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校園網絡輿論而言,其實際上的校園輿論的重要組成因素,會對校園走向造成影響。高校在發(fā)展創(chuàng)新期間,需要結合具體狀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這項資源,在做好高校新聞工作的同時,科學合理的保證高校新聞體充分發(fā)揮對校園網絡輿論的引導作用??紤]到高校新聞媒體在指導校園網絡輿論這項工作中存在不足,這就要在細致分析高校新聞媒體以及學校網絡輿論特征的基礎上,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方式,保證健康向上的主體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作用,在做好線上交流指導工作的基礎上,營造出能夠帶動正面校園輿論的氣氛。
關鍵詞:新聞媒體;校園網絡輿論;傳播渠道;正向引導
【引言】在新聞媒體發(fā)展速度逐步加快的趨勢下,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轉轉變,高校既要保證校園媒體具有多樣性,也要不斷拓寬校園宣傳工作渠道。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中受眾多樣化要求,也能保證校園新聞媒體,充分發(fā)揮自身對校園網絡輿論的正向引導作用。特別是在網絡的作用下,無形中為高校學生提供了非常真實有效的信息。與此同時,網絡傳播信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加之缺乏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存在虛假信息,極易對大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造成影響。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項問題,高校新聞媒體就要發(fā)揮自身“信息載體”、“信息傳播渠道”這一功能,在正確引動高校網絡輿論的同時,在高校內部營造良好氛圍。本文從高校新聞媒體內容及作用入手,結合高校網絡輿論特征和引導校園網絡輿論中存在的問題展開闡述,針對高校新聞媒體如何引導校園網絡輿論進行全面探討。
1高校新聞媒體
結合高校以往的發(fā)展狀況進行研究,可知新聞信息傳播方式,都是以校園報紙傳播形式為主。在社會整體進入到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趨勢之后,高校學生主要是通過利用網絡方式獲取信息、表達自身想法,不可否認校園網絡已經逐步成為了學生校園生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因素。在對高校新聞媒介進行研究之后,可知其主要是由傳統(tǒng)媒體、網絡媒體共同組建而成。傳統(tǒng)媒體形式比較落后,具體包括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網絡媒體包括學校新聞網、校園BBS、學生網站、個人博客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媒介共同構成,具備較強的新穎性,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校園新聞媒體,存在的目的都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提供服務,具體作用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傳遞信息,幫助高校學生獲取能量。
校園報紙主要就是使用文字向學生傳遞信息、廣播通過聲音向學生傳遞信息、電視則是應用匯視頻和音頻表述相應內容。這三種不同的傳統(tǒng)信息傳播形式,非常簡單,并且也不會產生干擾。對于網絡媒體而言,則是能夠將文字、聲音、視頻三種形式融為一體,之后就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便于學生接收。
二是關注高校,正確引導校園輿論。
高校新聞媒體充分發(fā)揮作用,能夠為教師和學生相互了解搭建良好平臺,主要就是利用對校內新聞事件報道、社會上一些熱點問題的關注,在校園內部逐步形成輿論環(huán)境,更好的幫助教師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是潛移默化,為高校學生提供正確指導。
高等學校的新聞媒體,既具備新傳播媒介這一功能,也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一般狀況下,都是利用對典型人物的報道,在使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同時,高效傳播信息,從而對學生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高校網絡輿論特征
高校學生這種類型的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自身具備獨特的語言與興趣。目前高校網絡逐漸發(fā)展和完善,在為學生搜索和獲取信息提供新型渠道的同時,也會對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活動造成相應影響[1]。在對高校網絡輿論特征進行研究期間,主要從以下內容進行研究,以此來為后續(xù)在校園內部形成良好校園網絡輿論提供參考依據(jù)。
2.1觀念新穎且簡潔
網絡在高校學生身份上,具有較強的隱匿性,不僅能夠為學生發(fā)表言論提供自由空間,也能使學生在表達自身感受時少了跟多顧慮,這是現(xiàn)階段高校學生表達自身真實想法的重要保障。高校學生的思想會更加開放,并且思考問題時事業(yè)也非常開闊,甚至還有一些學生自身思想比較獨特。很多校園網絡輿論都是學生自發(fā)的,如不經過精心策劃,將BBS和微博等多種網絡平臺作為載體。近年來,高校網絡輿論中的觀念,具有較強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特征。
2.2放大現(xiàn)實信息
全面結合近些年的一些網絡事件進行研究,可知存在放大現(xiàn)實信息的特征,如最初是從很多校園網開始的,之后再逐步發(fā)酵,從而逐步引起社會各個領域的關注。在這種現(xiàn)象的作用下,能夠說明校園網絡輿論,已經逐步成為了高校學生民意訴求的主要渠道。
