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扶智先通語”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尤其在各民族雜居的地區(qū),語言的交流成為主要的問題。因此,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率能夠增強各民族的團結合作,促進國家繁榮富強。從民族雜居地區(qū)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提出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存在的普遍問題,以及提出為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普通話、提升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民族雜居;國家通用語言;存在的問題;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1-145-03
【本文著錄格式】張國彪.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11(21):145-147.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民族雜居地區(q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研究”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GS【2020】GHBZ101)。
民族雜居地區(qū)指的是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在一起的區(qū)域,這無疑會涉及各民族之間的語言、文化、風俗等存在差異的現(xiàn)象。要想使得各民族更融洽生活在一起,為了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做努力,語言將是一道難關。為了促進全民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事業(yè)共同繁榮發(fā)展,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曾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語言普及工作要以提升國家語言服務能力為目標。因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僅能夠讓人們更便捷的進行交流溝通,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起到對文化價值的傳承和發(fā)揚的作用。
一、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與民族政策的符合性問題
語言問題在少數(shù)民族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我國各民族也一直認可和推崇國家提出的各民族平等和語言平等的政策方針。民族雜居地區(qū)存在多個民族語言不通的現(xiàn)象,目前要求該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會讓人存在誤解——要求強制性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種認識是非常錯誤的,但是這卻是相當一部分人的認知?!稇椃ā芬?guī)定的“國家推廣普通話”和“各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自由”不是相互矛盾的。推廣、提倡與強制的概念和意義完全不同,但是不乏有一些不法分子惡意造謠。除《憲法》外,《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義務教育法》都對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提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是主張各個民族之間的干部需要相互學習彼此的語言文字的。由于民族雜居地區(qū)的情況較為特殊,文化教育環(huán)境更為復雜,各民族一定是在熟練掌握和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同時,也要學習國家通用語言。這其實是有分明的先后順序的,而不是說少數(shù)民族的人們要徹底摒棄自己的語言文化。這樣也不利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保留。民族雜居地區(qū)的人們要認識到多學一種語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民族雜居地區(qū)的語言使用問題
民族雜居地區(qū)中人們的語言使用非常復雜。有些人雖然是少數(shù)民族但是目前已經(jīng)完全轉用漢語了,有些是漢語和本民族語言同時使用的情況,有些是好幾種語言同時使用的。這就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帶來了一些問題。如果簡單粗暴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這容易出現(xiàn)抵制、推廣難等問題。因此在推廣和普及的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從縱向來看,民族雜居地區(qū)的50歲以下的人們很多都已經(jīng)全部使用漢語,但是相當一部分老人還是堅持說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的。每個地區(qū)的情況都不完全一樣。比方說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方的土家族雖然很多人說漢語了,但是有16%的人仍然在使用本民族的語言。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在推廣的時候忽視本民族的心理上的一些情感。因為對本民族語言有很深的情感,在接觸國家通用語言的時候難免出現(xiàn)一些抵觸的情緒和心理,這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很多人對語言是“兼通”的,指的是在學習的過程會在日常生活中說幾句或者十幾句簡單的是不是所謂的兼通?對漢語基本上能夠做到知其意卻說不出或者是說多了存在很大的困難是不是所謂的兼通?以上問題仍在民族雜居地區(qū)存在。
