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純 李華
摘 要:孫幼忱作為一名身患殘疾的兒童作家,一直被冠以“身殘志堅”“殘而不廢”之名,而他的作品本身很少被關注到。本文旨在回歸其作品文本,探究孫幼忱科學童話的意義,分析其作品對于人類精神家園和生存家園的關懷。
關鍵詞:孫幼忱 科學童話 生態(tài)關懷 精神關懷
王泉根在《童話是表達思想最好的方式》一文中談到,童話的魅力自然不僅僅在于青少年及其文化,同時也在于人類的精神家園。他認為童話是人類共同擁有的一種精神,在童話中,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生的追求。孫幼忱的科學童話作品也一直體現(xiàn)著自己對人類精神家園和生存家園的關懷。
一、保護環(huán)境與愛護動物的生態(tài)意識
縱觀孫幼忱的科學童話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體現(xiàn)了他的生態(tài)觀。工業(yè)革命以后,人類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類社會前幾千年內(nèi)沒有發(fā)生的變化,僅僅用不到二百年時間發(fā)生,與此同時這種迅猛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的負面影響也是肉眼可見的,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孫幼忱注意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從他的寫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以自然主體為本的,飽含著敬畏生命的自然生態(tài)意識。孫幼忱賦予自然生命本該有的人格,在他的筆下各種生物都是平等的,自然萬物與人一樣需要受到尊重。孫幼忱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充滿敬畏,它們高尚謙遜、富有愛心。如《小樹穿棉襖》中善良謙遜的小樹姐姐、點綴黑夜的螢火蟲、捕捉害蟲的小壁虎和小蜻蜓,等等。
孫幼忱的《綠葉寶珠》是典型的蘊含生態(tài)預警的作品。木頭國在與鐵人國的戰(zhàn)爭中大獲全勝,但是鐵人國不甘心戰(zhàn)敗,便想出各種辦法打算報復木頭國。木頭國國王收到鐵人國獻寶的一對金耳環(huán)后,木頭國上下大亂,從國王到王子公主甚至大臣,都惦記著鐵人國口中的世界上最貴重的東西——金子。正巧鐵人國使者送來親筆信想用鐵人國的金礦換取木頭國的森林資源,木頭國國王被誘人的金礦迷惑了頭腦,立即下令砍掉木頭國的5000棵大樹來與鐵人國做交易。殊不知,這正是鐵人國給他設下的一個巨大圈套。
原來,鐵人國派奸細到木頭國打探敵情,得知木頭國的森林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木頭國的興盛便是森林的功勞。熱愛自己國家的木娃識破鐵人國的詭計后,想要勸阻木頭國國王,但國王被金錢沖昏了頭腦,不斷下令砍伐樹木,并答應將本國的樹木一棵不剩地賣給鐵人國然后換取金子。木娃發(fā)現(xiàn)鐵人國將用金子換來的大樹扔到河里,沖到海里讓樹木去爛掉后,立即告訴了木頭國國王,國王雖然將信將疑,但是也悄悄來到處理樹木的黑峽谷。不料,木頭國國王被一股強勁的旋風拋上高空,醒來的時候已經(jīng)躺在厚厚的沙子上了。木頭國國王被卷到一個原來叫作綠葉村的地方,這地方光禿禿的,沒有一棵樹,沒有一棵草,一切都很荒涼,甚至房屋宮殿都被沙土遮蓋住了,在綠葉國王宮的城墻上寫著密密麻麻的字:綠葉國與綠葉共存,永別了,綠葉和綠葉國!綠葉國國王砍光了森林,把土地全部種上了莊稼,要用莊稼釀酒,茂密的森林一片片消失,地面開始干旱;另一處暴雨成災,淹沒了莊稼、房屋,沒有了莊稼后,很多人被餓死,綠葉國就這樣慢慢亡國了。
木頭國國王在看到綠葉國的悲慘下場之后恍然大悟,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鐵人國的當,并且深刻地意識到“誰糟蹋森林,誰就會自己走上滅亡之路”,他們開始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一個國家、整個國家人民的重要性,于是回國后立刻發(fā)布命令:誰也不準濫砍濫伐樹木,同時也加強了對鐵人國的戒備。
孫幼忱用綠葉國國王肆意妄為地砍伐樹木造成亡國的前車之鑒,向木頭國國王發(fā)出了生態(tài)預警,同時也向讀者發(fā)出了生態(tài)預警,如果不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一味貪婪地、無止境地索取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最后的受害者是人類自己。 而《百變神鳥》和《小人魚》則采用了傳統(tǒng)生態(tài)文學的方式,作者通過描寫大量鳥類動物和海洋生物的生活場景,抒發(fā)對鳥類動物和海洋生物的熱愛與感情,喚醒讀者熱愛各類生物,保護各類生物的生存家園的意識。
二、傳達真善美的愛的教育
在《論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征》一文中,王泉根從兒童文學的角度看發(fā)現(xiàn)與發(fā)生的源頭高度,提出“以善為美”是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征。他指出童話作為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代表,“以善為美”的理念在當代教育中具有深厚價值。
兒童是“一個真的人,在真的世界上過活,就要知道一些真的道理”。兒童在捕捉感情方面總是很敏感,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代入感要強于成人,看見悲傷的故事會哭,看見美好的事情會笑。作品中表現(xiàn)的情感為兒童所有,就是兒童的真情實感。孫幼忱在科學童話中也是不遺余力地表現(xiàn)真善美的情感給兒童讀者閱讀,《小狒狒歷險記》中的小狒狒出遠門“冒險”時激動的心情是真實的,遇到危險時想家想念媽媽的感情也是真實的,回到家中見到媽媽撲到媽媽懷里的幸福感更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孩童,這種情感能激化兒童讀者內(nèi)心的情愫,從而進入到一種歡快的氛圍中。雖然這個作品里的故事都是作者幻想出來的,但是所有情感都是忠于兒童之情,是最真實的。
