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燭 徐明輝
寧波梅山卡達克汽車檢測有限公司 浙江 寧波 315000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領域中的主要文件是ISO/IEC GUIDE 98-3:2008《測量不確定度第3部分: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南(GUM:1995)》。依據GUM,我國發(fā)布了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GUM采用的是一個輸入輸出模型,即輸入量是輸出量的函數。對此,GUM提供了一個實施不確定度評定的程序,即GUM法。但是為了有效應用GUM法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數學模型的非線性不顯著;
(2)中心極限定理適用,即輸出量的PDF由高斯分布或t分布表示;
(3)韋爾奇-薩特思韋公式(Welch-Satterthwaite equation)足夠用來計算有效自由度。應用韋爾奇-薩特思韋公式要求假定輸入量相互獨立。
在實際應用當中,在不滿足或不知道這些條件是否滿足時采用GUM法,產生的結果只能視為一個近似值。
當條件不能完全滿足時,JJF 1059.1建議“可采用一些近似或者假設的方法處理,或者采用蒙特卡洛法(簡稱MCM)評定不確定度……”。
ISO/IEC GUIDE 98-3/Suppl.1:2008《測量不確定度第3部分: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南(GUM:1995)附件1:用蒙特卡洛方法傳播概率分布》(以下簡稱GUM附件1)是建立在“分布傳播”概念上。該方法直接使用設定給輸入量的PDF,而不是只使用分布的期望和標準偏差,然后通過測量模型,獲得被測量,即輸出量的PDF。GUM附件1推薦使用蒙特卡洛法來實現這個目的。基于GUM附件1,我國發(fā)布了JJF 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評定測量不確定度》。
蒙特卡洛法(MCM)又稱統(tǒng)計模擬法、隨機抽樣技術,是使用隨機數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其基本方法是通過建立模型并對模型抽樣試驗來計算該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和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此外,該方法也適用于驗證應用GUM不確定度框架的返回的結果,以及在某些情況下GUM不確定度框架所作的假設可能不適用時。
(1)建立數學模型;
(2)定義輸出量Y,即被測量;
(3)確定Y所依賴的輸入量X1,X2…XN;
(4)建立Y和X1,X2…XN的數學關系模型Y=f(X1,X2…XN);
(5)利用可獲信息,為輸入量Xi設定概率密度函數PDFgxi(ξi),如正態(tài)分布、均勻分布等;
(6)選擇蒙特卡洛試驗次數M;
(7)(N個)輸入量的PDF抽樣,產生M個矢量xr;
(8)對每個矢量xr,計算模型給出的相應輸出量的值yr=f(xr);
(9)計算輸出量的估計值y及y的標準不確定度u(y),分別為模型值yr的算術平均值和標準偏差,r=1…M;
(10)將這些M個模型值yr按非遞減次序排序,這些排序的模型值提供了輸出量的分布函數Gy(η)的離散表示G;
(11)應用分布函數的離散表示G計算輸出量約定包含概率下的包含區(qū)間,計算過程為y的分布函數的離散表示G,計算在給定包含概率p(0<p<1)時Y的包含區(qū)間[yr,yr+q],r為1,2,…,M—q任一值;如果pM為整數,則q=pM,否則q取pM+1/2的整數部分。當求得的包含區(qū)間為y的估計值Y的對稱區(qū)間時,即為給定包含概率下的擴展不確定度。
單批次MCM評定測量不確定度過程示意見圖1。
圖1 蒙特卡洛法評定不確定度
為了通過MCM獲得可靠的結果,一個基本的參數是試驗次數M,樣本數越大,則仿真結果越接近真實值,不確定度u(y)的仿真結果越準確,一般認為M=106通常能夠獲得95%的包含區(qū)間。但是測量過程的隨機特性和輸出量Y的分布實際上都會影響M值得選擇。為此,對MCM的實施以自適應的方式進行,自適應MCM的原理是試驗次數不斷增加,直至所需要的不同結果達到統(tǒng)計意義上的穩(wěn)定。
自適應MCM的步驟:
(1)設ndig為適當小的正整數;
(2)設h=1,表示初次應用MCM;
(3)按單次蒙特卡洛的方法執(zhí)行M次蒙特卡洛試驗,并得到M個模型值y1,y2…ym計算y(h),u(y(h)),他們分別為Y的估計值,標準不確定度,概率p的包含區(qū)間的左、右端點;
(4)如果h=1,h加1,繼續(xù)步驟3);
(5)計算Y的估計值y(1),y(2)…y(h)的平均值的標準偏差sy,以相同方式計算u(y(1)),u(y(2)),…,u(y(h))的平均值的標準偏差su(y),的平均值的標準偏差及的平均值的標準偏差;
(6)如果2sy,2su(y),中的任何一個大于數值容差δ,則h加1返回步驟3),否則證明計算已經穩(wěn)定,利用h×M個模型計算出y,u(y)和概率p的包含區(qū)間[1]。
自適應蒙特卡洛法評定不確定度流程見圖2。
圖2 自適應蒙特卡洛法評定不確定度步驟
CNAS-GL023:2018《汽車和摩托車檢測領域典型參數的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指南及實例》(以下簡稱指南)提供了多個在汽摩領域不確定度評估的實例,但該指南中所有的實例都是采用GUM法作為指導,本文采用自適應MCM法對該指南中商用車輛等速燃油消耗量檢測實例(以下簡稱實例)進行不確定評估,以驗證GUM法在本實例中的有效性。本次驗證過程中對模型的建立、不確定度來源的分析、輸入量分布的假設及試驗數據等全部參考實例。
