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強 吳婷婷 李蕓 周張杰 楊蘊 蔣海燕 夏曉婷 鐘薏
骨骼是各種惡性腫瘤發(fā)生轉移后較常累及的器官,其中肺癌患者中約有一半以上會發(fā)生骨轉移,且骨轉移多發(fā)生在肺癌晚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2]。肺癌發(fā)生骨轉移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經(jīng)壓迫及高血鈣等表現(xiàn),嚴重者可危及生命[3]。目前臨床上針對肺癌骨轉移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化療、放療、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4]。近年來中藥治療逐漸用于腫瘤治療方面,且在抗腫瘤轉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進展,國內(nèi)研究者采用補腎方治療腫瘤骨轉移發(fā)現(xiàn)補腎法可以明顯延長出現(xiàn)新的轉移灶的時間[5]。相關文獻報道骨保護蛋白、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和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三種因子可通過參與破骨細胞的活化及發(fā)育過程參與肺癌骨轉移的過程[6]。本研究從RANKL/RANK/OPG系統(tǒng)進一步探討補腎法對肺癌骨轉移抑制的作用機制,現(xiàn)報告如下。
C57BL/6雄性小鼠,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并在無特殊病原體(SPF級)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Lewis肺癌細胞株;甲醇(上海振興化工廠);唑來磷酸(上海藥物食品檢驗所批號為100778-200501);補腎方由本院藥劑科提供,其主要成分有淫羊藿30 g,山茱萸30 g,骨碎補30 g,山慈菇30 g,壁虎9 g,制附子12 g,女貞子30 g,干蟾皮9 g,鱉甲9 g,蜂房9 g,自然銅30 g,黃精15 g,延胡索30 g。
取對數(shù)生長期體外培養(yǎng)的Lewis肺癌細胞株,造模前一天將其換上新鮮培養(yǎng)液,造模當天用平衡鹽溶液PBS制成含0.5×108個/mL細胞懸液濃度(含細胞1×106個)的單細胞懸液。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40 mg/kg)進行麻醉,用1 mL注射器針頭在麻醉后的小鼠左側股骨處穿刺鉆孔,進針深約3~4 mm,感到有阻力時停止進針,此時慢慢推注腫瘤細胞懸液。注射完畢后消毒傷口,將鼠放回籠中,飼養(yǎng)3周并嚴密觀察。
將18只造模小鼠隨機分為6組,每組3只,并于造模后第3天起給予藥物干預,共用藥5周,第6周全部處死。
模型對照組:生理鹽水0.5 mL,2次/周×5周皮下注射;同時1 mL,1次/d×5周,灌胃。補腎方低劑量組:補腎方浸膏劑混懸液3 g/kg,1次/d×5周,灌胃。補腎方中劑量組:補腎方浸膏劑混懸液12 g/kg,1次/d×5周,灌胃。補腎方高劑量組:補腎方浸膏劑混懸液24 g/kg,1次/d×5周,灌胃。唑來膦酸鹽組:唑來膦酸鹽100 μg/kg,2次/周×5周皮下注射給藥。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組:補腎方浸膏劑混懸液3 g/kg,1次/d×5周,灌胃。同時唑來膦酸鹽100 μg/kg,2次/周×5周皮下注射給藥。
1)組織病理切片:將固定好的股骨組織取出,經(jīng)5%硝酸脫鈣3 d,并沖水4 h后用蘇木素染色15 min,淡氨水反藍10 min,伊紅染色1 min;再經(jīng)過乙醇沖洗、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烘干后顯微鏡下觀察。
2)Western-Blot法檢測OPG,RANKL,IL-6蛋白的表達:提取組織總蛋白,加入電泳裂解緩沖液,取20 g變性裂解蛋白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然后電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經(jīng)封閉后,加入OPG,RANKL,IL-6相應一抗,后經(jīng)室溫下孵育、搖洗、AP標記的二抗孵育,顯色觀察。
采用 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及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正常組小鼠骨髓腔內(nèi)為正常的骨髓細胞,骨小梁和骨皮質是完好的,骨及骨髓造血組織未見明顯病理性改變,見圖1。模型組小鼠病理圖片顯示骨皮質表面大部分被腫瘤細胞侵蝕破壞,骨髓腔內(nèi)骨小梁被嚴重破壞,骨髓腔內(nèi)造血細胞部分壞死,結構模糊不清(+++),見圖2。唑來膦酸組及補腎方中劑量、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組小鼠病理:骨皮質完整結構清晰,骨髓腔內(nèi)骨小梁與造血細胞少量破壞(+),見圖3。
圖1 正常組小鼠骨組織腫瘤細胞密度(HE染色,×200)
圖2 模型組小鼠骨組織腫瘤細胞密度(HE染色,×200)
圖3 補腎方中劑量組小鼠骨組織腫瘤細胞密度(HE染色,×200)
