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劉 琦,徐麗華,周 鑫,姜正林
(南通大學 特種醫(yī)學研究院, 江蘇 南通 226019)
運動病多發(fā)生在乘車、乘船與航天等特殊環(huán)境下,主要癥狀有流涎、胃部不適、嗜睡、面色蒼白、出冷汗、眩暈、惡心、甚至嘔吐等[1]。目前,抗運動病藥物主要有抗組胺藥,代表藥物為茶苯海明;抗膽堿藥,代表藥物為東莨菪堿;擬交感神經藥,代表藥物有哌唑甲酯[2]。除了以上化學藥物外,還有些中藥材如丹參、天麻、生姜等均能防止運動病的發(fā)生,對運動病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生姜被認為是較理想的天然抗運動病藥物之一,幾乎沒有副作用,因此被人們廣泛研究[3-4]。目前,生姜已被開發(fā)出很多復方制劑,其抗運動病效果受到肯定,但是生姜的具體抗運動病成分及機制還不十分清楚。生姜中發(fā)現(xiàn)的成分有100 多種,其中姜酚是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根據支鏈上所連的碳鏈長短不同,姜酚又可分為6-姜酚、8-姜酚、10-姜酚、12-姜酚等,其中以6-姜酚的含量最高,生物活性最強[5]。因此,6-姜酚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生姜活性成分。
現(xiàn)有技術不僅可進行生姜活性成分的提純,也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得到所需的各種有效成分。本研究通過逆向推理,以香蘭素和丙酮為原料[6],通過羥醛縮合等化學反應得到6-姜酚、6-姜烯酚、6-姜烯酮,其結構式見圖1。對合成的三種代表性生姜生物活性成分進行分析鑒定,并以旋轉刺激誘導大鼠產生對0.15 %糖精水的條件性厭飲行為作為運動病模型,觀察其抗運動病作用,明確生姜生物活性成分的抗運動病效果,為進一步開發(fā)使用該藥提供依據。
圖1 6-姜酚、6-姜烯酚、6-姜烯酮的結構式
甲醇(分析純),氫氧化鈉(分析純),乙醇(分析純),乙酸乙酯(分析純),石油醚(分析純),四氫呋喃(分析純),二異丙胺(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蘭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丙酮(分析純),鹽酸(分析純),鈀—碳(Sigma-Aldrich 西格瑪奧德里奇(上海)貿易有限公司),6-姜酚(Sigma-Aldrich 西格瑪奧德里奇(上海)貿易有限公司),6-姜烯酚(北京百靈威科技有限公司)。
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華聯(lián)環(huán)境試驗設備公司恒昌儀器廠,HH-S21-6S),旋轉刺激裝置(南通大學自主研制),各種量程移液器(2.5 μL,10 μL,100 μL,200 μL,德國艾本德股份公司),恒溫磁力攪拌器(上海滬西分析儀器廠有限公司,90-3),高效液色譜相儀(日本島津公司,LC-20AD)。
2.3.1 6-姜酚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6-姜酚系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如圖2 所示。
圖2 6-姜酚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反應式
以香蘭素為原料[6-7],氫氧化鈉為催化劑,在丙酮作為溶劑的條件下得到脫氫姜酮,以Pd/C 為催化劑,通過氫氣還原制備得到姜酮中間體。將姜酮與正己醛在無水四氫呋喃的溶劑中,以LDA 為催化劑,-78 ℃低溫反應(丙酮+干冰),即可制備目標化合物6-姜酚。以6-姜酚為原料,稀鹽酸(2 mol/L)為催化劑,在四氫呋喃的回流條件下即可制備6-姜烯酚。以6-姜烯酚為原料,在Pd/C為催化劑的氫氣還原條件下,即可制備另一目標化合物6-姜烯酮。
2.3.2 催化劑二異丙基氨基鋰(LDA)的制備
二異丙基氨基鋰(LDA)作為催化劑具有一定危險性,不可長期保存,因此,應現(xiàn)用現(xiàn)制備,反應式如圖3。
圖3 二異丙基氨基鋰的制備反應式
將二異丙胺10.5 mL 溶于50 mL 無水四氫呋喃溶劑,并加入裝有滴液漏斗的250 mL 三口瓶,氮氣保護,密封瓶口。然后在-78 ℃下攪拌,緩慢滴加用40 mL 無水四氫呋喃稀釋的正丁基鋰30 mL(2.5 mol/L),持續(xù)30 min。逐漸回復溫度至0 ℃,攪拌 10 min,將溫度再次恢復至-78 ℃[7],得到二異丙基氨基鋰。
2.3.3 藥物純度檢測
