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媛姍
【摘要】“語文要素”是課堂教學“教什么”的最直觀體現(xiàn)。用好“語文要素”這把鑰匙,就能教好部編語文教材,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部編教材;語文要素;語文素養(yǎng)
長期以來,語文究竟教什么,一直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問題。部編語文教材采用 “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編排單元?!罢Z文要素”是貫穿部編教材的顯性線索,是部編語文教材的靈魂,是課堂教學“教什么”的最直觀體現(xiàn)。用好“語文要素”這把鑰匙,就能教好部編語文教材,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著眼教材變化,正確認識語文要素
什么是“語文要素”?“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它包括必備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些基本元素被分成若干個訓練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每冊教材、每個單元、每篇課文之中,這就是部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的提出,使我們不再需要糾結每篇課文該教什么,只需要圍繞每個單元、每篇課文的語文要素去展開教學,并不斷地強化、鞏固、運用,從而真正實現(xiàn)“一課一得”。長此以往,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提升,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樹立單元意識,全面聚焦語文要素
部編教材在 “語文要素”的統(tǒng)領下,將每個單元的導語、課文、交流平臺、字詞句運用、習作等作為一個整體來編排。各個版塊的內(nèi)容緊密結合,相互配合,共同指向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教學的時候,我們要樹立強烈的單元意識,整個單元的教學都要聚焦單元語文要素,這樣才能讓語文要素在教學中自然落地。
如何加強單元內(nèi)部的橫向聯(lián)系,使各版塊的內(nèi)容形成合力,共同落實語文要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僅以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談談具體做法。
(一)在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高瞻遠矚地統(tǒng)領安排
從第二學段開始,部編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頁。導語頁上集中呈現(xiàn)了人文主題和單元語文要素。單元導語直接讓師生明白這個單元要學什么,要達成怎樣的學習目標。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導語頁以一首明快的小詩點明本單元是以“金色秋天”為人文主題的,左下角揭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1.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2.學習寫日記。兩個語文要素中,一個指向閱讀要求,另一個指向習作要求。
在教學時,帶著學生解讀“單元導語”,明確單元語文要素,高瞻遠矚地安排好本單元教學,并在單元教學過程中緊扣語文要素,有效落實。唯有如此,才能發(fā)揮單元教學的最大效益。
(二)在課文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潤物無聲地訓練指導
每篇課文課后習題的設計力求蘊含、體現(xiàn)語文要素,是部編教材的一大亮點。讀懂課后習題的設計意圖,就能準確把握語文要素,讓教學直擊“靶心”。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一道課后習題如下:
這道課后習題直接指向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借助課后習題的提示,我們自然會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方法,提升能力。讓學生明白遇上難懂的詞語可以用拆解法,如,“明朗”就是“明亮、晴朗”的意思;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理解,如,“凌亂”,上文中有一句話“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從這里可以看出“凌亂”的意思就是“排列得不規(guī)則”。學生通過探索交流,結合教師的點撥,自然而然就可以學會拆解法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由此可見,借助課后練習題,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本課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即教師要教什么,學生要學什么。緊抓課后習題,教學就能直擊要點,省時高效。
(三)在“交流平臺”中強化語文要素,巧妙合理地鞏固內(nèi)化
部編教材的“交流平臺”集中體現(xiàn)了方法的指導。在每個單元的“交流平臺”中,都會通過學習伙伴交流匯報的方式,將語文要素具體化。它是對單元語文要素的梳理和歸納,是對整個單元語文要素的再次鞏固和強化。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交流平臺”
在單元課文學習結束之后,先讓學生通過交流“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我會這樣做……”再整理繪制思維導圖,“看看哪個小組總結的方法多”。將本單元和之前所學過的方法再次呈現(xiàn),鞏固內(nèi)化。
(四)在“語文園地”中踐行語文要素,水到渠成地融合運用
語文園地中的不少欄目都隱藏著語文要素,是踐行單元語文要素的“實戰(zhàn)基地”,是檢驗單元語文要素教學成效的落腳點。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欄目:
這道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說出詞語的意思,而是要求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加點詞語的”,這就直接指向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讓學生在語文園地中回顧“語文要素”,踐行“語文要素”,由“學”向“用”跨一步,真正形成語文能力。
三、注意年段聯(lián)系,精準把握語文要素
學生的學習總是由淺入深的。部編教材順著學生的認知、學習規(guī)律,將語文要素統(tǒng)籌規(guī)劃,按照一定的層次、梯度,有機地融入教材。部編語文教材中閱讀與表達的縱向訓練目標層次性非常明晰,力求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以螺旋上升和發(fā)展。
如,部編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都設有寫人的習作。從三年級“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一個同學,嘗試寫出人物的特點”,到四年級“學習用多種方法寫出人物的特點,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寫出來”,再到五年級“綜合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嘗試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到了六年級則要求“通過具體事例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每次習作的要求各不相同,層層遞進,體現(xiàn)了語文能力漸進式發(fā)展。
在教學中既要“瞻前顧后”,明確前后冊次相關語文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又要“環(huán)顧左右”,把握本冊不同的語文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明確單元的教學定位,找到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適切點。
綜上所述,部編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猶如一顆顆璀璨的小珍珠,散落在教材的各個角落,只有俯身一一拾起這些美麗的“小珍珠”,才能串起語文綜合能力的“大項鏈”,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欣.“小題大做”又何妨——例談統(tǒng)編教材第一學段課后練習題的有效使用[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9-03-28.
[2]龍文宇.落實要素重指導——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