的康復、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截止目前,CRF治療推薦的主要措施為藥物及運動療法,但通常不能達到滿意效果。最新版 NCCN指南對針灸等物理療法也有推薦,但由于相關證據(jù)來源的原始文獻樣本量較小、文獻方法學質量較低,物理療法緩解CRF的確切效果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CRF中醫(yī)論治從虛勞辨證[4],而虛勞的病機根本則是由于稟賦薄弱、后天失養(yǎng)及外感內傷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督脈為全身陽氣匯聚之處,臨床治療 CRF,如輔以督脈灸,則可達到敷布命門之火,溫煦臟腑,督脈鋪灸可平衡陰陽、疏通氣血、補益肺腎,理論上具有治療 CRF作用[5-6]。本研究擬探討督脈灸對腫瘤患者化療期間CRF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病例來源于河南大學附屬鄭州市腫瘤醫(yī)院 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的240例腫瘤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患者按2:1分為治療組160例和對照組80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詳見表1。本研究方案遵守中國GCP規(guī)范及赫爾辛基人體臨床試驗條約,并經河南大學附屬鄭州市腫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CRF診斷標準[7]為在惡性腫瘤確診的基礎上,出現(xiàn)非特異性的乏力、虛弱、全身衰退、嗜睡、疲乏等癥狀。疲乏癥狀反復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 2周以上,同時伴有如下癥狀中的5個或5個以上[第10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虛弱感或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激情、情緒低落、精力不足;失眠或嗜睡;睡眠后感到精力未能恢復;活動困難;出現(xiàn)悲傷、易激惹、受挫感等情緒反應;不能完成原先能勝任日?;顒?短期記憶減退;活動后經休息,疲乏癥狀持續(xù)數(shù)小時不能緩解。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衛(wèi)生部 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診斷標準[8]。主癥為神疲,乏力,咽干口燥;次癥為氣短,懶言,自汗,盜汗,心悸;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主癥具備2項以上,次癥具備2項以上,結合舌脈,有引起虛勞的病因及較長的病史。
①可接受化療且擬行化療的腫瘤患者;②患者的化療周期為21 d以上,化療方案參照NCCN指南;③符合CRF診斷標準;④符合氣陰兩虛證候辨證標準;⑤年齡18~80歲,性別不限;⑥自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不符合上納入標準;②中度以上(血紅蛋白<90 g/L)貧血者;③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者;④伴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者;⑤已知對任何試驗藥物過敏的患者;⑥因其他原因,研究者認為不適合入組者。
給予正?;煼桨讣俺R?guī)護理,化療期間不給予任何中醫(yī)藥治療措施?;煼桨覆捎勉K二聯(lián)方案,具體為順鉑(或卡鉑或奧沙利鉑)聯(lián)合紫杉醇(或多西他賽或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濱或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濱/替吉奧)。
除給予正?;煼桨讣俺R?guī)護理,并在化療開始第1天,同時行督脈灸治療,每日1次,連續(xù)5~7 d?;颊呷「┡P位,暴露背部,將脊柱(督脈所在位置)及兩側各17 cm皮膚充分消毒;先鋪督灸粉,再覆以桑皮紙,將3 kg生姜去皮、切丁、粉碎,姜汁濾去,把姜泥平鋪于治療巾上,擺放成長度與脊柱相當,寬 10 cm,高 5 cm左右柱形姜帶;將備好的艾絨均勻鋪于姜帶上,點燃艾絨待其自然燃盡,注意保暖并預防艾絨灑落燙傷;灸畢,移去姜泥和艾灰。
3.1.1 癌性疲乏
采用 PFS-12(Piper Fatigue Scale-12)疲乏量表[9],觀察治療前后PFS-12量表平均分值的變化。共4個分項(行為、情感、感覺、認知),每個分項包含 3個題目,共12個題目,每個題目從0~10分不等,每個分項的得分為3個題目的平均分,量表總分為12個題目的平均分值,分值越高,表示疲乏越明顯。在每位患者治療前1周內(化療前)及治療結束后1周內,分別進行PFS-12量表測定,評價治療前后量表評分的變化。
