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摘要: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是新時代教師隊伍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為其崗位受到客觀條件的復雜性以及教師主觀條件的復雜性兩重制約,導致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定位一直有所缺失。本文聚焦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分析,找出現(xiàn)階段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并明確民辦高中信息教師的角色定位,為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高中階段的提高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民辦高中教師、信息技術教師、角色思考
前言:
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是近幾年來教育界重點討論的教學對象,其特點是受到客觀條件的復雜性以及教師主觀條件的復雜性兩重制約,有許多學者對其都做了很細致性的闡述。本文對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所創(chuàng)造的各項積極效果給予肯定,但是同時也意識到了其作為一個重點的教學角色,在現(xiàn)階段實際運用中還存在有不足之處,還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解決。本文以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運用中產生的問題為引子,試圖總結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缺失,并提出可能性的解決方案。
一、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缺失
1.1教學資源配置不完善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圍繞著課本以及輔導資料等傳統(tǒng)的媒介資源來進行,而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則是更多的電腦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來進行的。雖然根據(jù)教育局的要求,固然我們的民辦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堂也必須擁有基礎的信息化設備,但是民辦學校的硬件設施從質量還有數(shù)量來說都參差不齊,在鄉(xiāng)鎮(zhèn)的民辦學??赡茉谌狈苤频那闆r下連基礎的教學設備都無法保證。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僅僅只有臺式計算機也還是不夠的,信息技術本就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yè),而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些移動便攜式設備的教學也逐漸納入了我們的教學范圍,在此情況下民辦學校對于一些便攜式的移動信息設備其實還很缺乏,還是距離我們完全輔助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需要更加多的資源傾斜。
1.2教師教學方式不適應
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缺失從主觀上來說就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計算機設備的介入而更加容易獲得學生的好感,更容易打破傳統(tǒng)課堂上的嚴肅的師生關系,從原來的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教導變成了學生能夠平等的和老師進行對話,自由的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信息,這也是我們更加希望看到的師生關系。但是,同樣,這種師生關系的轉化某種程度上來說給了我們教師很大的挑戰(zhàn)。我們的教師需要放下自己原來養(yǎng)成的教師的“架子”,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這不僅對于我們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施很有幫助,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快樂成長。在民辦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當中,不少教師因為負責很多班級的教學任務的緣故,始終無法發(fā)揮出學科的優(yōu)勢,做到真正的和同學亦師亦友,如何改善信息技術老師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明確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的重要思考方向。
1.3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過于復雜
相關教育部門為了大量培養(yǎng)綜合性強的人才,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十分強調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新課改對信息技術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突破。新的教學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知識點變密,理念更新。并且對軟件的專業(yè)知識要求不高,但在具體的項目中真實的實踐能力要求提高,總體來說就是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對學生信息技術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和當代民辦學校的教學方式相差很遠,民辦學校重點培養(yǎng)的是專業(yè)知識,忽略了綜合實踐能力的要求。并且在民辦學校,老師任務重,信息技術是“小學科”往往身兼數(shù)職,除上課外,還要處理很多雜事,可能在校辦做宣傳工作、在教務做考務學籍管理等工作,或者招生工作,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工作等。無法將全部精力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以上這些都是面對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民辦學校信息技術教學出現(xiàn)的弊端。
二、輔助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的方式
2.1硬件設施的跟進
因為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角色的復雜性,所以其角色的完善不僅僅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的轉變,還需要我們教學制度以及課程安排的同步轉變。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首先,我們需要統(tǒng)籌的規(guī)劃施行信息技術教學所需要的硬件條件,然后進行相應的補充,保證我們教學計劃能夠有相應的硬件資源進行輔助。其次,在硬件條件跟上之后,我們也要把軟實力跟上去,合理化的進行課程設置以及教師安排。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占據(jù)的比重相對較小,讓信息技術老師完全承擔學生的教學工作可能壓力過大,無法兼顧學生關系,這個時候就需要班主任以及輔導老師的參與,共同營造輕松、活潑的適合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開展的氛圍。
2.2教師主觀能力補充
上文也提到了,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來說,其實不是知識教學方面的差距,而是硬件方面的差距,或者更多的是教學方式、師生關系以及資源運用等其他層面的差距。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信息技術占分比較小的緣故,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一個比較邊緣化的教師角色沒有大量的實踐總結,也沒有好的經(jīng)驗借鑒。因此,我們沒有辦法套用現(xiàn)成的教育模式,這就導致在高中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明確民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定位之前,有必要對于我們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做一個專項的調查,并依據(jù)每一個教師的能力缺失來安排適當?shù)呐嘤栆约翱己恕<訌妼處煹呐嘤?,另外可以進行教師之間的集體備課,學校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制定出的教學方式更完善。為了擴大交流范圍,也可以進行學校之間的教師交流,不同學校有不同的教學問題,各個學校的教師可以進行課題研究。這樣做一方面,能夠讓我們的教師更加熟練、融洽的運用專業(yè)教學的方法在高中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避免我們的老師因為自身的教學能力不足而導致了教師角色定位的偏差,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參考文獻:
[1]曹露心.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TPACK水平與課堂行為的關聯(lián)性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1.
[2]陳雙敏,張燕.基于iFIAS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TPACK結構特征分析——以“一師一優(yōu)課”10節(jié)部級優(yōu)課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08):92-96.
[3]王國福.對高中教師角色沖突加劇的思考[J].名師在線,2020(33):95-96.
[4]王敬乾.淺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及任務[J].學周刊,2015(33):104.
[5]韋軍.高中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思考[J].內蒙古統(tǒng)計,2009(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