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杰 彭 勃
(淮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聽覺障礙即指人因聽覺器官發(fā)生病變或者受到損傷,導致聽力減退或喪失的狀態(tài)。[1]兒童聽覺障礙有的是剛出生又或語言形成之前就存在,還有一部分是疾病或者以外導致的聽障。[2]聽障兒童則會因為生理上的障礙、缺陷,而產(chǎn)生性格孤僻、行為怪異、自卑怯懦等問題。兒童個體社會化是指兒童的身體、智力、道德等都得到激勵與發(fā)展,以適應整個政治社會對個體的要求,適應個體將來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的要求。[3]其主要作用是發(fā)展兒童的“個性”,培養(yǎng)兒童的“社會性”。在康復訓練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兒童聽覺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健全聽障兒童的性格、塑造聽障兒童健康的心理,促進其社會化發(fā)展程度。聽障兒童能夠進入正常的生活軌道、與正常的兒童一起學習、交流、生活,無論是對患兒自身、患兒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相當不錯的。[4]抖音短視頻平臺在現(xiàn)代網(wǎng)絡、科學技術的支撐下迅速發(fā)展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每個人都可以是視頻的發(fā)布者,抖音APP視頻有著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更兼有直播互動的功能,使用者在抖音APP上可以進行日常的交流、互動、跨地域溝通,[5]增加對感官通道的刺激,能夠極大地激起兒童的社交興趣。將其融入聽障兒童的聽覺訓練之中可以克服單純聽覺訓練的局限,是訓練更具社會化意蘊,達到既能提高聽覺能力,又能促進社會化的雙重效果。
視覺、聽覺是人類最為重要的信息通道,只聽不看、只看不聽均會弱化對信息要素的判斷與把握。[6]作為語言的主要通訊信息輸入渠道,聽覺受損會導致聽障兒童在語言習得、溝通理解、日常表達方面存在巨大困難,進而延緩了聽障兒童由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進程,阻礙了其社會化發(fā)展。聽障患兒借助助聽設備能夠增強對聲音的感受能力,Govaerts研究表明,兩歲前佩戴耳蝸助聽器的患兒,比在二到四歲時佩戴人工耳蝸的患兒聽力恢復效果以及語言康復效果更佳。[7]助聽設備僅能提高聽障兒童對聲音的感受能力,而語言的理解能力、社會化程度、性格的健全、自信心的樹立等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不能對聽障兒童的聽覺能力進行有效的恢復,那么促進聽障兒童社會化發(fā)展就是空談,社會化程度偏低也會給患兒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帶來巨大困擾。因此,對聽障患兒實施有效的社會化聽覺訓練十分重要。聽障兒童聽覺訓練,是要提高他們對聲音的感受、識別、記憶、理解的能力,這也是最基礎的部分。[8]以聽力干預、聽覺訓練、言語矯治為支撐,醫(yī)教結合,綜合干預,才能解決聽障兒童的聽力、語言溝通障礙問題。[9]想要提高聽覺訓練對患兒社會化的促進,單純的聽覺訓練遠遠不夠。其次,在現(xiàn)有的聽障兒童康復訓練中,聽覺訓練時間占比較少,主要依靠在康復機構或特教學校中進行,這雖然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環(huán)境單一,內容失真。聽障兒童進行聽覺訓練,通常由固定得場所如康復機構、特教學校、康復醫(yī)院等所配備得訓練室。為創(chuàng)設安靜的環(huán)境,保障使用效果,聽障康復室面積一般不會設置太大、密閉性較好??祻褪覂葧凶?、椅、康復輔器材以及兒童玩具,但玩具的數(shù)量、種類都是有限的。同時,每位聽障患兒使用的康復室基本上是固定的。故此,這樣的設計只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即患兒能夠受到良好的聲音刺激,但其內容往往是多次重復且單一。而要想促進聽障患兒的社會化進步,聽障患兒需要受到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聲音刺激。首先是來自大自然界的風聲、雨聲、鳥叫聲;來自繁華街道的鳴笛聲、喧鬧聲;來自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男聲、女聲以及聲音的起伏變化,都需要切身的體驗才能融為聽障兒童自身感受的一部分。相比這些而言,聽障康復室所提供的聲音刺激是遠遠不夠的。
(二)教員固定,風格單調。為了便于康復師或特教教師掌握聽障兒童訓練情況,追蹤患兒的康復情況,聽障兒童均有固定的康復師或特教教師,如無特殊情況一般不會隨意調換??祻蛶熁蛱亟探處熞话悴扇∫粚σ坏目祻陀柧毮J?,偶爾會有其他輔助人員參與,一對一的康復模式有利于康復師的個性化教學,讓患兒得到更多的指導,利于進行因材施教。但也有弊端之處,一對一康復訓練,往往為康復而訓練,內容基本屬于事先設定而成,久而久之患兒對訓練方式、流程熟悉把握,反而會失去興趣;其次,康復訓練過程與“填鴨式”課堂有相似之處,以康復師或特教教師為中心,患兒接收的聲音屬性如音高、音色、語調、語氣、語言表達方式等長期一致,比較熟悉,能夠迅速理解康復師或特教教師所表達的含義。然而離開特定環(huán)境,進入實際生活當中,在接受陌生聲源刺激時的理解能力會迅速下降,甚至會有不適的生理反應。