結果表明模型組轉移癌OPG的表達較低,補腎方中劑量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的OPG蛋白的表達增高,與模型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補腎方低劑量組、補腎方高劑量組、唑來膦酸鹽組OPG蛋白的表達與模型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補腎方中劑量、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上調OPG蛋白的表達,其他組無明顯作用,見表1。
表1 各組骨轉移部位OPG蛋白的表達
結果表明模型組轉移癌RANKL的表達較高,補腎方高劑量組RANKL蛋白的表達降低,與模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補腎方中劑量組、唑來膦酸鹽組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組RANKL蛋白的表達降低,與模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補腎方低劑量組RANKL蛋白的表達與模型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補腎方高劑量、補腎方中劑量、唑來膦酸鹽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下調RANKLE蛋白的表達,補腎方低劑量無明顯作用,見表2。
表2 各組骨轉移部位RANKL蛋白的表達
結果表明模型組轉移癌IL-6的表達較高,補腎方中劑量組及補腎方高劑量組IL-6蛋白的表達降低,與模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唑來膦酸鹽組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組IL-6蛋白的表達降低,與模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補腎方低劑量組IL-6蛋白的表達與模型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補腎方中劑量組、補腎方高劑量組、唑來膦酸鹽組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組下調IL-6蛋白的表達,補腎方低劑量無明顯作用,見表3。
表3 各組骨轉移部位IL-6蛋白的表達
中醫(yī)學上“骨疽”“骨蝕”“骨瘤”等詞多用來描述惡性腫瘤骨轉移[7]。肺癌骨轉移多發(fā)生在疾病的晚期,主要表現(xiàn)在溶骨性骨破壞方面[8]。肺癌骨轉移患者體質差,病程綿長,多傷及腎臟,導致腎中精氣耗損,《外科樞要》記載:“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瘤……名為骨瘤,隨氣凝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和違?!盵9-10]中醫(yī)學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腎精虧虛,筋骨失養(yǎng),腫瘤骨轉移的根本原因在于腎精虧虛、痰瘀阻絡,故而治療常以補腎養(yǎng)精、散結通絡解毒為主[11-12]。
正常生理情況下,成骨細胞引起的骨形成和破骨細胞引起的骨吸收,兩者共同維持骨的代謝平衡[13]。當發(fā)生腫瘤骨轉移時,骨骼細胞損傷、骨質被破壞,不僅導致大量鈣釋放至血,還會引起磷酸鹽沉積,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最終形成高鈣血癥、高磷酸血癥[14-15]。有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補腎方治療骨轉移可以延緩骨轉移進展,緩解癥狀,與中醫(yī)之“腎生髓”的理論相貼切[16]。補腎方中重用骨碎補、淫羊藿、女貞子、黃精等填精生髓,鱉甲、蜂房軟堅散結,干蟾皮、山慈菇解毒散結,自然銅、延胡索散結止痛,諸藥合用,補腎精,壯骨髓,散瘀結[17]。
RANKL/RANK/OPG系統(tǒng)被認為是調節(jié)破骨細胞和骨吸收的重要因子[18]。OPG可抑制破骨細胞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細胞活性、誘導成熟破骨細胞凋亡,RANKL能直接啟動破骨細胞前體細胞或破骨細胞細胞內(nèi)信號傳導過程,維持破骨細胞活性;破骨細胞表面的RANK是RANKL刺激破骨細胞分化、成熟的唯一靶受體;IL-6可誘導破骨細胞分化,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溶骨性骨破壞[19-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補腎方中劑量、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上調OPG蛋白的表達,其他組無明顯作用;補腎方高劑量、補腎方中劑量、唑來膦酸鹽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下調RANKLE蛋白的表達,補腎方低劑量無明顯作用;補腎方中劑量、補腎方高劑量、唑來膦酸鹽及補腎方(低)+唑來膦酸鹽下調IL-6蛋白的表達,補腎方低劑量無明顯作用。上述結果提示:補腎方可能通過增加OPG蛋白的表達,從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抑制肺腺癌細胞的骨轉移;同時,還可能通過抑制RANKL和IL-6的表達從而抑制腫瘤組織對骨質的溶骨性破壞。
綜上所述,中醫(yī)補腎法通過增加OPG蛋白的表達、抑制RANKL和IL-6的表達,最終達到抗腫瘤骨轉移的作用,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