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居易新樂府與漢樂府在敘事結構上的比較

    2021-01-27 11:54:07
    大眾文藝 2020年16期
    關鍵詞:漢樂府樂府詩白居易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浙江寧波 315300)

    所謂“樂府”,最早是指秦代朝廷設立管理音樂的官署,所以早期對于“樂府”這個名稱的解釋是古代政府的音樂機關。而“樂府詩”概念的產生,應該是在漢武帝時期;漢對于音樂部門的設立名稱依舊沿用秦時的“樂府”之名,而該部門的職能除了編整樂譜,訓練樂工外,還有采集民歌,其中在這些采集的民歌中,有不少當時民間傳頌的詩歌,這些詩歌經由樂府的保存而漸漸形成了一種帶有音樂性詩體的名稱,即“漢樂府詩”。在《漢書·藝文志》中對于西漢樂府詩歌有這樣的描述:“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笨梢妼τ谖鳚h時期樂府詩的創(chuàng)作,均是作者在生活瑣事中獲得的靈感,所以兩漢樂府詩多記錄社會生活,而其中兩漢樂府敘事詩的出現更是標志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1]。漢樂府的誕生,帶來了中國詩歌新的范本,隨著詩歌歷史的推進,樂府詩這種詩歌形式在中唐時期由元稹、白居易,王建等人的改革下,又一次迎來了高潮。這一次樂府詩的改革是以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為中心。這種樂府詩被冠以“新樂府”之名,由此形成了詩歌歷史上影響較大的“新樂府運動”。在這場詩歌運動中,白居易作為詩歌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樂府詩歌,這些詩歌主要收集在《新樂府》和《秦中吟》[2]中。樂府詩在經過漫長的演變和發(fā)展,新古樂府詩不僅僅在敘事內容上有所不同,還在詩歌的形式、敘事角度、敘事藝術等方面有所差異。本文著重以樂府詩的敘事結構為視角,以白居易《新樂府》為新樂府敘事詩代表,與漢樂府敘事詩在敘事結構上的異同進行比較。

    一、二者相同點

    1.對比性內容結構的運用

    無論是漢樂府,還是新樂府,都會把具有明顯差異,存在一定矛盾和對立的兩方面內容安排在一起,在詩歌內容上形成正反的對比,突出詩人寫作的主題,彰顯詩人的“志”。例如,在漢樂府詩歌《孤兒行》中①,便涉及了這種對比性內容的結構。詩歌中先講述孤兒在父母身前所過的可以“乘堅車,駕駟馬”的優(yōu)渥的生活,后寫父母去世后所過的“冬無複襦,夏無單衣”的貧苦生活,在敘事上形成“富足”與“貧窮”的對比,兩種差異巨大的生活包含在詩歌的敘事中,更加突出了孤兒在兄嫂的壓迫下的孤苦無依,深刻的表達了詩人對底層人民的同情以及對剝削階級的憎惡。再例如漢代女詩人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②,詩歌以物詠志,借用一塊團扇抒發(fā)詩人心中的怨情,先敘述扇子目前的待遇,即“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說明君子將扇子經常把玩在手中,不用時也被君子安放在袖子里,體現君子對扇子的珍視與喜愛;但如果天氣漸涼,扇子會不會被“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呢?由扇子目前真實待遇與未來虛幻境遇的正反對比,將扇子“心中”的恐懼擴大,更加著重的表明詩人心中怨情的表達,增強了詩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而在新樂府詩歌中也同樣有這樣對比性內容的結構。在白居易“新樂府”《繚綾》③中,詩人由一塊繚綾引出“昭陽舞人恩正深”的宮姬與“細絲繰多女手疼”的寒女之間兩種截然不同人生,寒女的“扎扎千聲不盈尺”辛苦勞作與宮姬的“春衣一對直千金”形成對比,兩種不同的人生命運交織在一起,更加突出了剝削階級對人民的壓迫,體現作者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批判。除此之外,漢樂府中的《咄嗟行》《焦仲卿妻》等及新樂府中的《母別子》《井底引銀瓶》等敘事詩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結構。

    2.對于長時間段的敘事省略

    無論是漢樂府,還是新樂府,都會對較長時間段的敘事內容進行省略[3],即對一段較長的時間里主人公的所做的事情進行概括性的說明或描述。例如在漢樂府《十五從軍征》④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詩歌僅僅是告訴了讀者:主人公十五歲時當了兵,八十歲的時候退伍回到了家鄉(xiāng),但至于從軍中主人公去哪打了仗,怎么打的,輸了還是贏了等等相關的內容都進行了省略,只告訴讀者主人公有長年從軍的經歷,至于從軍中間的詳細內容都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再看漢樂府《焦仲卿妻》,詩歌的開頭女主人公蘭芝將自己過往經歷的時間段緩緩道來,從她口中的敘述,讀者可以看到一個溫婉賢良、才德雙全的女性形象,這與后文焦母口中的懶惰、無能形成對比,加劇了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令后世為之惋惜。