3.1.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制定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氣陰兩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
顯效:氣陰兩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
有效:氣陰兩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
無效:氣陰兩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21.0聯(lián)合Stata1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及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使用配對或獨立樣本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Pearson卡方或校正公式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因化療方案中斷脫落2例;治療組3例因化療方案中斷,1例因隨機化后拒絕再行督脈灸,2例因僅行1~2次后拒絕督脈灸治療脫落,最終對照組有78例,治療組有154例可評價療效。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38.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24.4%,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17,P=0.034)。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3.2 兩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評分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行為項總分和疲乏程度、情感項中除異常程度、感覺項除強壯程度評分和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評分比較 (±s,分)
項目 對照組(7 8例) 治療組(1 5 4例)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總分 6.6 2±0.9 3 6.5 3±0.9 1 0.6 1 0 9 0.5 4 2 2 6.0 2±1.1 1 5.6 5±1.0 2 3.0 4 5 9 0.0 0 2 5行為項 工作或學習 6.6 0±1.7 0 6.3 7±1.7 4 0.8 3 5 0 0.4 0 5 0 5.8 8±2.0 1 5.9 2±1.9 9 -0.1 7 5 5 0.8 6 0 8感興趣事 6.6 7±1.5 0 6.2 9±1.6 8 1.4 9 0 1 0.1 3 8 2 5.3 7±1.7 2 5.1 8±1.6 3 0.9 9 5 0 0.3 2 0 5疲乏程度 6.5 8±1.7 2 6.9 2±1.3 3 -1.3 8 1 1 0.1 6 9 3 6.8 1±1.9 1 5.8 4±1.6 1 4.8 1 8 7 0.0 0 0 0總分 5.7 1±1.1 6 5.6 8±0.9 8 0.1 7 4 5 0.8 6 1 7 6.7 4±0.9 9 6.3 9±1.0 3 1.8 7 8 0 0.0 3 0 7情感項 愉快程度 5.3 6±2.0 5 5.4 0±1.6 5 -0.1 3 4 2 0.8 9 3 4 7.4 5±1.7 7 7.0 3±1.7 3 2.1 0 5 9 0.0 3 6 0積極程度 5.8 7±2.3 1 5.8 1±1.9 8 0.1 7 4 2 0.8 6 2 0 7.6 2±1.6 7 7.0 4±2.0 0 2.7 6 2 4 0.0 0 6 1異常程度 5.9 1±1.6 5 5.8 5±1.4 6 0.2 4 0 5 0.8 1 0 3 5.1 6±1.4 0 5.1 0±1.4 5 0.3 6 9 4 0.7 1 2 1總分 6.1 3±0.9 0 5.9 6±0.9 9 1.1 2 2 2 0.2 6 3 5 6.3 3±1.0 4 5.8 3±0.9 8 4.3 4 2 0 0.0 0 0 0感覺項 強壯程度 6.5 1±1.4 0 6.1 7±1.6 7 1.3 7 7 9 0.1 7 0 2 6.4 6±1.7 2 6.2 8±1.7 6 0.9 0 7 7 0.3 6 4 8困倦程度 6.5 8±1.5 2 6.1 2±1.7 8 1.7 3 5 7 0.0 8 4 6 7.0 8±1.9 3 6.4 5±1.6 9 3.0 4 7 6 0.0 0 2 5精神面貌 5.3 1±1.6 1 5.6 0±1.7 3 -1.0 8 3 8 0.2 8 0 2 5.4 5±1.6 1 4.7 6±1.3 8 4.0 3 8 1 0.0 0 0 1總分 5.6 2±0.9 9 5.5 6±0.7 2 0.4 3 2 9 0.6 6 5 7 5.2 0±0.8 8 5.1 8±0.9 9 0.1 8 7 4 0.8 5 1 5耐性 6.3 1±1.8 7 6.7 6±1.6 9 -1.5 7 6 8 0.1 1 6 9 6.4 4±1.7 6 6.6 5±1.9 1 -1.0 0 3 4 0.3 1 6 5注意力 5.2 1±1.6 6 5.1 8±1.4 3 0.1 2 0 9 0.9 0 3 9 5.2 6±1.7 0 5.1 8±1.3 4 0.4 5 8 6 0.6 4 6 8思考能力 4.5 0±2.0 7 4.7 4±1.8 7 -0.7 5 9 8 0.4 4 8 5 3.8 9±1.2 7 3.7 1±1.9 0 0.9 7 7 4 0.3 2 9 1總分 5.9 5±0.5 1 5.9 4±0.4 8 0.1 2 6 1 0.8 9 9 8 6.0 7±0.5 2 5.7 6±0.5 0 5.3 3 2 8 0.0 0 0 0認知項