(三)內容空洞,脫離實際。為提高患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在康復訓練中康復師或特教教師會選擇使用一些道具模型如動物、蔬菜、水果、書本等??祻蛶熁蛱亟探處熇玫谰邉?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對聽障患兒進行訓練。如兔子喜歡吃蘋果、老虎和獅子是朋友,等等?;純簳鶕?jù)康復師或特教教師的說話內容,將道具對應起來,以此做出反饋和回應。道具的輔助作用增加了康復內容的趣味性,可以確??祻瓦^程順利進行。然而,康復師或特教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內容未必和聽障患兒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關聯(lián),有些情境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遇見到如獅子、老虎等。此外,道具使用具有局限性,有限的道具無法代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量物品,并且,道具的反復使用,會使兒童失去興趣和積極性,不利于促進聽障兒童交流的社會化發(fā)展;聽障兒童康復訓練還要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不僅有聽覺刺激訓練,還有語言溝通訓練,這導致康復師或特教教師的語言形式變換不多,患兒的聽覺積累不夠,不能支持在實際生活中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聽障兒童外界言語刺激反應遲鈍的現(xiàn)象。
抖音APP作為一款可以進行即時交互功能軟件,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獲得信息、休閑娛樂的工具。如何科學利用抖音APP的特點,結合聽障兒童康復需要,改變聽障患兒現(xiàn)有的刻板方式,創(chuàng)新聽障康復訓練工作方法,融入更多社會化內容,深化抖音APP音現(xiàn)有的功能,使抖音APP發(fā)揮更大作用,是值得探究的問題?;趯栴}的深入探究,抖音APP具有多種優(yōu)勢,并且具有投入運用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一)情境多樣,滿足需求。社會場景形成了我們語言表達及行為方式框架神秘的基礎。[10]抖音APP通過大數(shù)據(jù)運算,能夠精準把握瀏覽者所需要的內容類型。因此,抖音APP能夠較為準確地推送瀏覽者所需要的內容,使得瀏覽者沉浸其中,獲得社會化、具身化的身心體驗。這種專身心體驗具有很強的身性。抖音APP提供內容情境多樣,包含生活分享、知識傳播、自然景觀、風俗人文等等,其種類遠遠多于現(xiàn)有的康復機構或特教學校所包含的內容,讓聽障兒童接收多維度的刺激、接收不同的信息,提高反應的靈敏度。抖音APP提供的社會情境多樣相較于長視頻而言,短視頻內容更容易被吸收,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大大減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對患兒興趣的視頻內容可以通過轉發(fā)的方式與好友共享,增強了社交傳播功能、提高了聽障患兒社交的主動性。
(二)內容豐富,趣味十足。無論何時何地,對于媒介而言,內容為“王”是不變的,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總會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11]抖音APP之所以能受到大眾喜愛,就是因為其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能夠做到雅俗共賞,為大眾所接受。由于原創(chuàng)短視頻門檻降低、大眾自我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進駐抖音APP。他們將鏡頭對準自己或他人,展示真實的生活或才藝,極富生活氣息,大眾用“身體力行”創(chuàng)作短視頻,從日常生活到奇聞軼事,內容豐富多彩,飽含社會化氣質。此外,抖音APP還專項推出一些具有深刻文化底蘊的視頻內容。例如,抖音APP在2019年4月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合作項目”,傳統(tǒng)文化通過短視頻傳播開來,其魅力重新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深受歡迎。[12]傳統(tǒng)民俗、社會風情、歷史文化、戲劇藝術等,在抖音APP短視頻的傳播重新煥發(fā)生機、活力。這些豐富的內容,都是對現(xiàn)有聽障兒童康復內容的拓展,可以讓聽障兒童積極的從封閉的環(huán)境向社會生活拓展、延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他們選擇豐富、有意義的聽覺刺激內容,借助這些刺激更容易激發(fā)聽障患兒傾聽的積極性、主動性,這種真實、自然的聲音刺激,不僅能夠提高其聽覺能力,還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理解力,解決詞匯、言語積累不足的問題,克服對陌生聲源的恐懼。