實例測試依據的文件為《GB/T 12545.2-2001 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以下簡稱方法)。
試驗方法為“車輛擋位采用直接擋或直接擋和超速擋,等速行駛通過 500m檢測路段,檢測通過該路段的時間及燃料消耗量。試驗車速從20km/h(最小穩(wěn)定車速高于20km/h時,從30km/h)開始,以車速10km/h的整數倍數均勻選取車速,直至最高車速的90%,至少測定5個試驗車速。同一車速往返各進行2次[2]?!?/p>
檢測儀器、設備:
車速測定儀,經檢定合格,允差±0.5%。
燃油流量計,經檢定合格,允差±0.5%。
綜合氣象儀,經檢定合格,溫度允差±1℃,大氣壓力允差±1%。
依據方法,等速燃油消耗量的數學模型為
式中,Q——被測車輛等速燃料消耗量,L/100km。
V——被測車輛等速行駛 500m 消耗的燃油量,mL。
D——被測車輛等速行駛的距離,m。
依據測試方法,燃油消耗量的檢測值應按標準狀態(tài)進行校正,校正公式為
將模型改寫成由基本量組成形式:
依據實例,測量不確定度的來源主要包括:
(1)等速燃料消耗測量重復性;
(2)燃油流量計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
(3)車速測定儀測量距離引入的不確定度;
(4)環(huán)境溫度校正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
(5)大氣壓力校正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
(6)燃料密度校正引入的不確定度。
進一步分析,車輛等速行駛500m消耗的燃油量V的誤差有兩部分組成[3]:由重復性引入的誤差和由燃油流量計引入的誤差,記重復性引入的誤差為因此模型進一步改寫為:
依據實例,在同一檢測條件下,車輛等速往返行駛 5次,油耗檢測單程距離500m (環(huán)境溫度30.0℃,大氣壓力101kPa,燃料密度0.825g/ml),所得測量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車輛等速燃油消耗量測量數據
表3-1中單次測量實驗標準偏差使用貝塞爾公式計算:
由于實際檢測中,規(guī)定往返重復檢測2次,以4次檢測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檢測結果,所以等速燃料消耗量檢測重復性標準偏差為:
依據實例做出的各輸入分量的PDF分布假設以及給出的誤差,各輸入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數見表2:
表2 車輛等速燃油消耗量輸入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數
利用Python編寫代碼,代碼中幾個比較關鍵的點:
(1)利用Python擴展包numpy中的random.uniform函數可以生成均勻分布的隨機數數組,利用random.normal函數可以生成正態(tài)分布隨機數數組。
代碼片段:
(2)最短包含區(qū)間左右端點線_low和y_high的確定
依據JJF 1059.2中的說明,包含概率為p,試驗次數為M,設q=pM+1/2的整數部分。對M個模型值y1…yM從小到大進行排序,記為yr,r=1,2…M,Y的概率對稱包含區(qū)間為。則100p%包含區(qū)間的左、右端點分別為如需所需結果是最短包含區(qū)間[4-6],則確定r=r*,對于每個值,使得r=1…M-q,使得
代碼片段:
(3)數值容差的計算
代碼片段:
上述代碼中,y_standard為計算出的輸出量的標準偏差,tol為數值容差,ndigit為標準不確定度的有效十進制數字的個數,一般取1或2,tol_divisor用來除數值容差,當用MCM來驗證GUM法時,tol_divisor一般取5。
(4)計算結果穩(wěn)定性的確認
在自適應蒙特卡洛法過程中,當Y的估計值y,標準不確定度u(y),約定概率下Y的包含區(qū)間的端點ylow和yhigh以上四個值得每一個可預期滿足所需的數值容差,證明結果已經穩(wěn)定,否則應當回到前文單次蒙特卡洛的計算過程并使得計算次數加1[7]。
代碼片段:
利用編寫好的Python代碼進行計算,可以得出如下結果,見表3:
表3 MCM評定結果
依照JJF 1059.2說明,對GUM法和MCM獲得的包含區(qū)間進行比較,確定由GUM及MCM獲得的包含區(qū)間在約定數值容差下是否一致。此數值容差根據包含區(qū)間的端點來評定,且與不確定度u(y)的有效十進制數字的有效數位相符合:
當dlow和dhigh不大于數值容差δ時,則GUM法通過驗證。
指南中通過GUM法給出實例的標準不確定度為0.12L/100km,取包含因子k=2,校準后的燃料消耗量為21.83L/100km。代入式(5)計算:
由上計算,可以得出dlow和dhigh小于數值容差δ,MCM法結果與GUM法結果一致,GUM法驗證通過[8-11]。
本文采用MCM法對實例中的商用車輛等速燃油消耗量不確定度進行評定,結果表明MCM法評定結果與GUM法評定結果一致,同時驗證了GUM法在本實例中的有效性。雖然本文MCM評定過程是針對商用車輛等速燃油消耗量檢測實例的,但是不難將本過程推廣為通用MCM不確定度評估過程以用于汽摩領域中其他檢測項目的不確定度評估。通過應用MCM法,一方面可以用于對GUM法有效性的驗證,亦可以用于當GUM法不適用或者無法確定GUM法是否適用時不確定度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