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現(xiàn)代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擲地有聲的詩句,它始終回響在國人耳畔。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guān)頭,以充沛的激情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艾青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曾感動過無數(shù)國人。日軍占領(lǐng)香港,詩人戴望舒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但始終沒有屈服,寫下《我用殘損的手掌》的著名詩篇:“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貼在上面,那里是永恒的中國!”
1979年,當代詩人舒婷創(chuàng)作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祖國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边@首現(xiàn)代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女詩人以赤子之心,展現(xiàn)了中國的崛起和新生,抒發(fā)出祖國之戀的拳拳情懷,涌動著強烈的時代感,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榮獲“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郭蘭英在談到歌曲《我的祖國》時說:“每一次唱這首歌,因為細膩與陽剛的家國情懷,我都非常感動?!?/p>
號稱“氫彈之父”的核物理學(xué)家于敏,為中國氫彈研制事業(yè)立下“首功”。他說:“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我這一生,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強國事業(yè)之中,便足以自慰。”73歲時,他在《抒懷》七言律詩寫下“身為一葉無輕重,愿將一生獻宏謀”的著名詩句,正是中國科學(xué)家的家國情懷,筑就了共和國的脊梁?!皩?dǎo)彈之父”錢學(xué)森,他的夙愿就是終生為祖國奉獻才智。當年,陳賡將軍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dǎo)彈?”錢學(xué)森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中國橫空出世的“兩彈一星”,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
文人沒有情懷,武將沒有精神,科學(xué)家沒有國家信仰,哪里還有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家國情懷,是國家民族屹立不敗的精神皈依,它具有“四位一體”性——認同、歸屬、責(zé)任和使命相融共生。歌曲《國家》中“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言簡意賅地詮釋出國與家的關(guān)系。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自古以來便以詩歌形式深深扎根在每一個國人內(nèi)心深處。舍身為國從古有,不論身處何時何地都心念祖國。神游詩詞間,胸懷社稷情。
唐代邊塞詩,將家國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戴叔倫《塞上曲二首》:“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痹笇⒋松韴笮?,又何須活著回來呢?這真是視死如歸的泣血之語,正因為有了先輩們的赴湯蹈火,才有了血染的精神傳承。王昌齡《出塞》更具豪邁氣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贝笳煞虍斢腥绱酥鞠?,有我在,決不讓敵寇侵入我的山河。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自古以來,軍人戰(zhàn)死沙場,能為國而死,死而無憾,死得其所。
宋代更有保家衛(wèi)國的凌云壯志,顯示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慷慨悲壯的英雄品格。南宋岳飛耳熟能詳?shù)摹稘M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在國家危亡之際,岳飛不計個人榮辱,力挽狂瀾,成為中華民族英雄的象征。陸游的《示兒》家喻戶曉:“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标懹沃了啦煌謴?fù)中原,即使在臨死之前,依然盼望收復(fù)故土,可謂“赤子之心,永生不滅”。
辛棄疾詩詞,向來以豪邁激昂著稱,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披肝瀝膽,曾激勵過多少熱血男兒。文天祥《過零丁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泵鎸窠?,他不為所動,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后世無數(shù)英勇烈士以身赴國的寫照。
元明清三代,表達家國情懷的詩歌更不乏名篇。元曲張養(yǎng)浩《潼關(guān)懷古》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對國家動蕩、人民離亂的歷史悲劇痛心蕩腑;明代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真乃志向如鐵,風(fēng)骨錚錚;戚繼光“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將一腔熱血,盡化繁霜,愿染河山燦爛。明末,李自成、清軍相繼入京,年僅14歲的夏完淳隨父起兵反清。夏完淳大悲大痛之后與父親同赴國難,被殺時年僅16歲。夏完淳家國情懷的吐露,最感人的是《獄中上母書》。信札中對家中“哀哀八口,何以為生”的牽戀和“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的國家忠貞,令人動容。柳亞子讀罷,特為夏完淳題詩:“我亦年華垂二九,頭顱如許負英雄?!?/p>
清代詩人龔自珍有詩曰:“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中充分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家國深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绷謩t徐遭逢禁煙厄運,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剖白救國心跡,若對國家有利將不顧生死。辛亥先烈徐錫麟的《出塞》:“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彼赂业睾俺觯瑦蹏臒嵫媚袃?,只知在戰(zhàn)場上為國捐軀。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殘月無聲照英魂”。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那是唐代詩人杜甫對國家破碎的憂憤和遠方小家的眷戀;“振興中華”“天下為公”,這是孫中山先生對未來中國的殷殷期許和心間圖景。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國人從內(nèi)心里深深愛著自己的家庭、國家和人民,希望中華民族繁榮富強,面對國家召喚敢于奉獻自己的所有。這種家國情懷和思想境界,恰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