二、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對策研究
(一)從學校等事業(yè)單位入手推廣
民族雜居地區(qū)的語言使用情況等較為復雜,推廣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從學校、政府機關等事業(yè)單位入手,要求教師、學生、學校其他職工以及政府干部等盡可能會使用本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兩種語言。這種類型的行業(yè)屬于服務型的行業(yè),再加上與當?shù)厝罕娊佑|較多,而且現(xiàn)如今義務教育等已經(jīng)基本全覆蓋,很多家長并不反對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政府單位本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當?shù)厝嗣裾J可和支持黨和國家的政策,因此也較容易入手。
為了更好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校要規(guī)定上課回答問題、與教師交流的時候使用普通話。很多當?shù)氐膶W生在使用漢語的時候不是非常流利,教師要給予耐心地指導,同時也要盡可能讓自己也學會使用當?shù)氐恼Z言。學生就會在內心感到老師對自己語言的尊重,從而更加愛戴老師,對漢語的接受度也會更高,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會更濃厚。如果學生在使用方面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學校需要專門為這些學生開設漢語教學課堂。首先從語言方面入手,重點在于抓聲調的調值對應,這樣就會有一些漢語普通話的味道了。如果教師可以引導全班學生都去這樣說話,再加上班級中也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就是講普通話的,因此很容易就營造出說國家通用語言的一種環(huán)境,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也就不會不好意思說了。與此同時,教師在平時可以多組織一些需要學生合作的活動,讓說漢語和其他語言的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和環(huán)境的過程中學會和其他人交流合作,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們學會使用彼此之間的語言。政府人員在民族雜居地區(qū)上崗前要經(jīng)過特殊的語言培訓,至少掌握當?shù)厝藬?shù)較多的一個民族的語言?;蛘咴阡浻玫臅r候增加一項語言考試內容,強制要求人民公仆的語言使用。在參與政府工作的時候要盡可能與當?shù)厝嗣窳鲿硿贤ǎ谌粘=涣髦凶屍渌烁惺艿阶约旱挠眯?,用多種語言一起引導當?shù)厝嗣袷褂闷胀ㄔ?。當?shù)卣枰獮橐恍┪瓷蠈W的人們開設一些當?shù)氐恼Z言培訓班,積極宣傳動員大家參與到學習普通話的氛圍之中。這樣也給民族雜居地區(qū)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有利于實現(xiàn)民族團結。
(二)因材施教開展語言教學
推廣和普及的工作遠遠不能單純依靠宣傳,這樣無法落實到根本的地方。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認為針對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能夠大大提升教學效率。針對國家通用語言的推廣問題,需要對不同的學習者采用不同的措施。
首先是對已經(jīng)會使用漢語的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教學,其實根本上與使用漢語的方言地區(qū)的人們學習語言是一樣的,即方言與普通話的轉換問題。教學者要認識到同一調類下的字非常多,這樣很容易類推,而且只要調對了就很容易有普通話的味兒。接下來就是聲母和韻母。但是這里不能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大量記憶相當多的文字,這樣不利于學習者深入學習更多的漢語。教學者可以通過計算機確定普通話中常用的詞語和字,快速將這些內容按照頻率出現(xiàn)的大小進行排列。為了更好展開教學,從前1000字到2000字之間中挑選出個地方的方言與普通話之間讀音有差異的文字,需要做成卡片,進行對比記憶,但是需要記憶的時候還是按照使用頻率的高低進行排序。在語言培訓的時候可以讓學習者進行對話和造句等各種語言實踐使用,或者開展一些有趣的成語接龍、猜字謎等活動,這樣能夠讓學習者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其中語法是較難掌握的部分,虛詞和句式等方法是需要兩者對比研究的。教師面對語言天賦不是很好的學生的時候,要盡可能保持耐心的態(tài)度,幫助和引導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習者,一個教學原則是多說所用,主要學會常用的即可,不需要一下子學會很多語言知識,這樣容易讓學習者產(chǎn)生抵觸心理。
其次是對兼通當?shù)貪h語方言的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教學。由于受到本民族語言的影響,他們說的漢語和漢語的方言是有很大差別的。壯語方言中的鼻塞音聲母的音節(jié)是沒有送氣音的,也就會出現(xiàn)將大片讀成大便等,有的地方則沒有塞擦音,這樣就會將秋千讀成修仙。維吾爾語中則很難將“代、表、改、講”一類的念準確,這是因為他們只有清濁的對立,缺乏不送氣的清閉塞音。因此教學的重點在于語言。教學者一定要耐心教學,細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發(fā)音部位和方法,然后給學生們進行示范,反復多次讓他們進行練習和模仿。雖然可能見效比較緩慢,但是卻對他們學習普通話有很大的幫助。教學者在教學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和研究,上課的時候就要有規(guī)范和標準的講解,又要有認真的示范。面對小朋友時,教學者只需要讓其多練習多模仿,主動愿意和說漢語的人交流即可,在快樂中學習可以更好收獲知識。但是在面對年紀較大的學員的時候就要一點點指正,采取一些交流的活動即可。教學者一定要認真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員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