通過實驗,合成得到6-姜酚、6-姜烯酚、6-姜烯酮三種化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其純度。三種化合物均為脂溶性藥物,選擇甲醇為溶劑,高效液相的流動相為甲醇和水。高效液相法的檢測條件為:室溫27 ℃,流動相為甲醇和水的混合液(V甲醇∶V水=13 ∶7),流速 1.0 mL/min,檢測波長280 nm,進樣量20 μL。
2.3.4 大鼠運動病模型
實驗時將大鼠放入旋轉裝置的有機玻璃籠內,繞水平軸順時針旋轉,以16 °/s2角加速度加速,達到最大速度 120 °/s2后,立即以-48 °/s2的角加速度減速,至旋轉停止為一個旋轉周期,歷時10 s,再反方向重復刺激,持續(xù)旋轉刺激2 h。
2.3.5 運動病敏感性分組
采用旋轉刺激誘導大鼠產生條件性味覺厭惡(conditional taste aversion,CTA)的方法制作大鼠運動病模型后,進行大鼠運動病敏感性分組。給大鼠編號,適應性飼養(yǎng)2 天后,給予0.15 % 糖精水適應24 h。首日上午始禁水24 h,次日上午給予0.15 % 糖精水,大鼠自由飲用45 min,測量各大鼠飲用量。隨后自由飲水一天。第三天對大鼠進行旋轉刺激2 h 后禁水24 h。第四天讓其自由飲用0.15 % 糖精水45 min,再次測量各大鼠飲用量。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25 ℃。計算旋轉刺激后各大鼠糖精水飲用量減少程度,減少15 %以上的為敏感組,減少15 %以下為不敏感組。一周后重復上述實驗,兩次結果一致的大鼠進行后續(xù)實驗。
2.3.6 生姜抗運動病有效成分篩選
選取敏感SD 大鼠,利用拉丁方設計,對藥物進行篩選(見表 1)。其中:A 為空白,B 為花生油,C 為 25 mg/kg 6-姜酚,D 為 50 mg/kg 6-姜酚,E 為 50 mg/kg 6-姜烯酚,F(xiàn) 為 100 mg/kg 6-姜烯酚,G 為 50 mg/kg 6-姜烯酮,H 為 150 mg/kg 6-姜烯酮,I 為 60 mg/kg 茶苯海明。由于 6-姜酚、6-姜烯酚和6-姜烯酮均為脂溶性藥物,故選擇花生油作為三種藥物的溶劑。茶苯海明為顆粒固體藥物,用生理鹽水溶解。
對篩選出的敏感大鼠進行編號,適應性飼養(yǎng)2 天后,給予0.15 %糖精水適應24 h。首日上午禁水24 h,次日上午給予0.15 % 糖精水,自由飲用45 min,測量各大鼠飲用量。隨后自由飲水一天。第三天,在對大鼠進行旋轉刺激前半小時,按表1的順序對大鼠進行灌胃給藥,然后旋轉刺激2 h后禁水24 h。第四天讓其自由飲用0.15 %糖精水45 min,再次測量各大鼠飲用量。每周一次,共進行9 次實驗。
表1 拉丁方設計藥物篩選表
使用核磁氫譜、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對三種化合物進行結構表征。
5-羥基-1-(4-羥基-3-甲氧基苯基)癸-3-酮(6-姜酚):1HNMRδ 0.88(3H,s),1.21-1.53(8H,m),2.52(2H,m),2.73(2H,m),2.83(2H,m),2.99(1H,s),3.88(3H,s),4.03(1H,m),5.56(1H,s),6.66(2H,m),6.84(1H,d,J=8.0 Hz);根據電子轟擊源質譜(EI-MS)結果,計算得到6-姜酚的分子量為 294.182 5(圖 4(a))。對照品和合成化合物在薄層色譜上顯示一個斑點,Rf=0.68。產品與標準品的高效液相檢測后保留時間一致,在13 min 左右,如圖 4(b)、(c)所示。
圖4 合成品6-姜酚結構分析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癸-4-烯-3-酮(6-姜烯酚):1H NMRδ 0.89(3H,t,J = 6.6 Hz),1.30(4H,m),1.45(2H,m),2.19(2H,q,J=7.2 Hz),2.85(4H,m),3.87(3H,s),5.53(1H,s),6.10(1H,d,J = 16.0 Hz),6.68(2H,m),6.82(2H,m);根據電子轟擊源質譜(EI-MS)結果,計算得6-姜烯酚的分子量為 276.371 5(圖 5(a))。標準品與合成化合物在薄層色譜上顯示一個斑點,Rf=0.55。高效液相檢測后保留時間一致,在30 min 左右,見圖5(b)、(c)。
圖5 合成品6-姜烯酚結構分析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3-癸酮(6-姜烯酮):1H NMRδ 0.89(3H,t),1.26-1.30(8H,m),1.56(2H,J=7.2 Hz),2.39(2H,J=7.4 Hz),2.71(2H,J=7.4 Hz),2.84(2H,J=7.4 Hz),3.88(3H,s),5.62(1H,s)6.67-6.71(2H,m),6.84(1H,m)。根據電子轟擊源質譜(EI-MS)結果,計算得到6-姜烯酮的分子量為 278.2015 ,如圖 6(a)所示。