(三)源于生活,面向社會。語言是生活的表現(xiàn),生活是語言的內容。[13]語言是傳達信息、表達情感、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聽障兒童交際能力的提升,社會化水平的提高,不能單純用學會多少漢字、背誦多少詩歌、閱讀多少文章來判定,而要以聽障患兒實際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融入社會的程度高低來衡量。語言能力的提升是社會化程度提高的重要表征之一,而語言需要反復正確的模仿及實踐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反復運用、鞏固、發(fā)展。脫離生活進行語言學習會使語言失去靈魂,缺乏色彩。因此在對聽障兒童進行社會化訓練時,內容要拓展現(xiàn)實生活中來。藝術源于生活,抖音APP包含大量的生活化視頻,其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生活上,以生活素材為本源,同時擴大了生活的交互性。生活話題始終是社會交往的主流話題。聽障兒童通過觀看這些生活化的內容,能夠彌補在康復機構訓練的不足,做到感知生活、感知社會、引發(fā)共鳴、流露情感、產(chǎn)生共情,進一步提高其社會化程度。聽障康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聽障患兒的聽覺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進而培養(yǎng)聽障患兒的自信心,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健康發(fā)展,使聽障兒童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一)科學使用抖音,避免網(wǎng)絡成癮。在網(wǎng)絡技術發(fā)達、智能設備盛行的今天,讓聽障礙患兒完全避開使用網(wǎng)絡與智能設備是完全不可能的。并且,抖音APP本身是中立的,它既可能幫助聽障兒童高效康復,也可能導致聽障患兒沉迷其中,科技的發(fā)展本身就是利弊共存的。關鍵在于要正確指引聽障患兒使用抖音APP。首先,引導聽障患兒正確看待抖音。即學會合理、科學使用抖音、發(fā)揮抖音APP在聽覺康復中的正向作用,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又要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提高自律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讓聽障兒童意識到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避免玩物喪志,自律自控,也是提高社會化程度的標準之一;其次,合理分配精力和使用時間。盡管抖音APP在聽覺訓練中有著諸多優(yōu)勢,但不可依賴于此,仍然需要與專業(yè)的聽覺康復訓練相結合,在專業(yè)康復師或特教教師的指導下使用能夠達到最佳效果。在使用時間上也要嚴格把控,抖音APP附著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能設備上,對于兒童來說,本身身體機制發(fā)育尚未成熟,長時間使用不利于身體機制的發(fā)育,甚至引發(fā)其他生理疾病,因此,科學安排時間十分重要。
(二)加強正面引導,提高社會意識。兒童社會化即引導兒童學習、掌握作為社會成員需要具備的語言交際能力、認知能力、生或技能、行為規(guī)范等,將社會文化和價值標準內化,建立行為和評價系統(tǒng),承擔和扮演各類社會角色,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特質。[14]主要包括文化認同、社會適應、結構融合、情感遷移等方面。家長要對聽障患兒進行“屏幕教育”,引導患兒正確使用電子設備。特殊教育康復機構或特教學校具有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有效性等教育特點,也可發(fā)揮最大的引導作用。二者要共同幫助聽障患兒厘清現(xiàn)實生活與抖音APP的關系,抖音APP的使用旨在為患兒社交提供模仿案例,患兒還需要將所觀所聞親身實踐,才會有更深的感觸。鼓勵患兒走出“舒適圈”,多與同伴、家人交流,積極適應社會情況,充分了解社會正常運作狀況,將社會文化、社會規(guī)則、生存技能、人文風俗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不再懼怕社會交往,敢于獨立走向社會。
(三)家庭共同參與,提高使用效率。家庭是最初接受教育的場所,也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第一場所。兒童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15]父母的陪伴與教育對聽障兒童的身體健康發(fā)展、綜合素質提高以及社會化程度加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親子互動能夠增加兒童學習和模仿父母行為的機會,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掌握一些生存技能、行為規(guī)范、道德禮儀等,讓患兒開始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逐漸學會承擔社會責任,形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家長在參與聽障患兒聽覺康復的過程中借助抖音APP與患兒展開互動,建立與患兒的溝通樞紐,讓互動過程更加活潑、有趣,提高了個患兒與家長互動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起到監(jiān)督和引導患兒合理使用抖音APP的作用。當患兒使用時間過長時,可以采用民主交流溝通的方式,引導患兒合理使用抖音APP,并且表達對患兒的鼓勵與信任;當患兒瀏覽的內容不當時也能做到及時制止,正確疏導。家庭共同參與使用抖音APP幫助患兒進行康復訓練,能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減少矛盾與沖突的發(fā)生,促進聽障患兒養(yǎng)成溫文爾雅的性格,利于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養(yǎng)成,為聽障患兒人格的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