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筑華
【摘要】隨著教學不斷改革與推進,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化學學科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其能不斷進步,這才是教學開展的宗旨。故而,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落實于實踐,并根據(jù)具體課程內容,采取多樣的方法傳授知識,讓高中生思維和各項能力可實現(xiàn)發(fā)展,使其能更好的理解與掌握復雜的化學知識,從而有效加強記憶,確保高中生學習質量可實現(xiàn)提升,得以突顯化學學科優(yōu)質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前言:
在高中階段,化學這門學科不但是教學體系中的重難點內容,也是學生必須學好的一門課程,對其日后難度更高的學習與長遠發(fā)展有極大影響。故而,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需改變當前教學策略,依據(jù)教材內容采取多元化方法開展課程,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將高中生興趣與熱情激發(fā),使其能積極展開高效學習,在扎實掌握知識的同時,得以提高高中生學習質量。
一、注重學生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給予鍛煉機會
伴隨新課改的推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當前全新教學要求,在此背景下,對于高中化學學科來說,應及時對教學實施優(yōu)化,幫助高中生學好這門課程。但由于化學知識相對復雜且難懂,再加上高中生學習模式過于一成不變,極易影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更注重高中生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給予他們鍛煉機會,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組織高中生進行實驗??墒蛊洚a(chǎn)生足夠興趣,讓高中生能在實驗探究中積極思考,確保高中生綜合學習能力不斷進步。
例如,在講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一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高中生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給予他們更多鍛煉的機會。比如:教師可為高中生準備實驗所需用具,將其合理劃分多個小組,讓高中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海帶提碘實驗,促使高中生能借此體驗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的實際應用。海帶這類植物中含有大量碘元素,灼燒后除了存在碘化物之外,還存在可溶性無機鹽,實驗要求提取碘單質。教師可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高中生指導,使其能更好的完成本課實驗。如此可將高中生興趣激發(fā),使其以高漲情緒主動融入課堂,通過實驗清晰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扎實掌握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知識。同時可加強高中生記憶,使其能真正得到有效鍛煉,得以提高高中生多項能力與化學學科教學效率。
二、根據(jù)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積極思考
高中化學對比于高中階段知識更繁瑣、復雜、難度高,這將增加學生理解與學習難度,致使他們極易產(chǎn)生抵觸與厭學情緒,不利于高中生發(fā)展與進步。故而,為了能讓高中生自主參與到高效學習中,教師應在當前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依據(jù)課程內容,結合不同元素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借此將高中生注意力快速吸引,使其能主動融入課堂,在情境的幫助下理解與掌握好化學知識。同時可讓高中生思維真正得到發(fā)展,全面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顯著提高高中生課堂學習質量,確保化學高效課堂得以實現(xiàn)構建。
例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一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jù)本課內容,設計問題情境,借此引導高中生積極思考。比如: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是否能列舉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氧化還原反應都有什么特征?金屬鈉可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生成氯化鈉,這一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用自己的語言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可有哪些應用?以上問題有一定難度,可將高中生求知欲望激發(fā),引導其積極思考與探究,教師可讓高中生在課堂上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與互相分享。如此一來,氛圍就會變的更熱烈,能讓高中生產(chǎn)生積極性,使其在思考、分析、探究、交流下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好化學知識。確保高中生的思維可實現(xiàn)發(fā)展,得以提高其學習質量,讓化學學科教學有效性更高。
三、結合實際強化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學生認知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化學知識隨處可見,說明兩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教師應讓學生對此有正確認知。因此,在高中化學這門學科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更倡導結合實際,教師應從生活角度出發(fā),采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化學知識能與實踐相結合,借此強化高中生創(chuàng)新與應用等多項能力,使其能真正實現(xiàn)進步。如此可調動高中生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使其從生活角度展開思考與探究,能讓高中生在扎實掌握知識的同時加強記憶,得以提高其學習質量與各項能力,為其日后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解《氮的循環(huán)》一課,課程開展中,教師可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重度天氣污染現(xiàn)象,讓高中生認真觀看,并結合本課所學知識,積極展開思考與分析。在此基礎上,讓高中生論證重污染天氣下,“汽車限行”是否合理,探討社會性的科學議題。并要求高中生利用不同方法獲取有效資料,在加工整理后進行分析,從科學、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出發(fā),權衡利弊與不同觀點,有依據(jù)地做出恰當決策。同時讓高中生制定汽車限行方案,但要盡量保證不影響人們生活與社會發(fā)展。如此可加強高中生對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的認知,強化其創(chuàng)新能力,讓高中生能掌握與鞏固好本課知識,從而提高其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得以實現(xiàn)教師高效教學。
總結:
在高中化學這門重點學科中,鑒于知識的難度較高,為了讓高中生掌握好知識,教師應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落實于實踐。因此,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教師可根據(jù)課程內容,從實驗探究、創(chuàng)設情境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著手,將高中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激發(fā),使其愿意主動融入課堂,在學習中更加積極。確保高中生能扎實掌握化學知識,并讓思維得到發(fā)散,從而顯著提高高中生課堂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柳.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視界,2020(23):164-166.
[2]賀宏群.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