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婧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正式接受義務教育,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語文是綜合性和人文性較強的一門學科,識字教學又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如何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是所有一線低年級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語文教師探尋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的識字教學策略,以保障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立足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對如何開展趣味識字教學展開了教學研究與分析。
【關鍵字】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策略
前言:
低年級語文教育以識字、寫字和閱讀為主,學生只有先識字才能寫字和流利閱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把識字教學列為一項重點內容。但識字是比較枯燥的事情,這就導致小學生很難積極主動的識字。這就要靠教師深入研究小學生的興趣點,同時重視識字教學的趣味性,以保證營造生動、活潑、向上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小學生對識字的極大興趣,讓其認真對待識字的相關學習。
一、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調動學生識字興趣
學習動力的激發(fā)來源于興趣的投入,想讓學生更愉快的接受知識的洗禮,就只有提高興趣這一條捷徑。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緊緊抓住這個特點,盡力把學生的識字興趣調動起來,讓他們圍繞自身感興趣的范圍去掌握更多漢字。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要學習的生字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再根據(jù)不同類別為學生講解??梢詣?chuàng)設出相應的識字情境,以此最大化的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還能讓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漢字的具體含義,這將有助于他們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漢字結構。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這一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在情境中學習我國博大精深的漢字,不僅讓學生牢記漢字,而且重視其意義的解讀。
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節(jié)內容時,里面涉及到的形近字有“桿”和“秤”,這兩個生字雖然看起來很像,但其意義卻相差甚遠,這時小學生就不能進行很好的區(qū)分,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造的直觀情境來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這兩個漢字,把他們之間相同的“木”和“干”這一部分用紅色標記出來,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再為學生展示兩幅圖片,其中一張是杠桿,另一張是臺秤,然后將這兩張圖片分別出示在這兩個漢字的下方。最后,教師再為學生針對漢字的具體特點進行詳細講解與說明。最后在教師的努力下,學生都掌握了“桿”和“秤”這兩個漢字的用法及含義,從而對漢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深其印象。這樣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直觀情境中,讓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更加牢固,在趣味性教學方式的引導下識字速度更快。
二、借助圖文結合,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小學生雖然在學習能力上不占優(yōu)勢,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很強,也能很用心的去研究圖片內容。根據(jù)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就可將圖文結合引入其中,讓小學生根據(jù)圖片內容去理解漢字含義。在運用此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小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有關識字方面的圖片,并結合自己的興趣將這些圖片進行整理。在課堂上學生還可以互相分享搜集到的圖片,然后再向同學把自己喜歡的原因說出來,并用簡要的話來介紹一下這個字。通過借助圖文結合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自主對漢字進行深入研究,這與教師單純講授相比,更能快讀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率。
例如,在學習《樹》這節(jié)可內容時,里面涉及到很多“木”字旁的生字,像“楊、桐、松、棉、楓、桂”等,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完成預習任務,讓他們課下與家長一起尋找跟這些字相關的圖片,為減輕家長和學生搜集的負擔,教師同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搜集工作,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負責2——3個漢字,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才更有勁頭。然后再由家長把布置的作業(yè)發(fā)給教師,教師在上課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這些字的圖片,由于家長和學生的角度不同,所以每個家庭搜集的生字圖片也不一樣,有的直接搜集到了樹木具體形態(tài)圖片,有的搜集字結構來源的圖片,教師都要對他們的搜集成果給予肯定,這增加學生識字信心,讓他們根據(jù)圖片內容來認識具體的漢字,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小學生的識字水平。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點燃學生識字熱情
一切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時應運用生活元素來進行教學,只有讓小學生認為語文識字可以學以致用,并將相應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和學習目的。教師在教學生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漢字,如街面的店鋪牌匾、電視字幕、家里的對聯(lián)等,并且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找漢字比賽,這樣就更點燃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用這種學習漢字的方式遠比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通過結合小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自主的學習到一些更實用的漢字,進而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語文園地一”中“識字加油站”時,里面有些生字像“帽、鞋、褲、圖、針”等就十分具有生活意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下找找與這些生字相關的場景或詞組,并舉行一場“漢字組詞”比賽,讓學生針對這些漢字組詞,越多越好,最后獲勝的學生可以獲得“組詞小能手”和獎牌一枚,這就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識字熱情。學生在課下都積極搜索起來,有的學生在商場里看到“男褲”、“女褲”等詞組,有的學生在家里的墻上看到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還有學生在電視上看到了人們頭上戴的“草帽”“涼帽”等,然后再到課堂上大家一起交流。這樣在教師重視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趣味教學方式下,學生都有目的有計劃的識字,從組詞中認識更多漢字,也都懂得了字詞的妙用,從而主動去認識漢字。
結論:
總之,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科中的重點內容,關系到日后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是否順利開展。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時,不能單純依照教材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尊重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結合其實際學情和學習需求打造趣味課堂環(huán)境,將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yōu)榭鞓返膶W習活動,靈活運用有效且有趣的識字方法,來徹底調動小學生的識字熱情,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里更高效的識字,以提高他們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春蘭.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21):50-51.
[2]楊秀慶.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0(3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