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艷
摘要:體育運動對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落實,小學體育的重要性又被提上了教學改革的日程,需要學校、教師轉變既往的教學思路,在體育活動足質足量開展的前提之下,能夠探索應用怎樣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何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以激發(fā)小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轉變長久以來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小學生的素質成長。
關鍵詞:小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小學體育教育從較受重視,到不受重視,到重新得到關注的過程也反映了社會整體教育環(huán)境和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改變。許多體育教師已經(jīng)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思路,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更好的適應改變,提升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個人的教學思維或教學經(jīng)驗的影響,導致許多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含糊不清,教師缺少向學生陳述教育目的和學習方向的過程,教學中也更注重如何能夠講好教材內容,如何能夠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個體發(fā)展情況、身體差異或興趣愛好的了解與尊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仍然較為陳舊。所以需要小學體育教師從認知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入手,從根本上轉變個人的教學思維。
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一)落實體育教育立體目標的選擇
體育教學活動肩負著傳承體育文化、體育精神,結合德育教育目標開展德育教學活動的責任和使命。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如體育實踐活動、體育競技活動、體育團隊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礎體育知識,鍛煉身體素養(yǎng),掌握至少一項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了解體育背后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和運動內涵,能夠在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突破游戲任務時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使體育教學目標不再單一。
(二)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選擇
充足的、高質量的體育運動活動可以讓學生放松身心,提升身體素質。而應用了創(chuàng)新的體育教學方法更可以讓小學生在與自己年齡特點、身體特點相協(xié)調、相一致的活動中更好的鍛煉身體機能。如在戶外運動場地上打羽毛球,放松眼部肌肉,糾正不良的用眼習慣,改變小學生近視眼高發(fā)的情況,更可以讓學生在與伙伴協(xié)同合作、闖關成長中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意志思維。
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思考
(一)轉標教學理念
教師首先應當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從體育運動活動與小學生成長關系角度入手組織教學實踐、開展教學課程,將學生的成長放在首要位置,而非個人的教學任務或教學指標,配合著全民健身的教育指導政策,使陽光體育活動、體教融合教育理念走進體育課堂之中[1]。
如本節(jié)課預計的教學計劃是讓學生學習運動前后的飲食衛(wèi)生相關內容,但在了解到該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較多,戶外運動時間不夠充分的情況之下,教師可以調整自己的教學順序,本節(jié)課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跑步、跳躍運動鍛煉,使體育活動更能滿足該階段學生的成長需求,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首要服務對象。
(二)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更感興趣,教師能夠開發(fā)新式教學活動也更能激勵學生完成體育運動,參與體育鍛煉。所以要在考量教材目標、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補充不一樣的教學內容,如利用鄉(xiāng)土教學資源,紅色教育資源,校本課程等設計體育教學游戲[2]。
如在訓練跑步基本技能時教師就可以將民間游戲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滾鐵環(huán)跨越障礙物,跑步到達終點。將單一枯燥的耐力和爆發(fā)力訓練融入到游戲教學活動中,學生接觸自己不了解,但是造型奇特的玩具材料會產(chǎn)生運動的興趣;在游戲過程中也會忽略掉身體的疲累,無形之中延長了訓練時間;教師在幫助學生找到游戲技巧過程中也可以指導學生跑步的要領動作。
(三)共性與個性相結合
教師所選擇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還要兼顧共性與個性,共性即為課時目標、單元目標或學年目標;而個性則為學生不同的身體素養(yǎng)、心理特點和運動基礎,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個人能力范圍之內完成運動,學習知識,感受體育的快樂和魅力[3]。
如男女生的生理基礎決定了其可以完成的運動強度或運動類型是不一樣的,教師要考量到這一特點,安排兼顧女孩子身體柔韌性更好,男孩子肌肉力量更足的教學活動,并將其進行混組搭配,共同挑戰(zhàn)游戲項目。完成用雙臂傳小籃球的活動,學生只能用手臂觸摸籃球、傳遞籃球,在到達傳遞終點之后,要抱起籃球跑步到達終點線。教師可以鼓勵女孩子組合負責傳遞、運送工作,男孩子負責沖刺接力工作,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團隊角色定位,都可以訓練身體素質。
三、結語
小學學校和教師都應當關注到體育教學地位、角色的改變,認知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能夠基于實踐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基礎條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首要位置,將其需求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首要條件。借由地域特色資源豐富教學活動,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帶動下,從體育活動中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素質,感受運動的快樂和魅力,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運動習慣。教師還應當將教學反思和評價融入到教學創(chuàng)新之中,實現(xiàn)教學評為一體理念在體育學活動中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 鄔小江. 以課改引領教學發(fā)展,以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質量——淺析課改下小學體育的實踐與思考[J]. 2021(2018-6):26-27.
[2] 付榮榮. 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思考[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3):153.
[3] 蔡建鳳. 基于創(chuàng)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 家長, 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