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陳鵬
摘要:當代大學生兼職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以河西學院大學生兼職為例,首先通過對大學生兼職的原因、方式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其次對權利保障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對構建大學生兼職維權機制提出建議,使大學生兼職群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規(guī)范兼職市場秩序,為兼職大學生保護自我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 權益保障
一、大學生兼職原因、方式以及存在的問題
在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前提下,各行業(yè)對兼職人員的需求量逐漸增長。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信息交互節(jié)奏變快,大學生群體有機會通過密集的信息交流獲得更多的碎片化信息,從而利用業(yè)余時間來提升自我或者獲取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但在大學生兼職熱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中介市場的不規(guī)范、相關立法的不完善以及高校的不重視等原因,導致大學生兼職路上的合法權益屢受侵害,卻沒有及時和強有力的保障措施?;诖朔N情況,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大學生兼職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一)大學生兼職原因及方式
1.大學生兼職原因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兼職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個人消費和生活需求。由于缺乏合理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費往往在月初就所剩無幾,所以這部分群體只能通過兼職賺錢去獲得維持正常生活的費用。因此,不合理的消費觀是趨使大學生做兼職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促使大學生從事兼職工作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生會通過兼職來提高自身技能,借此積累足夠的社會經(jīng)驗;或者大學生可以通過兼職幫助家庭減輕負擔;另外還有一些大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兼職——比如音樂愛好者去酒吧駐唱等。
2.兼職方式
(1)線上兼職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在帶給大學生們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zhàn)。許多大學生通過QQ、微信等通訊工具來尋找有效的兼職信息,效率較傳統(tǒng)方式大幅提高。尤其在高校里有各種便利墻、表白墻以及兼職群等,經(jīng)常發(fā)布各種兼職信息,方便大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當大學生對兼職工作進行選擇時,往往思維較為片面,他們尤為重視的是薪酬問題。由于許多大學生自身鑒別力較低,他們也可能會選擇淘寶刷單這樣的違法兼職。從《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角度來看便是虛假宣傳,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大學生為了獲利而選擇此種簡單易操作的違法刷單兼職,這反映出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強或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忽視陷阱的存在。越來越多的網(wǎng)絡刷單騙局頻頻曝光,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刷單簡單易操作并且薪酬可觀。這不僅僅反映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泊,更說明大學生兼職市場缺乏規(guī)范性。
(2)線下兼職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對河西學院的兼職大學生進行了調研了解。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做家教,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發(fā)傳單或者餐飲服務等其他兼職工作。這些兼職的共同特點是投入人力成本低,時間較靈活,工資相對高,大學生們很大程度上都愿意去做。大學生通過兼職的鍛煉,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大學生在實踐生活中鍛煉自己,提升自我社會實踐水平。與此同時,在兼職過程中,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等都得到極大的提升,有助于明確自身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增強社會責任感。但是與大學生相關的權利保障卻落不到實處,導致大學生兼職群體經(jīng)常出現(xiàn)自身權益受損卻求告無門的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
(二)大學生兼職中存在的問題