癌性疲乏(CRF)是一個在不斷完善的新的概念,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定義為一種令人痛苦的、持續(xù)性的主觀疲勞感覺,包含生理、情感和(或)認知層面上的乏力體驗,與腫瘤或腫瘤治療相關而與近期的活動無關,并且干擾正常生活[10]。CRF是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常見的伴隨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或者降低治療依從性。截止目前,CRF產生的具體病因機理尚不清楚,針對CRF治療無有效方法,主要包括非藥物干預,例如心理社會干預、練習、瑜伽、生理治療、飲食管理和睡眠療法等,藥物干預主要是精神興奮劑的應用,但效果均不理想[11]。
CRF可歸于中醫(yī)學“虛勞”范疇[12]?!疤搫凇弊钤缫娪凇督饏T要略·血痹虛勞脈證并治》,其中“酸削不能行”“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四肢酸痛”“虛勞里急,諸不足”“虛勞虛煩不得眠”“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等都與CRF相類似。因此,中醫(yī)學從中醫(yī)病機出發(fā),辨證論治CRF的理論,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促的含義。《難經·二十八難》記載:“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tǒng)率、督促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钡恼f法,督脈的脈氣與各陽經都有聯(lián)系,能總督全身陽經經氣,為陽經總屬[13]。歷代醫(yī)家均認為灸法是熱效應與穴位作用相結合的療法,一方面,通過穴位刺激作用可以疏通經絡,另一方面,溫熱效應可鼓舞正氣,扶正驅邪[14]。督脈灸是一種特殊的隔物灸,它具有施灸面積大,溫通力量強,療效顯著等特點[15],能促進局部炎性物質消散并調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16-17],所以使用督脈灸法,可達到溫煦臟腑、培固本元,改善CRF的作用,有可能改善CRF虛勞諸證。
搜索文獻,國內已有一些小樣本的研究,提示艾灸對改善CRF有一定作用。例如,許曉洲等[18]將80例脾腎虧虛型癌因性疲乏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 40例給予對癥支持治療,艾灸組40例在對癥治療基礎上輔以普通艾灸,治療4周,結果顯示艾灸組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CRF均有一定作用。另有幾篇因統(tǒng)計方法錯誤,結論不可信,不予采納。
目前對督脈灸緩解疲乏的研究很少,僅有的兩篇文獻均為小樣本的臨床研究,且尚無督脈灸在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研究。例如袁敏等[19]將督脈灸用在大腸癌術后輔助化療結束后的人群,觀察到對督脈灸疲乏有改善作用,但入組患者很少,僅有32例。而郭存霞等[20]將督脈灸用于改善血透患者的疲乏,雖然也取得了陽性結果,但是同樣存在樣本量偏少和統(tǒng)計方法描述不清的問題。
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方式,共入組240例患者,排除脫落病例,最終進入療效分析的有232例,對照組有78例,治療組有154例。對照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照組患者化療前后疲乏癥狀評分無明顯變化。治療組治療前后PFS-12量表行為項總分和疲乏程度、情感項中除異常程度、感覺項除強壯程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加用督脈灸對CRF有明顯改善作用。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考慮到不同腫瘤分期、類型或者不同化療方案可能對 CRF初始評分的干擾,本研究只采取患者治療前后自身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傊?本研究在國內首次報道了督脈灸對腫瘤化療期間CRF患者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