圖6 合成品6-姜烯酮結構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化合物進行純度分析,根據高效液相圖譜分析得到峰面積的比例。圖 4(b)和(c)顯示,6-姜酚合成化合物和標準品都是在13 min 左右出峰,合成的6-姜酚占對照品的峰面積比例為98.4 %,因此藥物的純度與對照品接近。圖 5(b)和(c)顯示,HPLC 出峰時間有微小偏差,但在允許范圍內。合成的6-姜酚和6-姜烯酮有肩峰,表明所合成的6-姜酚和6-姜烯酮純度較 6-姜酚低(圖 5(c)和圖 6(b))。如圖 6(b)顯示,在8 min 和10 min 左右出現(xiàn)了顯著雜峰,這也影響6-姜烯酮的純度。
采用拉丁方設計,循環(huán)9 個周期,每個周期為7 天,對藥物的抗運動病效果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對照組1 和對照組2 兩組大鼠糖精水飲用量減少程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陽性對照藥茶苯海明抑制大鼠的糖精水厭飲行為(P <0.05),6-姜烯酮兩個劑量50 mg/kg 和150 mg/kg 組與對照組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6-姜酚和6-姜烯酚均抑制大鼠糖精水厭飲行為(P <0.05 或0.01),其中6-姜酚50 mg/kg 作用優(yōu)于25 mg/kg劑量,6-姜烯酚100 mg/kg 作用優(yōu)于50 mg/kg 劑量,但與陽性藥對照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見圖 7)。上述結果表明,6-姜酚 50 mg/kg 劑量時,抑制大鼠的糖精水厭飲行為效果最佳。
圖7 生姜有效成分合成品的抗運動病效果(n=9)
本研究首先通過縮合、還原等化學合成方法,以香蘭素和丙酮為原料合成得到6-姜酚、6-姜烯酚、6-姜烯酮。以質譜和核磁共振法對三種化合物結構進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其純度。結果顯示,各化學合成物核磁表征與標準品吻合且有效成分的純度均較高。表明本實驗采用的以香蘭素和丙酮為原料合成6-姜酚、6-姜烯酚、6-姜烯酮的方法良好。
后續(xù)以旋轉刺激誘導條件性厭飲作為大鼠運動病模型,以旋轉刺激后0.15 %糖精水飲用量的減少程度衡量運動病的發(fā)作程度,并評價藥物的作用。結果顯示,與茶苯海明比較,6-姜烯酮的抗運動病效果不明顯,而6-姜酚、6-姜烯酚具有較好的抗運動病效果,能明顯抑制大鼠旋轉刺激后糖精水飲用量的減少,特別是6-姜酚50 mg/kg 劑量的作用最強。6-姜酚與6-姜烯酚兩種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式非常相似(圖1),從合成化學角度看,6-姜烯酚可以由6-姜酚一步合成而來,在支鏈上,原本的6-姜酚上-OH 脫水形成一個C=C 雙鍵,即變成6-姜烯酚,而其母環(huán)和主要官能團未發(fā)生改變,因此這兩種化合物應屬于一種類型的藥物,兩者的作用機制應是一致的。
依據構效關系來比較6-姜酚和6-姜烯酚,可以看出6-姜酚含有-OH,親水性增強,使藥物更容易進入體液,6-姜烯酚因其含有C=C 雙鍵,親脂能力更強,藥物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發(fā)揮中樞作用。但是,任何一種藥物透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發(fā)揮藥效,除要具有一定的親脂能力外,一定的親水能力也十分必要,兩者達到恰當?shù)闹峙洳拍馨l(fā)揮最大的藥效[8]。6-姜烯酮(圖1)的支鏈為一些飽和烷烴鏈,其親脂能力比6-姜烯酚更強,相對親水能力減弱,其脂水分配更加不均,導致藥效無法發(fā)揮。
本實驗通過合成得到生姜抗運動病有效成分6-姜酚、6-姜烯酚、6-姜烯酮,且對目標產物進行了高效液相色譜純度檢測、核磁共振氫譜表征及藥效學評估。結果表明,三種化合物核磁氫譜數(shù)據及液相色譜數(shù)據與對照品吻合,且各有效成分的純度較高。合成的三種化合物中,6-姜酚和6-姜烯酚與陽性對照藥茶苯海明一樣能抑制大鼠的糖精水厭飲行為,且50 mg/kg 劑量的6-姜酚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