據(jù)調查,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侵權問題,這些侵權問題主要分為人身侵權和財產侵權。財產侵權方面主要包括拖欠、克扣工資等,人身侵權方面主要包括侮辱、謾罵等對人格權的侵犯。但因為關于大學生兼職的相關權益保護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所以大學生的權益常常易被忽視甚至遭受侵犯。比如最常見的家教兼職工作,由于兼職大學生與輔導機構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或者協(xié)議,當大學生不想繼續(xù)從事該工作時,輔導機構里的工作人員常以此為由而拖欠、甚至克扣大學生的工資。但因為大學生屬于弱勢群體,相比起那些輔導機構,他們毫無優(yōu)勢。所以經(jīng)過多次催促無果后,大部分大學生都放棄了繼續(xù)討要工資,一小部分大學生想到了通過法律的途徑和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成本太高也都會放棄,最后不了了之。并且在這些輔導機構中經(jīng)常存在這樣一種默認的規(guī)則:只要學生一方主動提出辭職不干,輔導機構的工作人員就借此克扣工資,甚至上升至人身攻擊。還有一些輔導機構存在超時用工的情況,每日的用工時長遠遠超出了此前約定的時間,所以很多大學生往往就此成為輔導機構的廉價勞動力。
二、大學生兼職過程中權利保障不足原因分析
(一)現(xiàn)行法制不完善
大學生勞動者地位,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是缺乏確定的。我國“勞動者”指滿足法定年齡,具備一定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jù)法律或合同,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按髮W生大多作為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是否應被認定為勞動者?”[1]大學生也并不是將兼職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所以大學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者,不受我國勞動法調整。但是,“從保護大學生合法權益的角度來說,應將大學生兼職行為納入勞動法調整范圍。”[2]
缺乏合同關系。許多機構為了逃避責任拒絕和大學生簽訂合同,他們更多的是缺乏這種合同意識,許多大學生覺得就是一次兼職沒有必要簽合同,那些兼職機構也沒有把兼職的大學生以勞動者的身份看待,大學生本身也缺乏法律維權意識。這樣便出現(xiàn)了很多拖欠工資不發(fā)的情況以及其他形式的侵權問題。這種情況屬于非正式的雇傭關系,使得當大學生在遭受人身傷害時,雇主不需要負責,也不會受到賠償制度的限制。對于校外兼職大學生來說有害無益。
(二)中介機構缺乏規(guī)范性
通過調查,河西學院大學生兼職信息主要來源于QQ、微信上的群聊。一個群聊里面幾百號人,有校內的學生,也有校外的社會人員,這種情況下并不能保證信息的安全可靠性。還有一些中介會從你的薪酬里面收取一部分的中介費,因為沒有合同的規(guī)范,有的收的多,有的收的少,這些都嚴重的損害了大學生的權益。而這個中介機構它本身并不具備規(guī)范性,那些校園宣傳欄里隨處可見的小廣告,都無法核實這些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學校應嚴格管控這些兼職信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兼職氛圍。相關部門也應規(guī)范中介機構,提高其業(yè)務能力,做到為大學生提供真實可靠的兼職信息,規(guī)制胡亂收費現(xiàn)象,規(guī)范中介市場秩序。
(三)高校與社會的不重視
絕大多數(shù)高校對大學生校外兼職并沒有設立并專門的指導機構。高校對大學生兼職的監(jiān)管力度不夠,大學生校外兼職并沒有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他們往往認為這不在高校的管理范圍內,大學生有自主的選擇權。大學生兼職不受法律保護,許多相關部門也各自推脫,不想負責,從而導致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社會上也沒有專門的管理大學生兼職的機構,這對大學生兼職中的侵權行為無疑是一種放縱。各個部門相互推諉直接導致兼職大學生的權益得不到切實保障,無論是高校還是社會相關部門都應關注兼職大學生這一群體,為他們提供權利的保障。
(四)大學生自身維權能力不足
據(jù)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選擇兼職時主要集中在餐飲服務,傳單發(fā)送,教育等方面。這些兼職臨時性強,工資低,隨意性大等特點突出。由于兼職的這些特性,導致兼職過程中的問題呈現(xiàn)分散性特點,這些分散的問題往往得不到社會有效的關注。中國的文化一直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種講求不爭不搶的文化氛圍,加上大學生群體沒有足夠的社會實力,在兼職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權衡過后大多數(shù)大學生會選擇放棄維權。單獨維權之于大學生,條件過于苛刻,沉重的維權之累與兼職獲得的利益不成正比,要求入世未深的大學生忽略成本的維權行不通。
(五)大學生法律普教育的缺失
根據(jù)對河西學院各個專業(yè)課程安排的調查,大學各專業(yè)課程安排主要由注重專業(yè)知識教育的專業(yè)課和注重思想教育的公共課組成 ,除去法學院,只有少數(shù)幾個專業(yè)因為專業(yè)需要,所以學習民法、刑法,其他專業(yè)同學接觸法律教育機會少之又少。學校同學的學習生活中,除了主動接觸法律外,能夠獲得法律知識的課程也只有有限的幾門思政公共課程,由于思政課的重心又側重思想教育,法律知識普及又被或多或少的擱置,加之公共課的授課并沒有法學專業(yè)老師負責,法律知識普及效果難免大大折扣。通過以上的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大學的法律普及缺失嚴重,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實現(xiàn)大學生通過法律途徑自己維權。
三、構建大學生兼職維權機制的建議
由于大學生兼職中的侵權問題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筆者建議構建大學生兼職維權機制。
第一,應確立勞動主體地位,對兼職大學生是勞動者給予認可承認,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但是不能簡單的將大學生納入我國勞動法所調整的對象,這樣會涉及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工資較低、用工時間長、社會保障、勞動保護等。學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如果直接簡單的納入我國現(xiàn)行勞動關系中,那么他們的身份還是學生嗎?對于兼職中的大學生應該設立特定的法律調整。