再次是針對完全不會漢語的人們的教學。面對這部分學員,教學者千萬切忌過分灌輸漢語普通話,一定要有包容之心,允許地區(qū)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一般需要緊抓義務教育,從教育入手帶動其他人。很多地區(qū)已經(jīng)開展了雙語教學,以作為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盡可能要求所有的科目都要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從基礎的教材建設入手,讓每一個學生在剛接受教育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漢語。要鼓勵學生們和家里人以及身邊的人傳播漢語的使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啟發(fā)式教學,而不是灌輸式教學。當?shù)亟逃块T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改革教育制度和考試方法,不能和其他地區(qū)實施一樣的統(tǒng)考。但是要注重過渡問題,不能讓其完全摒棄母語,而是要求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很好將兩者實現(xiàn)兼用。因為中國的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會封閉自己,非常積極主動與外界實現(xiàn)良好的接觸。因此教學者只需要對學員們進行很好的引導以及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即可。普通話已經(jīng)是全國最為通用的一種語言了,在文化傳播、行政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沒有民族文化的人們的教學。他們往往是有語言交流但是沒有文字,所以漢語在本質上來說也是第二語言。所以應當從小抓起,在學習語言的黃金兒童時期就積極創(chuàng)設說普通話和聽普通話的語言環(huán)境,趁早打下語言學習的基礎。當?shù)卣徒逃块T可以創(chuàng)設語言學前班,爭取讓當?shù)孛恳粋€學生都可以在年少時期學會普通話。學前班的教學安排主要以“趣味型”教學為主,激發(fā)學員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和學生交流,給學生們一些親切的感覺,這樣能夠拉近與學生們之間的關系,從而鼓勵學生多開口多說話。首先是發(fā)音教學,以模仿為主。詞匯教學是先用學生們的母語解釋,然后讓學生們記憶。教師主要是讓學生大膽說,即使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可以給學生們隨時糾正。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分組講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等,讓學生們可以在組內進行互相批改和糾正。但是學前班的教師盡可能懂當?shù)氐囊恍┱Z言,如果必要的話,需要當?shù)氐恼梢恍I(yè)的人員予以配合,這樣能夠緩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更好展開教學。從主觀條件來看,少數(shù)民族的很多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沒有漢族人有很多的方言和心理上的干擾因素,因此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培訓很容易學習漢語。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民族雜居地區(qū)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關鍵在于由點及面、逐漸深入的普及方法。無論是政府培訓還是學前班等課程都需要注入趣味和包容的元素。培訓者首先要認識到各個民族的文化差別,對各民族的人文有一種更為包容的心態(tài),秉持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崇高之心,從而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yè)。學習者則需要緊密配合當?shù)亟逃值陌才牛e極參與各項培訓活動和學習課程,用開放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其中政府要起到積極宣傳和教育群眾的作用。本文僅僅從兩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供讀者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華娜,張雁軍. 精準扶貧視角下西藏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西藏研究,2020(1):115-122.
[2]馬曉軍. 散雜居少數(shù)民族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10):169-171.
[3]王鋒. 當前我國散雜居民族關系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分析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16個縣鄉(xiāng)(鎮(zhèn))村調查數(shù)據(jù)研究為例[J]. 中國回族學,2007(1):147-162.
[4]王鋒. 當前我國散雜居民族關系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分析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16個縣鄉(xiāng)(鎮(zhèn))村調查數(shù)據(jù)研究為例[J]. 中國回族研究論集,2007.
作者簡介:張國彪(1970-),男,土族,甘肅積石山,高級教師,國家開放大學,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