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祐銘
仲夏那個上午,我心潮澎湃。一個個漢字躍上潔白的宣紙,挺拔如松,清亮如溪,浩瀚如海,氣勢非凡。望著臺上筆走龍蛇、揮毫書寫的書法大師,我目眩神迷,終于明白了什么是“高峰墜石”,什么是“千里陣云”“萬歲枯藤”……我沉醉在這鐵劃銀鉤的書法世界里不能自拔。何時我的字才能如王羲之那般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呢?
季秋那個傍晚,重拾斗志。書法考級失敗的我,內心酸楚地踟躕。茫然間,一抹翡翠般的綠色闖入了眼簾。綠蘿的心形葉片層層疊疊,就像一掛瀑布從一人多高的花架流淌而下,垂到了地面。是什么力量讓它一寸一寸地伸展著藤尖,朝著地面不斷地前進?望著生機盎然的綠蘿,我陷入了沉思:綠蘿厚積薄發(fā)的堅守讓它從小小的嫩苗長成如今規(guī)模,那么我呢?
孟冬那個月夜,星光燦爛。一寸一寸,落日的余暉掠過地平線;一點一點,清冷的月光闖進了玻璃窗?!短m亭序》在明亮的燈光下,每個字仿佛都散發(fā)著令人陶醉的光芒。我閉目沉思,要想練好書法,就應該像老師說的那樣,要品味每個字的結構,多加練習。那一個個點、撇、捺、鉤在我腦海里暢游,慢慢組成靈動的字歡快地涌向我的指尖。我堅定地拿起筆,按——提——頓——轉。
陽春那段時光,一路迤邐。每個清晨,我在練習“百鈞弩發(fā)”的墨香中迎接第一抹陽光;每個黃昏,我在揣摩“勁弩筋節(jié)”中追逐最后一抹夕陽。曾經多少次,因為疏忽,臨摹的成果功虧一簣;曾經多少次,因為大意,本該和諧的字失去了美感。但心中有個聲音在回響: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我一定要努力成就我的夢想。
追憶曾經的付出,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愛上書法不是因為那行云流水般的瀟灑,也不是字里行間蘊含的風骨,而是因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明白了:那些點點滴滴的付出,那些克服惰性堅持練字時的磨煉,不僅激發(fā)了我骨子里的中國魂,也見證著我的堅持、我的不懈、我的努力。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成功就在汗水揮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