    類似的結構在白居易《新樂府》中的詩歌《七德舞》⑤中也有所體現:對于唐太宗“二十有四功業(yè)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焙喡缘馗嬖V讀者唐太宗輝煌榮耀的前半身,至于如何繼位,為創(chuàng)造太平盛世做出了哪些功德都一一略過。在漢樂府中這樣的長時間段的敘事省略,極大可能的原因是詩人覺得這段長時間內主人公所做的諸多事情與詩人在詩歌中所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并沒有太多的關聯,但是詩人又需要這個時間段的內容,來強化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某種情感或強化主角的某種特質,例如在《陌上?!发拗?,羅敷在講述自己的夫君時,說自己的夫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在這樣的省略敘述之中,羅敷凸顯了自己夫君在長期為官之路上十分優(yōu)秀,在語言上反而調戲及嘲諷了想要娶她回去的使軍。這樣的對長時間段內容的省略敘述,不僅加快了詩歌的敘事進程,并且強化了詩人在詩歌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升華詩歌中詩人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3.以“情”作為敘事發(fā)展的勢能

    在楊義的《中國敘事學》中,對文本中的“勢能”做這樣的解釋:“結構當中具有某種動力關系,推動著結構線索、單元和要素,向某種不得不然的方向運轉展開和律動”[4],這說明在敘事過程中,事情的發(fā)生到產生的結果中間都少不了推動力。在漢樂府不少詩歌都是將“情”作為詩歌中敘事的勢能,在“情”的左右下,展開對事情發(fā)展的敘述。在《雁門太守行》⑦中,詩人敘述了洛陽令王渙的正直廉潔,用人唯賢,懲惡揚善的感人事跡,令詩人發(fā)出“賢哉賢哉,我縣王君”的感慨,表明了詩人對王渙賢能的贊嘆與欽佩之情。在這樣的情感推動下說了王渙之前做太守陳寵的功曹時,幫陳寵排憂解難,治理一方郡縣,得到君主賞識。由詩人對王渙的贊揚之情,推動了王渙來洛陽為官之前賢能事跡的描述,在詩人“天年不遂,早就奄昏”的嘆息下抒發(fā)了“欲令后世,莫不稱傳”的思想感情。在漢代文人辛延年的《羽林郎》⑧中,也出現相同的敘事結構。詩歌敘述了酒家胡姬反抗強暴的故事,其中在羽林郎進入胡姬的酒坊時,胡姬的“不意金吾子”,表現出她對羽林郎的無動于衷,心中對于羽林郎的到來雖有驚恐,但是坦然面對,以“不變應萬變”的態(tài)度對待羽林郎。在胡姬這樣的情感態(tài)度之下,劇情得以推動,引出了羽林郎對胡姬的吆三喝四并意圖不軌的故事。除以上兩首漢樂府之外,《隴西行》《焦仲卿妻》、班婕妤的《怨歌行》等敘事詩中也都有以“情”推動敘事發(fā)展的例證。

    而新樂府中,由“情”推動敘事的詩歌更多,在《縛戎人》⑨中,被抓住前往流放地的“縛戎人”們,在看到中原與藩地的交匯處時,不由“垂手齊聲嗚咽歌”,而其中一位俘虜悲道“爾苦非多我苦多”,同伴問詢原因后,俘虜“欲說喉中氣憤憤”。詩歌中的情感先是由“悲”到“嘆”再到“憤”,在這三種情感的推動之下,俘虜開始講述自己的悲慘的家室,最后哀嘆自己“漢心漢語吐蕃身”的悲苦命運。不僅《縛戎人》,在“新樂府”中的《母別子》,《黑龍?zhí)丁分?,也都以不同的“情”作為詩歌中的勢能推動敘事情?jié)的發(fā)展。