“善”是事物完好圓滿的組成,是具體事物的存在、行為對社會和大多數(shù)人的生存發(fā)展具有的正面意義和價值?!吧啤笔枪餐瑵M足、寬容、美好、善良、幫助、慈善、友善、親和。不論社會發(fā)展到何種程度,善始終是被宣揚和提倡的價值品行。孫幼忱作品中的善涉及最多的是人類最基本的倫理觀念,如懂得感恩、學會謙讓、尊重他人、團結(jié)協(xié)作等,如《四頭小豬蓋樓房》中,四頭小豬分工明確,奔著一個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合力蓋好了一棟十分堅固的樓房。《錯怪了小猴子》中的八哥因為不了解小猴子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生活習性,到處亂說小猴子身上長了虱子,不讓樹林里的其他動物與小猴子玩耍。但是小猴子的伙伴們并沒有拋棄小猴子,而是打算幫助小猴子解決困擾。在弄清楚小猴子身上長的不是虱子后,不僅繼續(xù)和小猴子當好朋友而且讓沒弄清狀況的八哥跟小猴子道了歉。孫幼忱這些科學童話中的童話形象都是“善”的化身,是指引兒童向善的燈塔,也是內(nèi)心的一桿秤,他們像是清泉,也似春風。
但是孫幼忱也會讓兒童讀者們明白善惡是涇渭分明的,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兒童具有泛靈心理,他們期待所有的幸福結(jié)局,如果正義無法戰(zhàn)勝邪惡,就祈求會有神力來助人類一臂之力。他們憑借著簡單的是非觀認為好人都會得到勝利和祝福,壞人就應該得到懲罰,心思純良的人會得到寶藏,貪心的人會一無所有。《黑貓向?qū)А分械膬蓚€偷獵者,三番兩次想要獵捕犀牛和東北虎,利用這些動物身上的器官換取金錢利益。童話的最后這兩個偷獵者頭破血流,滾到山坡下了?!栋僮兩聒B》里把飛禽走獸做成美味佳肴的飯店老板和老板娘,在故事最后不僅親手毀滅了自己的飯店,而且被關起來的鳥兒們狠狠報復。
讀孫幼忱的故事,時時刻刻都能看見散發(fā)著人性美的光輝,感受到淳樸而又率真的性情,能夠透過層層疊疊的故事脈絡看見璀璨的初心?!断У墓聧u》中善良的王子和丹加遇到?jīng)]有了爸爸媽媽的喬之后有意將沒有了家人的喬帶回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們首先詢問了喬自己的意愿,而且他們并沒有嫌棄衣衫襤褸滿身塵土的喬,反而在這種不完美中看到了喬身上的美。《高粱的好朋友》則講述了高粱嘲笑長在自己身邊的大楊樹結(jié)不成糧食從而看不起大楊樹,在了解到大楊樹不僅可以加工成木材回饋社會而且會利用自己身上的部位幫助莊稼更好地生長后,高粱被大楊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收回自己對大楊樹的成見并且真誠地感謝了他們。孫幼忱筆下還有很多傳遞人性美的人物和故事。這種人性美對于兒童讀者來說,具有一種感化的作用,是一種美感的存在,是兒童感受世界的窗口,也是兒童日后反饋世界的起點。
孫幼忱說過:“我從小就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無盡的愛,我是在愛中長大的。因此我也很自然地會去愛別人,愛孩子,我愿意把整個生命獻給兒童文學事業(yè)。愛,是能夠傳遞的,你得到了別人的愛,你也應該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p>
孫幼忱筆下一個個聰明善良的兒童和活靈活現(xiàn)的動植物形象都傾注了他的心血和獨特的思考,如《綠葉寶珠》中具有家國憂患意識的木娃、樂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丹加和王子、拯救同類的百變神鳥……孫幼忱始終要求自己把最好的精神食糧獻給孩子們,從孩子們的心理和生理出發(fā),用充滿藝術(shù)魅力的作品引導孩子們熱愛祖國、愛護環(huán)境、謙遜友善;啟發(fā)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在他的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中,努力把文學性、知識性、思想性融為一體,在為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在歡樂中受到啟迪。孫幼忱用兒童們可以接受的童話形式向兒童們傳達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正確的科學觀,不僅讓孩子們在他的作品中讀到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作品中體現(xiàn)了孫幼忱自己對于生態(tài)文明和人類精神文明的關懷。
參考文獻:
[1] 孫幼忱.小狒狒歷險記[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78.
[2] 孫幼忱.神秘的螞蟻王國[M].哈爾濱: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
[3] 王泉根.論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1).
[4] 孫幼忱.小傘兵和小刺猬[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 王泉根.現(xiàn)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6] 王泉根.論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基金項目: 本文系牡丹江師范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專項經(jīng)費資助項目《孫幼忱的科學童話論》(項目編號:kjcx2019-86mdjnu)的階段性成果
作 者: 陳雅純,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李華,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