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香
(連江縣蓼沿鄉(xiāng)綜合技術保障中心,福建 連江 350504)
自2019 年1 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云南省以來,該蟲已對我國玉米等作物造成嚴重危害[1]。根據(jù)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判,草地貪夜蛾將會在我國建立周年繁殖區(qū),并且極可能在我國局部地區(qū)成為玉米植株的常發(fā)性害蟲,對我國玉米生產(chǎn)構成嚴重威脅(見圖 1)[2]。
圖1 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對糧食作物危害較大,因此被稱為“糧食殺手”[3-4]。其繁殖速度較快,適應性強,蟲口密度較大,全生育期均可危害,其中幼蟲危害性最大[5]。幼蟲的蟲體較大,能蠶食作物葉片,如玉米、大豆、花生、小麥及水稻等農作物[6],苗期受害一般減產(chǎn)10%~25%,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農作物死亡[7]。
在草地貪夜蛾防治區(qū),噴施農藥一直是防治該蟲害的主要手段之一,且農業(yè)農村部也發(fā)布了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8]。為驗證氯蟲苯甲酰胺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及對作物的安全性,并為福建省連江縣今后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筆者于2020 年8 月在連江縣蓼沿鄉(xiāng)玉米地開展了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77.5%敵敵畏乳油、10%虱螨脲懸浮劑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治效果試驗[9-10]?,F(xiàn)對試驗過程及試驗結果進行介紹。
1.1.1 供試藥劑。試驗所用藥劑為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濟南仕邦農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77.5%敵敵畏乳油(山東大成農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虱螨脲懸浮劑(上海生農生化制品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
1.1.2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設在福建省連江縣蓼沿鄉(xiāng)岐山村農戶鄭朝貞家的玉米田。試驗地海拔為154 m,面積為4 900 m2,地勢平整,四周開闊,排灌方便;土壤為沙壤土,土壤pH 值為5.23,有機質含量為31.57 g/kg,堿解氮含量為139.45 mg/kg,有效磷含量為38.60 mg/kg,速效鉀含量為107.65 mg/kg。玉米處于拔節(jié)初期,各處理小區(qū)水肥管理相同。
1.1.3 試驗玉米。玉米品種為超甜糯888(福州閩皇種業(yè)有限公司),播種方式為機播,種植密度為每667 m2種植3 200 株。試驗時玉米正處于長勢良好、均勻的階段,在整個試驗期間并未采取其他農藥進行抗蟲。玉米的栽種及生長環(huán)境與當?shù)氐臍夂蚝娃r業(yè)實踐相匹配。
1.1.4 防治對象。藥劑防治對象為草地貪夜蛾。
1.1.5 施藥器械。試驗所需器械有春豐3wbs-16 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水桶、藥匙、量杯和移液槍等。
1.2.1 試驗設計。試驗設置5 個處理,見表1。每667 m2用藥劑量: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 mL、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20 mL、77.5%敵敵畏乳油50 g、10%虱螨脲懸浮劑20 mL;以清水作為空白對照(CK)。采用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印發(fā)的《草地貪夜蛾測試報告調查方法(試行)》通知中的調查方法,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計20個小區(qū),每小區(qū)50 m2,各小區(qū)間隔1 m保護行,各小區(qū)隨機排列。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1.2.2 施藥時間與方法。第1次用藥時間為2020年8月17日,此時玉米正處于拔節(jié)早期,田間可見草地貪夜蛾卵塊但尚未出現(xiàn)明顯危害癥狀;第2次用藥時間為8月24 日,兩次用藥間隔7 d。采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施藥,噴施藥液量按試驗設計藥劑量,每667 m2施藥液量30 L。將藥劑稀釋后裝入電動式噴霧器中,調節(jié)噴霧器的出水量,每株玉米以5 mL 的供給藥量進行噴霧式給藥。重點噴施玉米心葉及葉片要保證噴霧均勻周到。對照組采用噴灑清水的方式進行處理。