    二、二者的不同處

    1.內容重復結構的運用

    在《新樂府》中,白居易運用敘事上的重復結構來強調主人公的奢靡,以便升華詩歌的主題。最為明顯的是在《鹽商婦》⑩中。在這首新樂府中,詩人講述了鹽商婦的富裕生活,開頭便強調鹽商婦“多金帛”,富裕的程度也用鹽商婦的日常生活來一一形容,如用“南北東西不失家”,“皓腕肥來銀釧窄”等詩句側面描述了鹽商婦的奢侈生活。在唐代重農抑商的政策之下,商賈的生存環(huán)境普遍艱難,在《琵琶行》可以窺見端倪,人們對于商人的評價普遍都是“重利輕別離”,可見當時社會商人這個身份地位并不高。所以詩歌中間詩人發(fā)出自己內心的疑惑,問道:為何鹽商婦可以如此富有?而鹽商婦自己將原因緩緩道來,是因為“少入官家多入私”。詩歌最后再次進行感嘆鹽商婦的生活“終朝美飯食,種歲好更衣”。在這樣的重復結構下,白居易對鹽商婦奢侈生活的重復描述,揭露當時皇商的貪污腐敗的行為,反映當時唐朝的日漸衰落,曾經海晏清河,四海升平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而在漢樂府詩歌中敘事結構基本是單一結構,基本以順序講述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活片段,或者是講述主人公完整的經歷,所以在結構技巧上,白居易深化了漢樂府詩歌的寫作技巧,在詩歌中更好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上陽白發(fā)人》中,也是在文章開頭與文章的結尾,再次描寫上陽宮女生活的悲涼,體現其命運的悲慘,強調封建制度對于女子的壓迫。

    2.倒敘結構的運用

    在白居易的《新樂府》中,一些詩歌的在敘事結構的時間線上,不再是按照時間的發(fā)展,敘述現在應該發(fā)生的事情,即脫離了兩漢時期簡單的順敘,而是采用了倒敘的結構[5],以《上陽白發(fā)人》?為例,在詩歌中,以久居上陽宮的宮女為敘述對象,描寫了女子在深宮中年華的蹉跎,從“玄宗歲末初選人,入時十六今六十”可見一個女子在深宮里從烏發(fā)鴉鴉到白發(fā)如雪孤苦寂寥的一生。對于悲劇起始的原因,“上陽人”追憶過往,回憶自己孤寂一生的起始:由于玄宗末年的選妃,女子因為正值青春年華被送入宮中,因為“臉似芙蓉胸似玉”,所以眾人都預測此女子定能得到帝王的寵幸,但奈何女子的面若芙蓉,引得楊貴妃的側目,“妒令潛配向陽宮”,女子的命運就此注定:“一生遂向空房間”。到此回憶結束,女子感嘆自己的一生如同秋夜“夜長無寐天不明”。詩中,詩人對于帝王選妃的制度進行諷刺,對于上陽宮女“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的裝扮,以及因為“天寶末年時世妝”而引得“外人不見見應笑”的眾人反應,都體現了宮女的凄苦,幾十年的與世隔絕,不知今夕何年,不知外界何樣,人生看不見天亮的灰暗,體現了當時封建制度下對女子的壓迫,以及無人道主義下女性痛苦的呻吟。在倒敘的結構下,詩人用入宮的始末,來襯托上陽宮女開頭“紅顏暗老白發(fā)新”的悲慘命運。而在回憶結束后,由宮人的穿著與眾人的嘲笑,體現封建后妃制度的非人性質。倒敘的手法著重突出了詩人想要突出的主題,在敘述主題的原本的基礎,再次強化中心思想,增加了詩歌感情上與讀者的共鳴。除去《上陽白發(fā)人》外,《井底引銀瓶》女子與男子初見時的一見鐘情與熱戀時的郎情妾意,以及《縛戎人》中俘虜回憶自己的苦時均在敘述結構上運用了倒敘結構。

    3.敘事中的雙線索結構

    在漢樂府中,詩歌的敘事線索多為單線,像《婦病行》《孤兒行》《十五從軍征》等敘事詩都是一條脈絡敘述到底,唯有《焦仲卿妻》中才運用到了雙線索結構進行敘事,詩歌中以明線:蘭芝與焦仲卿被迫分開,在蘭芝回娘家后,由于蘭芝的相貌出彩被府君看上,被父兄逼嫁;以及蘭芝與焦仲卿分開前的互述衷腸,二人在分開時許下的山盟海誓,蘭芝被逼嫁后二人立下的共赴黃泉的誓約,由兩人日漸升溫的感情作為暗線。明線暗線交織在一起展開故事的敘述。而在《新樂府》敘事詩中,《紅線毯》《繚綾》等詩歌中都體現了對于敘事上的雙線索結構的運用。在《紅線毯》?中詩人以在皇宮舞宴鋪設的紅地毯的紡織作為第一條線索,又以宣州太守的不恤民命作為第二條線索。由第一條線索引出第二條線索,從而抒發(fā)詩人內心的呼吁:“地不知暖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揭露了當時地方官除賦稅之外,還從民眾身上剝削供奉的弊政。而《繚綾》中,則是以“宮姬”與“寒女”的不同待遇作為雙線索,二者命運不同前后交織在一起,與《紅線毯》的主旨一樣,從對“寒女”加工紡織的壓迫中,揭露了地方供奉的弊病。雙線索結構在線索雙方交纏敘述的過程中使詩歌人物更加鮮明,主題得到升華,更加深刻地體現詩人的思想與情感。