2.3“意見領袖”平民化
在對意見領袖這項內容進行研究之后,能夠發(fā)現(xiàn)其又被稱為“輿論領袖”,主要指在信息傳遞、人際互動期間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如果從高校校報、廣播等傳統(tǒng)媒介的角度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都是以專家、學者、權威人士的評論來左右輿論,所以這些人員在傳統(tǒng)媒介中擔任著“意見領袖”這一角色;如果從校園網絡角度,對意見領袖進行研究,可知其著重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這樣高校學生就可以拋去一些顧慮,真實的表達自身想法,這樣就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基于此,無論是資深學者,還是高校學生,都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資源抒發(fā)情感。
2.4輿論內容以感性表述方式為主
網絡與其他媒介進行對比,具有較強的隱匿性,不僅提升了網絡言論的開放性,也降低了言論原則性和理性的色彩[2]。高校在網絡上發(fā)布各項信息,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既能保護發(fā)布者信息,也能提升傳播速度。但是因為網絡上一把雙刃劍,很多學生缺乏信息辨別能力,一旦沒有經過成熟的思考,就會根據(jù)自身想法進行判斷,無形中就會通過感性的方式表述輿論內容。
3高校新聞媒體引動校園網絡輿論存在的問題
3.1 引導意識不足,忽視媒體效應
高校的BBS的論壇是焦點問題的討論陣地,更是校園網絡輿論的發(fā)源地。實際上,在校園BBS上存在負面信息、過激的言論,目前有一些高校的傳統(tǒng)媒體和新型媒體,都沒能及時這對這些問題積極性正面回應,一般常用的方式,都是要求網管刪除相應的內容。即便這種方式能夠降低對學生造成的影響,但是并不能從根本處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完全釋放情緒,反之還會使學生抵觸。
3.2重視平臺作用,忽視媒體效應
高校向學生傳遞信息,離不開新聞媒體的支持。一旦高校重視平臺作用,忽視媒體應用效應,就會阻礙網絡新聞媒體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高校網絡新聞媒體的應用目的,就是更加快速方便的發(fā)表意見,但是在實際引導校園網絡期間,里面的具體內容深受感情色彩這項因素的影響。
3.3注重宣傳,忽視教育作用
高校新聞媒體具備較強的育人功能,這就需要在實際引導校園網絡輿論期間不斷挖掘。高校如果想要創(chuàng)造健康和諧的校園網絡輿論環(huán)境,就要將所有的網民作為核心依據(jù),如通過提升廣大學生網絡道德的方式,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3]。但是一些高校忽視新聞媒體的教育功能,嚴重影響高校人才培養(yǎng)水平,具體表現(xiàn)為高校新聞媒體在實踐期間,關注對事件自身的報道,導致停留在宣傳工作上,不具備完善的育人機制,久而久之就會對高校學生的政治判斷能力造成影響。
4高校新聞媒體正確引導校園網絡輿論的方式
4.1明確網絡利弊狀況,合理利用信息資源庫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具體表現(xiàn)為不僅是較大的信息資源庫,也存在一定的應用弊端。比如:網絡自身特征較多,在開放性和匿名性的作用下,使網絡上的信息真假狀況難以辨別。校園新聞媒介作用下會產生虛假信息,如果沒能正確引導校園網絡輿論,就會在學生在使用網絡信息期間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進而就會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造成嚴重影響。
基于此,為了能夠精準高效的報道校園內部的新聞事件,網絡新聞媒體就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在保證報道內容具有真實性和及時性的同時,掌握主動權,爭取輿論先機。如果想要豐富新聞事件報道內容,就要以學生為主,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在這種報道方式的作用下,既能讓高校學生理解事件內容,也能更好的樹立事件發(fā)展變化趨勢,對于幫助學生獲取準確認知具有重要意義。
4.2將網絡媒體作為主要媒介,構建正面輿論環(huán)境
一是充分利用校園BBS論壇來爭取主動權。對于BBS論壇而言,不僅是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和討論的重要場所,也是高校網絡媒體的主要構成因素[4]。通過充分利用BBS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針對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一旦發(fā)現(xiàn)存在較為敏感的信息,BBS能夠第一時間做出相應反映。一般狀況下,都是以主流聲音影響校園網絡輿論,從而不斷生化學生的認知。
二是校園網絡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做好做好自身本職工作。主要就是因為現(xiàn)階段網絡上的信息非常多,高校學生都會認為校園網絡新聞媒體表現(xiàn)出的新聞,都具有真實可靠性。因此,新聞編輯就要做好前期把關工作,如在實際選擇新聞信息期間,以選擇與高校學生生活和學習相近的內容,這樣能夠更加有效的弘揚正氣信息。除此之外,也要為高校網絡新聞媒體配備“網上點評人”,一般都會邀請資歷較深的學者和教授,在形成一直高能力網上點評隊伍之后,正確引導校園網絡輿論;同時也可以吸納高校眾多學生中的優(yōu)秀分子,保證有組織有步驟的以上網人員和同齡人的角度,向其他學生傳遞正能量,這些學生在加入到網絡交流之后,能夠弱化由于網絡不具備合理秩序產生的消極印象。除此之外,也要不斷強化校園新聞媒體“紅色網站”教育功能,這樣既能有效引導校園網路輿論,也能提升學生等諸多網民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5]。比如:通過創(chuàng)設“紅色網站”的方式,組織開展心靈交流等多個方面的欄目, 這是目前提升高校學生真善美認知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4.3構建新聞發(fā)言人機制,防止產生以訛傳訛問題
