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鵬
(天津市武清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外一科,天津 301700)
成人腹股溝疝主要指體內器官隨網膜經腹部薄弱點向體表外突出,并因其常于患者腹股溝部發(fā)病而得名。目前,手術修復是治療該病最有效的方式,臨床常用的手術有傳統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及腹腔鏡疝修補術[1]。傳統疝修補術因疼痛強烈、易復發(fā)已逐漸淘汰,無張力疝修補術自1989年提出后至今仍是主流治療方式,有效改進傳統手術疼痛強烈缺點[2]。而隨著醫(yī)學水平提高,微創(chuàng)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腹腔鏡技術也得到極大發(fā)展,腹腔鏡腹膜前疝修補術(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逐漸應用于腹股溝疝治療中,其相比于無張力疝修補術創(chuàng)口更小,恢復更快,且在手術入路及修復部位等方面進行相應改進,已成為臨床研究熱點[3]。故本研究旨在分析TAPP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分別應用于成人腹股溝疝治療中對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76例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手術方式分為兩組,將40例行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設為對照組,36例行腹腔鏡腹膜前疝修補術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6例,女4例;年齡27~75歲,平均(56.76±10.43)歲;27例單側疝,13例雙側疝。觀察組均為男性;年齡26~75歲,平均(56.75±10.44)歲;25例單側疝,11例雙側疝。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采用硬膜外麻醉,待患者平穩(wěn)后,取其平仰臥位,術野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恥骨結節(jié)及髂前上棘連線中點切4~6 cm切口,對皮下組織進行分離,分離至腹外斜肌腱膜即可,之后于腹外斜肌腱膜上再作一切口,高位游離疝囊,將其置入腹膜外間隙,若疝囊較大可進行橫斷后結扎。網塞塞入疝環(huán)后,將其邊緣與疝環(huán)旁腹橫筋膜進行縫合,確保網塞固定。游離精索后,置入補片,補片邊緣要與同側腹股溝韌帶、恥骨結節(jié)等組織間斷縫合,達到固定目的。之后逐層縫合各組織,并檢查器械數量,確認無誤后方可術畢。觀察組給予TAPP治療,采用硬膜外麻醉,取患者平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自臍部置入10 mm穿刺套管作觀察孔,氣腹形成后壓力保持12~14 mm Hg(1 mm Hg=0.133 3 kPa)。分別將5 mm、12 mm穿刺套管置入患側腹直肌外側平臍水平和對側腹直肌外側臍下水平,形成輔助孔、主操作孔。取患者頭低腳高位,將鏡頭置入,并確定腹股溝疝位置,自內環(huán)口上方以弧形方式剪開壁腹膜,從而進入腹膜前間隙內,向下分離壁腹膜至顯露精索及精索血管,促使精索腹壁化。完全止血后進行分離面積測量,裁剪合適補片放入展平后,連續(xù)縫合腹膜。檢測器械等數量,無誤后拆除氣腹,關閉穿刺孔。
1.3觀察指標:①手術相關狀況:記錄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時間及出血量;②術后疼痛評分:于術后1 d、3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兩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給予患者0~10刻度標尺,對應0~10分,由患者主觀判定,0分無痛,10分嚴重疼痛;③并發(fā)癥:尿潴留、切口感染、腸梗阻、血腫。
2.1手術相關狀況:觀察組下床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狀況對比
2.2術后疼痛評分:觀察組術后1 d、3 d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對比分)
2.3并發(fā)癥:對照組出現2例尿潴留、3例切口感染、1例腸梗阻、2例血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1.05%(8/38);觀察組出現1例尿潴留、1例血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26%(2/38)。兩組并發(fā)癥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46,P=0.042)。
腹股溝疝患者腹壁大多薄弱,而腹股溝區(qū)更為薄弱,且常伴隨便秘、咳嗽等疾病,長期如此會升高腹壓,而薄弱狀態(tài)下的腹橫筋膜難以承擔較大壓力,故導致腹股溝疝發(fā)生[4]。同時,腹股溝區(qū)的恥骨肌孔是其生理薄弱區(qū),也是誘發(fā)疾病的根本原因,只有將恥骨肌孔修補完善,方可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目前,手術是治愈腹股溝疝的唯一方式,無張力疝修復術是常用術式,其操作簡單,于腹股溝區(qū)置入合成網片后,借助網片與人體組織黏合作用可產生成纖維細胞滲透作用,促使纖維結締組織層形成,從而起到修復并增強修補處組織強度的作用[5]。但該手術具有一定局限性,僅限于腹股溝管解剖,且術后存在較多并發(fā)癥[6]。本研究中,觀察組下床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1 d、3 d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少于對照組,表明TAPP治療成人腹股溝疝可加快胃腸功能恢復,降低術后疼痛,且并發(fā)癥少。TAPP在術中組織分離范圍較大,可充分顯露恥骨疏韌帶等,利于完全游離疝囊,且補片可足夠大,在緊密貼合組織后可覆蓋直疝三角等薄弱區(qū)域,減少復發(fā)的可能性;同時,TAPP視野更清晰,便于觀察疝的大小、位置及類型等,也可發(fā)現患側是否出現其他特殊疝,利于制定合理的修復方案,且該手術對雙側疝具有明顯優(yōu)勢,在不增加切口及疼痛程度的前提下,可同時修補。此外,TAPP術中無需分離腹股溝區(qū)即可暴露神經,也無補片對精索及周圍神經造成刺激,故術后疼痛程度低、活動功能恢復早。
綜上所述,TAPP治療可有效縮短成人腹股溝疝患者下床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減輕術后疼痛,且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