第二,加強兼職網(wǎng)站的管理,使其更加的合法化。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迅速,許多消息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取,這也使得各種兼職網(wǎng)站混亂不堪。有的兼職網(wǎng)站經(jīng)常會發(fā)布一些虛假兼職信息,侵犯大學生利益。應該加強對這些兼職網(wǎng)站的管理,當大學生的權益受到損害是應考慮到這些兼職網(wǎng)站是否要承擔連帶責任,而不是放任不管。
第三,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兼職行為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發(fā)揮職能,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梢酝ㄟ^開設選修課或者公共課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引導,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張貼法律宣傳標語,在生活中潛移默化,開展法律專題講座,講講身邊的真人真事,讓大學生主動去了解法律知識。其次,高校應建立兼職管理部門??梢耘c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平臺結合,對大學生兼職進行法律指導的教育。高校應該將兼職信息進行統(tǒng)一管理,建立一個固定的網(wǎng)站,用人單位將兼職信息發(fā)布到這個固定的網(wǎng)站,由高校統(tǒng)一審核是否真實有用等,最后有兼職意向的大學生通過登錄此網(wǎng)站填寫自己的真實信息即可。這樣既保證了兼職來源真實可靠,又保障了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節(jié)省了大學生的時間。
第四,提高大學生維權意識,樹立法律權威。大學生在兼職時要了解用人單位的具體情況,信用情況、是否有營業(yè)許可證等等。法律意識不是自發(fā)形成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的提高,要注重理論學習,增加課堂教學,通過大量的法律知識的灌輸,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要努力學法、熟練用法,培養(yǎng)法律修養(yǎng),在生活、工作中靈活應用。當自身利益收到侵害時要及時地拿出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五,各學校和社會相關部門為學生維權提供保障。由于大學生維權成本太高,自身維權能力不足,許多大學生通常會放棄自己的權利。為了一點小的利益去犧牲更大的利益,無論是從社會還是個人都是不劃算的,所以還是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社會與高校應當形成一個監(jiān)督體系,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實施,運用自媒體的力量對各種兼職進行監(jiān)督反饋。為大學生維權提供強有力的社會保障。
大學生兼職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大學生通過兼職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增強自身交際能力,但是由于諸多原因,使得大學生在兼職路上的權益屢受侵犯。這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大學生應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通過兼職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我國相關管理部門應規(guī)范兼職市場,凈化兼職環(huán)境,為大學生兼職提供良好工作氛圍。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的加快,我相信終會對大學生兼職情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制體系,這將有利于我國的法制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吳芳哲,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法律保障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8(17):177-178.
[2]衛(wèi)江波.法律風險視角下大學生兼職的法律問題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3:257-258.
[3]趙琪.論大學生兼職中的法律權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6,(11):191-192.
[4]陳鵬程,秦玉杰,張海勇.大學生兼職活動中的法律規(guī)范缺失與法律救濟[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7,(27):134-135.
[5]陳葉,唐懷變,羅曉.大學生兼職存在的法律問題初探[J].法制博覽,2019(6):49-50.
[6]丁桂馨.淺析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陷阱及應對措施[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3):267-268.
[7]萬明軒.淺談大學生兼職的法律保障[J].法制博覽,2019,(18):240.
[8]吳穎.在校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探究[D].復旦大學,2013.
作者簡介:李雪(1999.3----),女,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人,河西學院法學專業(yè)本科在讀。
基金項目:本文是河西學院大學生科技立項社科類項目(項目編號:208)
(河西學院法學院?甘肅?張掖?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