網絡自身的無序性比較顯著,高校新聞媒介在實際引導校園網絡輿論期間,為了防止產生以訛傳訛這一問題,就要積極構建新聞發(fā)言人機制,在避免出現(xiàn)不實新聞的同時,能夠降低網絡上虛假信息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政府在此項工作中給予政策支持,為高校構建和實施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提供保障,在實際開展這項工作時,由黨委宣傳部長進行組織和管理。
充分利用高校內部校園網,在網絡中構建“新聞發(fā)言人”專線,之后在固定時間針對學校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重大事件,給予正式的解說,在提升高校事務處理能力的同時,也能強化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也能防止學生因為網絡上不知情的信息采取行動,這是目前凈化網絡環(huán)境、正確引導校園網絡輿論的一項重要方式,甚至對于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工作順利開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4.4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加大正面宣傳力度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在開展教學工作期間,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保證學生思想觀念與時俱進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6]。為了保證高校新聞媒體正確引導校園網絡輿論,高校就要著重開展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在向學生宣傳正能量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高效學習和發(fā)展營造良好校園環(huán)境。
一是強化網絡媒體建設。通過建設校園新聞網站、校園BBS論壇主要媒體、開通官方微博的方式,不斷豐富各個媒體咨詢內容,在形成較強影響力之后,保證校園新聞媒體在校園網絡中發(fā)揮引導作用。構建專門的高校思政教育網站,主要職責就是向學生傳播紅色文化,為后續(xù)培養(yǎng)出更多綜合能力強的人員提供保障。
二是做好輿情分析工作,提升網評力度。通過為高校學生營造健康輿論氛圍的方式,精準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掌握校園輿情信息,如成立“校園網絡輿情收集和分析隊伍”,在收集各項有參考價值的信息之后,為高校管理人員提供相應資料,從而為高校輿論提供正確指導。
三是充分利用先進技術,開展校園BBS監(jiān)控工作。及時升級BBS軟件,防止對網絡安全造成威脅;設置關鍵詞,運用計算機技術自動過濾,保證校園BBS論壇長期處于健康狀態(tài)。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傳統(tǒng)形式下的新聞媒體,對校園網絡輿論的引導存在顯著的局限性,為了大做好素質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就要保證校園網絡、校園BBS論壇、微博等多種新型新聞媒體充分發(fā)揮應用價值,同時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管理工作,制定科學有效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機制,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創(chuàng)新宣傳模式。這樣不僅能夠在校園內部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輿論環(huán)境,也能增強高校凝聚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夏煒宜,陳駿蓉.媒介變革視角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轉型路徑[J].傳媒論壇,2021,4(20):44-45.
[2]襲祥娣.高校校園媒體新聞傳播對思政教育的影響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6):160-162.
[3]何雪嬌.論當代高校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基于融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34(07):101-102.
[4]丁桂香.新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專業(y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新聞世界,2021(07):79-83.
[5]沈龍.基于新媒體下的高校校園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11):47-48.
[6]林麗芝,許發(fā)見.建設新媒體環(huán)境下校園網絡文化以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引導力[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1):163-164.
作者簡介:宇文翔(1988年1月),男,漢族,陜西,碩士,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