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鐘祥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湖北 鐘祥 431900)
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醫(yī)療水平也在逐漸提升,許多產婦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是分娩能力限制更加愿意選擇剖宮產的分娩方式,這種分娩方式雖然能夠有效地解決難產的問題,減少分娩危險的產生,但是非常容易導致產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十分不利于產婦和嬰兒的健康[1]。為此,我們將責任制助產護士的模式應用于分娩的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分娩風險,改善妊娠結局[2]。所以,本文以100例產科收治的產婦,就診時間段為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期間,針對責任制助產護士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詳細的研究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100例產科收治的產婦,就診時間段為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期間,將接受傳統(tǒng)護理的5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將另外接受責任制助產護理的50例產婦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2-32歲,平均(28.5±3.7)歲,初產婦有31例、經(jīng)產婦有19例,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為(39.2±0.4)周;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3-35歲,平均(27.5±3.5)歲,初產婦有34例、經(jīng)產婦有16例,孕周在38-41周,平均孕周為(39.5±0.5)周。兩組產科產婦的年齡、孕次、孕周等基礎臨床信息納入軟件SPSS 22.0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50例產科產婦實施傳統(tǒng)護理,詳細的護理內容主要是對產婦進行常規(guī)的照看,關注產婦體征和胎兒的胎心直到順利分娩。
為觀察組50例產科產婦實施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詳細的護理內容為:1)組建責任助產小組。在實施對產婦的全程護理之前,需結合科室情況組建責任助產小組,選擇1名組長,5名責任助產護士,組長在助產方面的工作經(jīng)驗不得低于5年,責任助產護士的助產護理經(jīng)驗不得低于3年。并且小組成員必須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助產知識豐富、責任心強、臨床經(jīng)驗豐富,組長在管理、協(xié)調方面必須有較高的能力。在小組內實施層級管理,即產房護士長(規(guī)劃大致工作)—責任組長(細致化各項工作內容,對各小組成員工作進行安排,做好護理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中級責任助產護士(參與助產護理工作,對初級責任助產護士的各項工作進行指導、評價等)—初級責任助產護士(實施助產護理工作);2)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采取護理人員職責三級化,即在一級護士無法參與工作時,由二級護士代理一級護士的工作,初級責任助產護士只能負責對產婦產程的觀察和接生過程。中級助產護士主要負責對高危孕產婦的指導,并與組長共同對難產的孕產婦進行護理,同時指導初級助產護士的工作;3)助產護理。(1)待產期護理:在待產的時候,產婦可以在待產房內進行適當?shù)淖邉?,確保身體和心理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由家屬進行陪伴[3];(2)分娩時護理:宮口開到一定程度后,由助產士陪同產婦進入產房,用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與產婦交流,緩解產婦緊張、焦慮的心情,將分娩中的注意事項、流程、需要配合的地方告知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避免風險事故的發(fā)生。在分娩的過程中,助產士要多多鼓勵產婦,提高產婦的信心,及時告知產婦胎兒的情況和產程進展,指導產婦正確的呼吸、用力和休息[4];(3)分娩后護理:分娩結束后,對宮底進行按摩促進子宮收縮,為產婦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予擦汗、更衣等生活護理,盡快安排母嬰接觸,指導產婦正確的進行母乳喂養(yǎng)。
兩組產科產婦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對分娩方式、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宮產以及陰道助產。臨床指標包括:產程時間、出血量以及疼痛情況。疼痛情況以VAS視覺模擬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則說明疼痛越嚴重[5]。
所有數(shù)據(jù)均納入到SPSS 22.0的Excel表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檢驗和計算患者計數(shù)資料之間的數(shù)據(jù)差異,如年齡、孕周、孕次等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的剖宮產率,更多的產婦選擇自然分娩方式,兩組產科產婦的分娩方式、剖宮產率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1。
表1 兩組產科產婦分娩方式對比
表2 兩組產科產婦臨床指標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出血量以及疼痛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母嬰結局更好,兩組產科產婦的母嬰結局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2。
分娩是大部分女性一生中必經(jīng)的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是近年我國臨床剖宮產指征的放寬,使得剖宮產率隨之增加,這易導致母嬰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影響母嬰結局,近年臨床上關于剖宮產導致的產科并發(fā)癥,進而引起新生兒不良結局的報道越來越多。自然分娩對母嬰健康更有利,因此必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非醫(yī)學指征的剖宮產率。眾所周知,產科護理與母嬰結局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為了確保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看護產婦[6]。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產婦分娩過程中的護理服務質量問題。在實際的生活中,不管是初產婦還是已經(jīng)有生產經(jīng)驗的產婦,在面臨分娩時,都會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一旦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就容易對分娩方式以及母嬰結局造成影響,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新生兒窘迫或者產婦大出血的情況發(fā)生,給生命安全帶來威脅[7]。為此,我們將責任制助產護理應用于分娩的過程中,通過“一對一”針對性的護理服務,盡可能滿足產婦的需求,幫助產婦建立信心,引導產婦在分娩時正確的呼吸、用力,縮短生產時間的同時避免分娩風險的產生,發(fā)揮出了重要價值[8]。
本文以對比手段展開臨床分析,對100例產婦分組,即對照組、觀察組,對其分別開展傳統(tǒng)護理和責任制助產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更高,剖宮產率及陰道助產率更低,且觀察組的產程時間、出血量、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相比于傳統(tǒng)助產護理模式來說,責任制助產護理的效果更佳,該護理模式通過一對一的專職護理,通過選擇經(jīng)驗豐富、綜合能力強的護理人員,對產婦開展健康教育、生產全程陪護,在生理、心理上均給予產婦支持,為產婦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產環(huán)境,通過不斷地支持、鼓勵,幫助產婦緩解對生產的恐懼,縮短生產時間,減輕其疼痛,降低其剖宮產率同時改善母嬰結局。
綜上所述,產科產婦接受責任制助產護理后,大多數(shù)產婦選擇以自然分娩的方式生產,縮短了產程時間的同時,減少了出血量,改善了母嬰分娩結局,具有積極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