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鋒
【作文原題】
請根據(jù)下列文字,以“蕭何月下追韓信”為題,將其擴(kuò)寫為一篇小小說或微型劇本,要求人物特點(diǎn)突出,情節(jié)符合邏輯,字?jǐn)?shù)不少于800。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命題解說】
本次訓(xùn)練側(cè)重考查以下幾點(diǎn):
1.剪裁能力。由于給定材料信息繁多,而篇幅有限,因此只能以“追韓信”為敘寫重點(diǎn),相關(guān)背景及后續(xù)結(jié)果不可作為敘寫焦點(diǎn)。
2.合理的想象力。一方面,情境擴(kuò)寫需要想象力,但想象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符合歷史的大致原貌。對于史書上未涉及的細(xì)節(jié),可以大膽虛構(gòu),合理補(bǔ)充。另一方面,情境擴(kuò)寫不僅是為了形象再現(xiàn)歷史故事,更要凸顯人物個性。
3.說理分析力。本材料擴(kuò)寫,重點(diǎn)不在于寫如何“追”,而是在如何“勸”。尤其蕭何勸回韓信的理由要可信,要具備說服力,要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
【優(yōu)秀習(xí)作】
蕭何月下追韓信
周 毅
韓信怒馬三十多里,人疲馬乏,終于勒住了馬的韁繩。想起自己的軍旅生涯,他悲憤難抑,當(dāng)下取簫,動情吹奏,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直寫韓信出亡,簡潔明快?;谩冻啾谫x》文句,巧妙生情。
坡下一道黑影躥出,直奔韓信而來。
“將軍莫跑!將軍莫跑!蕭何來也?!?/p>
韓信怒目而視:“蕭相國,您這是要抓我回去嗎?來來來,今日你我不是魚死就是網(wǎng)破!”說罷便挺槍相迎。
波瀾一,此處言行描寫符合逃亡情境下韓信的心理。
“將軍誤會了,我只是恭請將軍回營?!笔捄沃贝髿?,不停地擦著汗珠。
“回營作甚?繼續(xù)做治粟都尉嗎?”韓信冷笑。
韓信“冷笑”深藏怨氣,暗示其出亡原因,用筆細(xì)膩。
“將軍莫要……”
“將軍?”韓信怒吼著打斷蕭何,“我是什么將軍!言之不聽,計之不用,漢王與項羽那廝何異!”
波瀾二,“將軍”一詞刺痛韓信以致“怒吼”,符合人物心理。
蕭何嘆了口氣:“將軍,莫要如此自哀!以何愚見,將軍絕非池中之物,終有一日當(dāng)?shù)欠逶鞓O,扶搖直上?!?/p>
“奉承之語少言,請相國速速歸去。我已無心再追隨漢王,唯愿躬耕于野,了此殘生?!表n信抱拳告辭。
蕭何用褒美之詞緩和緊張氣氛,但韓信仍未放棄抵抗,符合人物性格邏輯。
“將軍此番離開,又有何地可容?”蕭何又上前一步,“不如與我回去,與漢王一道建功立業(yè),名留青史!”
“何地可容”直擊韓信要害,“建功立業(yè)”“名留青史”復(fù)激起韓信雄心,蕭何之睿智可見一斑。
“四海之大,自有留某之處。至于升官發(fā)財,已不再奢望。”韓信翻身上馬,“謝相國追我之恩!后會有期!”說罷便欲離開。
波瀾三,氣氛緩和,但韓信不受漢王信任的心病仍未消解。
蕭何沒有上馬,只是仰天長嘆:“天下又少一良將矣!”
韓信停馬駐足,看著蕭何:“良將猶在,奈何并無良主?!?/p>
蕭何抬頭看著韓信:“你若信我,我必薦你為大將軍,統(tǒng)萬軍,破項羽,覓封侯?!?/p>
許以高官厚祿,徹底打消韓信顧慮,連用短句,鏗鏘有力。
韓信策馬走到蕭何面前,銀槍龍吟,突然直指蕭何咽喉,槍尖又倏地停于蕭何喉前三寸:“你若騙我,我必先取你性命,舉兵反叛,攻破咸陽?!?/p>
波瀾四,威脅恫嚇,韓信不爭的外表下蘊(yùn)蓄著獅子般強(qiáng)悍的氣勢,野心昭昭,人物形象變得更豐滿。
蕭何腿似篩糠,險些癱倒在地。可旋即又挺步上迎,直抵槍尖,不退半步。
蕭何由恐懼而堅毅,文人亦有勇氣,堪與韓信形象相頡頏。
“我并無二心,只想為漢招募良將,拯救天下,亦不愿將軍之才埋沒于荒野!”蕭何的堅毅目光迎著韓信冷冷的眼眸。終于,韓信緩緩放下了手中銀槍。
“走吧!”韓信掉轉(zhuǎn)馬頭,戰(zhàn)馬一陣龍吟般嘶吼,聲震空谷。
蕭何翻身上馬,緊伴左右,兩人向著晨曦中的漢軍營寨迅疾馳去……
【點(diǎn)評】
敘寫生動,波瀾起伏,張弛有度,人物形象鮮明且具新意。蕭何的鎮(zhèn)定機(jī)智以及文臣的膽怯巧妙集于一身,韓信的怨憤、英雄氣概與野心亦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