1.2.3 試驗期間天氣。第1 次施藥當天陰天,平均氣溫32.2 ℃,平均相對濕度75.3%,平均風速0.34 m/s;第2 次施藥當天晴天,平均氣溫34.4 ℃,平均相對濕度65.7%,平均風速1.37 m/s;整個試驗期間天氣正常,平均最高氣溫34.3 ℃,最低氣溫27.5 ℃,平均氣溫31.6 ℃,平均相對濕度67.7%,有少量雨天,累計雨量29.5 mm。試驗期間無影響試驗結果的惡劣天氣因素。
1.3.1 調查方法與統(tǒng)計。采用棋盤式五點取樣法進行調查。每點連續(xù)調查10株,每小區(qū)共調查50株玉米,不選擇小區(qū)邊緣化的玉米。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shù)(50 m2);第1次藥后7 d,第2次給藥后7 d、14 d,各調查1次,分別記錄每株玉米草地貪夜蛾的殘存活蟲量;第2次給藥后14 d,調查每小區(qū)中被害株數(shù),并確定新增被害株數(shù)。
記錄試驗田內幼蟲成蟲的存活情況,計算蟲口的減退率。根據(jù)減退率計算防治效果,防效計算方法見式(1)、式(2)。用藥前后蟲口基數(shù)見表2。4 種藥劑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見表3。
表3 供試藥劑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
1.3.2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進行分析計算,以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施藥后進行觀察,4種藥劑處理區(qū)玉米均生長正常,無藥害現(xiàn)象發(fā)生。
施藥前后草地貪夜蛾的蟲口基數(shù)如表2所示。用藥后,蟲口基數(shù)明顯減少。
表2 用藥后蟲口基數(shù) 頭
由表3可得,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與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77.5%敵敵畏乳油、10%虱螨脲懸浮劑處理小區(qū)間殺蟲效果差異極顯著。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第1次用藥后和第2次用藥后7 d和14 d的蟲口減退率分別為75.0%、95.8%、100.0%;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第1 次用藥后和第2 次用藥后7 d和14 d的蟲口減退率分別為48.4%、80.6%、90.7%;77.5%敵敵畏乳油第1 次用藥后和第2 次用藥后7 d 和14 d的蟲口減退率分別為48.5%、72.7%、84.8%;10%虱螨脲懸浮劑第1次用藥后和第2次用藥后7 d和14 d的蟲口減退率分別為55.2%、75.9%、82.8%。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用藥后的蟲口減退率極顯著高于其他3種供試藥劑。
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第1次用藥后和第2次用藥后7 d 和14 d 的防效分別為82.6%、96.2%、100.0%;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第1次用藥后和第2次用藥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別為62.1%、89.7%、92.9%,77.5%敵敵畏乳油第1 次用藥后和第2 次用藥后7 d 和14 d的防效分別為64.2%、84.1%、91.7%,10%虱螨脲懸浮劑第1次用藥后和第2次用藥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別為68.9%、86.0%、90.7%。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用藥后的防效極顯著高于其他3 種供試藥劑。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藥劑對玉米草地貪夜蛾有較好的防效。該藥劑在第2次用藥后7 d,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分別上升20.8%、13.6%,且在第2次用藥后14 d蟲口減退率和防效達到100%,具有較長的防效期。建議生產(chǎn)實踐中應用該藥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一般情況下施用2次(間隔7 d)即可有效控制該蟲危害。由于草地貪夜蛾高齡幼蟲鉆蛀進入玉米心葉、雄穗和果穗取食危害,在田間噴霧施藥防治草地貪夜蛾時需對玉米整個植株葉片正反兩面和喇叭口均勻噴施,以提高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殺滅效果。
氯蟲苯甲酰胺作為較為新穎的殺蟲藥劑,并未被廣泛投入應用。氯蟲苯甲酰胺藥劑的特殊藥理能夠減少草地貪夜蛾的破壞,更能夠針對性地進行防范。草地貪夜蛾還未對此藥劑產(chǎn)生抗藥性,為了避免對此類的藥物產(chǎn)生抗性,在使用過程中更應該重視氯蟲苯甲酰胺的使用,切忌不經(jīng)過試驗就與其他類藥物混用或者亂用,更不可長期使用該藥劑而使草地貪夜蛾產(chǎn)生抗性,應合理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根據(jù)草地貪夜蛾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危害特點,草地貪夜蛾可能成為一種常發(fā)性遷飛害蟲[11],需要各地建立測報防控體系,加強監(jiān)測點建設,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