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硯輝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加固地基施工,能夠有效提高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確保施工穩(wěn)定性。為此,研究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術,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國內對地基施工加固技術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缺乏與試驗相結合的專業(yè)研究,導致加固后的效果難以滿足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對于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的實際需求。本文提出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術要點分析,通過對其技術要點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術措施,致力于通過加固的方式提高建筑工程中地基承載力,為獲得優(yōu)質建筑工程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術;要點
1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與地基加固技術的重要性
1.1延長建筑工程使用年限
建筑工程使用年限是評估建筑施工質量的關鍵性指標,而建筑工程結構則是影響建筑工程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對建筑工程進行合理設計,可提升工程安全性和功能性,減少質量問題發(fā)生的風險,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有利于延長建筑工程建筑的使用年限。
1.2增加建筑工程耐久性
在建筑工程中,耐久性是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指標。工程施工中受人為破壞、施工方式不合理、材料問題以及維護不當?shù)纫蛩氐挠绊懀瑫档徒ㄖY構的耐久性,使其與施工設計標準不相符,影響實際施工中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增加質量和安全方面風險。而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保證建筑結構耐久性,利于提升工程質量。
1.3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
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是衡量工程安全性重要指標,尤其在地震高發(fā)區(qū),若工程結構設計和地基加固技術不到位,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威脅。而通過對建筑建筑結構進行合理設計,保證地基加固效果,可提升建筑項目堅實穩(wěn)定性,利于提高工程抗震能力。
2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加固技術要點分析
(1)針對裂縫處寬度大小不超過2.5mm的裂縫稱為細小裂縫;在裂縫處利用灌注粘結劑對細縫進行修補的方法。粘結劑主要包括:異氨酸酯以及固化處理后的多元醇材料,利用材料中的聚合反應,并混合在密閉的包裝物當中。利用粘合劑修補時,打開盛放包扎材料的容器,快速分散介質,待反應結束后,采用直接或鉆孔灌注方法,填塞到細縫中,根據(jù)裂縫生成的聚合反應,形成網(wǎng)狀分子聚合物,由此加固地基中細縫。同時,在實際應用時應當注意,保證裂縫的清潔,在灌入前要將細小裂縫中的雜物清理干凈?;炷粱鶎犹幚硗瓿芍螅诨炷恋讓油克⒁粚訕渲z水。
(2)針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的需要,在底層樹脂涂覆之前,首先需要配置混凝土澆注的溜筒粘合劑,在配置使用時,必須并根據(jù)產品說明書要求比例精確計量、配比、攪拌均勻,且膠料需在2h內用完。在地基施工加固中,應使用專業(yè)的注膠設備,將配置好的注膠從一端往向另一端注膠,當相鄰排氣孔注膠時,密封正向注膠嘴,并將出膠的注膠口作為注膠嘴繼續(xù)注膠,每次注膠直至注膠結束。地基施工加固過程中要檢查是否有漏膠的情況,若有漏膠現(xiàn)象則立即停止灌膠,將漏膠部位封閉嚴密后方可繼續(xù)灌膠。膠水充填完畢后,應及時檢查膠水充填效果,如果發(fā)現(xiàn)漏水,那么應及時打孔補灌。
(3)在完成地基施工加固后,養(yǎng)護應按照結構膠說明書要求進行,養(yǎng)護時間為30min,養(yǎng)護期間不能在粘貼件上走動,不能堆放重物,不能干擾粘鋼構件,在常溫下,養(yǎng)護時間隨溫度下降而延長。碳纖維布鋪好后,應檢查各處的碳纖維粘結度,避免出現(xiàn)空鼓、裂紋現(xiàn)象。以上三點為建筑地基施工加固技術要點。
3地基加固技術的應用
3.1常用的加固技術
3.1.1排水加固法
在建筑地基的建設中,為了提高黏性地基對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中工程質量的影響并提高基礎的施工質量,施工人員一般在地基上添加排水材料。在此過程中,添加到軟土中的材料通常是礫石。如果礫石層能有效達到施工排水的目的,則可以為施工過程創(chuàng)造良好的施工條件。
3.1.2鋼筋混凝土設置