    4.詩歌末尾的總結構

    在漢樂府中很少會在詩歌的結尾對詩歌內容、或思想進行總結,再或者是在感情上進行直接的、進一步的抒發(fā)[6]。大多數漢樂府都像《陌上?!返慕Y尾一樣,對于事情的敘述戛然而止。在《陌上桑》中,羅敷說完自己丈夫的能力出眾后,故事就此完結,羅敷與使君之間發(fā)生的事情最后的結局是什么,是使君羞愧逃走呢,還是使君依舊要搶虜羅敷回府,這些讀者都不得知曉。但是在白居易《新樂府》中,幾乎每一篇都在詩歌的結尾處進行了總結。例如《母別子》?中舊妻再被將軍拋棄極力爭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之后,從內心發(fā)出了對新妻的吶喊:“新人新人聽人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這是對情感的發(fā)泄。在《井底引銀瓶》?中,婦人對于自己年輕時對美好愛情追求的回憶及人生悲劇的訴說結束后,對眾多女子進行了忠告:“寄言癡小人家女,切勿將身輕許人?!倍凇犊`戎人》⑤中,俘虜在敘述自己的苦難結束之后,詩人對整首詩歌的內容進行了總結:“自古此冤應未有,漢心漢語吐蕃身?!卑拙右椎摹缎聵犯吩谠娢部偨Y詩歌的內容和思想,使詩歌的敘事形成了“分—總”的結構,更加的明確的點明了詩歌敘事內容的主題思想,更好的表達了詩人在詩歌中所蘊含的“志”。

    三、結語

    樂府詩從兩漢到中唐,在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后,新樂府在古樂府的基礎上,內容更加時事化:貫徹了“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上以補察時政,下以泄導人情”等中心主旨。中唐詩人們的藝術手法運用得更加多樣使樂府詩歌的藝術表現力增強,詩人的情感在詩歌中更加突出,所表達的思想更富有現實主義的精神;同時從樂府詩詩歌的敘事藝術中,讀者也可以看出從漢代到中唐時期樂府詩敘事結構的演變脈絡。以白居易為代表的中唐時期詩人們對樂府詩歌的革新,不僅拓寬了樂府詩敘事上的技巧,同時增強了樂府詩的敘事藝術。這不僅為我國詩歌敘事學積累了經驗,也為我國古代文學敘事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

    注釋:

    ①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47頁.

    ②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16頁.

    ③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 (唐)白居易著,1979:79頁.

    ④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62頁.

    ⑤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1979:54頁.

    ⑥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26頁.

    ⑦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49頁.

    ⑧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19頁-120頁.

    ⑨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 1979:71頁.

    ⑩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 1979:84頁.

    ?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 1979:59頁.

    ?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 1979:78頁.

    ?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 1979:80頁.

    ?白居易集[M].中華書局, (唐)白居易著, 1979:85頁.

    猜你喜歡
    漢樂府樂府詩白居易
    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下樂府詩歌吟唱研究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2:56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樂府詩
    早春(節(jié)選)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從音樂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語文建設(2020年2期)2020-03-20 10:04:20
    《樂府詩集》與李白樂府的經典確認分析
    牡丹(2016年18期)2017-03-31 04:08:47
    即事
    茶博覽(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
    澳门| 津市市| 荣成市| 青阳县| 措勤县| 绿春县| 出国| 苍溪县| 内乡县| 右玉县| 石渠县| 阜阳市| 丹寨县| 廊坊市| 泰安市| 改则县| 通州区| 西贡区| 松滋市| 呼伦贝尔市| 和硕县| 濉溪县| 鲁甸县| 铜山县| 新郑市| 西昌市| 嘉禾县| 南昌市| 钟山县| 通海县| 尖扎县| 中超| 华坪县| 浦江县| 皋兰县| 舒城县| 彝良县| 吉木乃县| 烟台市| 武胜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