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愛的厘米》雖然遭到很多吐槽,但劇中所反映出的家庭問題也引發(fā)熱議:從扶弟魔、媽寶男,到啃老族、控制欲;從重男輕女,到精神出軌;從年輕人的生存焦慮,到中年人的失落與迷?!@部劇里都囊括了。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關家獨子關震雷將很多“啃老族”刻畫得入木三分。現(xiàn)實中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都是和關震雷一樣,他要風,關爸爸就不敢下雨。為什么關震雷會理直氣壯地啃老、啃姐姐?因為“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我們常說,缺愛的人會缺乏安全感,焉知太被偏愛的人不會安全感過度呢?而過度的安全感讓人失去自我,不思進取,沒有責任感,沒有危機意識。有安全感的依賴,可以勒索,可以胡作非為。過度的幫助和溺愛,嚴重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做主的掌控感,在以后的生活當中會十分依賴他人,沒有積極主動的生存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把這種“控制”反作用到父母身上,要求父母實現(xiàn)他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父母和孩子永久糾纏,雙方都痛苦不堪。
父母越插手,孩子越想逃
劇中清風媽媽,是獨自帶大孩子的單親媽媽,因為愛,插手孩子的一切。現(xiàn)實中,有多少個清風媽媽,因為愛,讓孩子活得快“窒息”;又有多少個徐清風,在沒有界限感的父母“照顧”下,痛苦地掙扎。
有多少父母都說過:你個小孩懂什么,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會害你不成?于是,無數(shù)父母無休止地用“自認為對”“自以為好”的方式干預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的一切變成自己最中意的模樣!孩子到了獨立成長的階段,也沒有打算放手,卻忘記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規(guī)劃,而不是父母“期望”的載體。父母強制地插手孩子的生活,沒有界限感的關愛,不僅不會讓孩子感到幸福,反而會讓他們對你越來越排斥,與你漸行漸遠!父母越插手,孩子越想逃。聰明的父母,首先要學會不越界。
與小家庭更需要“愛的厘米”
劇中大姐與大姐夫的離婚,表面上是“渣男”出軌的橋段,但其深層原因同樣與父母之愛與對子女的尊重息息相關。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岳父對女婿的不待見,引發(fā)女婿的積怨,妻子的不理解又加深了女婿的委屈,無處“喘氣”的女婿,會不斷為自己尋找出口,“渣”只是其中一個出口。岳父母對子女家庭的干預為婚姻失敗埋下伏筆。誰希望和愛人吵個架,瞬間站出一個家庭對我“開炮”,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外人。父母之愛與子女的小家庭之間,更加需要“愛的厘米”。
心理學家說過,“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是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愛的厘米不只是相愛雙方走向彼此的距離,也是骨肉相連的至愛親人之間需要劃分的愛的界限。不止是孩子們長大邁步離開,更是父母們學著忍痛放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