在基礎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結構能有效地保證基礎結構的質量。為了保證建筑工程基礎的施工質量,應做到以下幾點:(1)嚴格控制鋼筋材料和水泥的質量,確保鋼筋和水泥的規(guī)格符合施工要求。(2)應合理設計地基中鋼筋的框架結構,嚴格控制鋼筋與水泥的比例,保證鋼筋混凝土的質量能滿足基礎施工的要求。
3.1.3裂縫修補
在建筑工程的發(fā)展過程中,裂縫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裂縫的存在不僅會影響附屬設施的美觀程度,還會影響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在處理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事先檢查裂縫的分布和大小,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修補混凝土配合比,及時修補,防止其膨脹,從而有效地增強建筑物本身的穩(wěn)定性,間接降低地基的壓力,切實保護地基。
3.1.4托換技術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加固工程中,在局部軟土層、大面積松散土層和濕土層中設置鋼筋混凝土樁,樁頂設置樁帽。因此,稱為墊層技術將地基自身的壓力分配給混凝土樁基的加固技術。其中,主要施工技術是注漿托換法,主要施工步驟是用基礎代替混凝土注漿托換,通過加入相關的化學試劑,達到快速固化的效果,從而提高地基的穩(wěn)定性,減少地質沉降。
3.1.5植筋技術
與托換技術相比較,該技術的應用范圍更廣。植筋技術的操作難度相對較低,效果更為明顯。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能迅速掌握施工技能和施工方法,并能快速有效地加以應用,只需將加工后的鋼筋材料直接插入基礎混凝土結構中,以增強建筑物本身的結構穩(wěn)定性。
3.1.6增強建筑工程結構抗震能力
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各地區(qū)應考慮自身的地質條件,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加強自身的抗震能力,以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地質災害。有關部門還應當規(guī)范建筑技術規(guī)范,對工程的選址、規(guī)劃和材料使用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技術,特別是對于那些重點設防地區(qū),即使造價高,也要采用抗震等級高的新技術、新材料。要杜絕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設備。材料和設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并有專人監(jiān)督,所有材料和設備的抗震試驗和檢查應由專門人員進行。
3.2加固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3.2.1正確選擇加固方法
目前,在地基加固過程中使用的技術手段很多。不同的地基加固技術對施工環(huán)境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為提高加固施工效果,在現(xiàn)實的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需按照施工環(huán)境與其所用工藝去選擇適合的施工工藝,進而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以換填法的施工舉例說明,在工程施工中,倘若地基承載力不足,出現(xiàn)軟化現(xiàn)象,則在填土方法中應加強地基,需根據(jù)地質的調查結果,分析地下組織結構并選擇合適的加固技術。
3.2.2根據(jù)規(guī)范設置合理的抗震等級
在建筑建設中,應根據(jù)當?shù)丨h(huán)境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建設項目的抗震等級對結構強度和框架設計有很大影響。在施工階段,施工人員將參照中國地震法規(guī),根據(jù)周圍建筑物的用途,設防強度和高度確定工程施工的抗震等級。根據(jù)不同的地震級別,地震的設計和選擇以及地震措施也有不同的級別。
結束語:
在實際建筑施工中,施工質量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建設質量下降。建筑工程結構和地基作為建筑工程的基礎組成部分,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不僅會增加建筑使用風險,還會縮短使用期限,降低工程建設水平。因此,施工中須對建筑工程結構和地基予以重視并加以觀察,在掌握建筑工程結構設計要點和地基加固技術要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發(fā)展需求適當改進,建立適合的施工環(huán)境,提升施工水平,進而提升建筑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雅莉.建筑工程建設中結構與地基加固技術的運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26)):123.
[2]葛積洪.建筑工程設計中結構與地基加固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10):101~102.
[3]王麗媛.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結構技術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4(3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