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彩霞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y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發(fā)病后期還會出現(xiàn)肌肉萎縮、癱瘓等運動神經障礙[1]。針對該疾病的治療,首先要保證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在中醫(yī)上為患者采取中藥足浴有助于改善相關癥狀,提高療效。本研究目的在于觀察中藥足浴及護理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以下為具體研究報告。
對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0例的治療情況展開研究,把80例患者隨機劃分成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血糖控制、營養(yǎng)神經等常規(guī)治療,合理應用降糖藥物保持患者血糖水平的穩(wěn)定,給予患者服用甲鈷胺片等藥物治療。
對照組進行溫水足浴,溫水溫度在夏天控制在38~40 ℃,冬天控制在40~43 ℃,每日1次,每次足部浸泡時間為0.5 h,并加強足部護理。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進行4個療程。
觀察組進行中藥足浴。具體組方為:桑枝取20 g,地龍、伸筋草各取15 g,川牛膝、雞血藤各取12 g,赤芍、川芎、桂枝、紅花、黃芪、路路通、木瓜、丹參、甘草各取10 g。將以上組方浸泡后用水煎煮,每劑藥煎煮為600 mL,足浴時加入適量溫水,足浴溫度同對照組,浸泡足部時藥液應沒過小腿1/2位置,每日浸泡1次,持續(xù)浸泡0.5 h。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進行4個療程。
1.2.2 足部護理
①在浸泡足部前需仔細檢查患者下肢是否存在破潰、水腫等情況,檢查患者趾甲長度,避免皮膚被劃破而感染;嚴格控制足浴時間在0.5 h左右;患者若存在皮膚過敏情況,即刻停止足浴,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②足浴完成后,輕輕擦干,用力要輕柔,以防皮膚損傷,穿鞋時需等足部完全晾干;同時為患者進行充分的足部按摩;③囑咐患者所穿襪子和鞋子要保證柔軟、寬松、舒適,勤換鞋襪,注意鞋襪清潔。冬季可擦潤膚膏避免足部干燥,避免使用暖水袋等,以防燙傷;④囑咐患者避免吸煙,預防血管收縮,注意下肢適量活動與休息,同時避免長時間盤坐、走路或者站立,以免造成血液循環(huán)障礙;囑咐患者定期堅持足浴,并定期來院復查。觀察治療情況。
①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②記錄兩組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③兩組患者的腓神經與腓總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情況(肌電圖測試儀檢測)。
在SPSS 22.0中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的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5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00%,比較差異較明顯(P<0.05)。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肌肉萎縮、下肢麻木、下肢無力、下肢疼痛、下肢發(fā)涼等相關臨床癥狀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較明顯(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癥狀評分情況(±s,分)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癥狀評分情況(±s,分)
觀察組患者的腓神經及腓總神經在運動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方面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均更優(yōu)異,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較明顯(P<0.05),如表2。
表2 腓神經與腓總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s,m/s)
表2 腓神經與腓總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s,m/s)
隨著我國糖尿病人數(shù)的不斷增長,作為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病率也隨之逐漸上升。據(jù)研究該疾病達到了50%~90%的發(fā)病率[2-4]。糖尿病患者長期持續(xù)的高血糖狀態(tài)引起患者出現(xiàn)周圍神經功能障礙,進而導致多種病癥的出現(xiàn),控制血糖是最基本的治療共識。另外還需要針對其他病因進行治療,幫助患者改善微循環(huán)、糾正代謝紊亂、抗氧化應激治療以及營養(yǎng)和修復神經[5]。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病因在于氣虛血虧、血行瘀滯、脈絡不通,治療該病關鍵是通絡行痹、活血化瘀[6-7]。中藥足浴作為中醫(yī)外治法之一,可發(fā)揮熱力效應將中藥成分通過足部皮膚、經絡等傳遞到人體內改善局部癥狀,藥效還可經人體臟腑輸送到全身,進而發(fā)揮整體藥效[8-9]。中藥足浴組方中有桑枝、地龍、伸筋草、川牛膝、雞血藤、赤芍、川芎、桂枝、紅花、黃芪、路路通、木瓜、丹參、甘草等諸多中藥,可起到溫經散寒、補血活氣、消腫止痛、通經消痹等有效作用,從而改善患者相關癥狀[10]。同時加強患者的足部等護理,可避免足部感染、破損等情況發(fā)生。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藥足浴以及護理的整體治療效果相較于溫水足浴而言,是比較優(yōu)異的。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在嚴格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藥足浴并加強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相關癥狀的改善,促進神經傳導速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