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它不僅能使幼兒更好地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境,還能使他們獲得更高品質的學習和更高質量的生活。幼兒教師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呢?文章就此談談自身的感悟。
關鍵詞:幼兒園;人際交往;交往能力
一、 引言
交往是兒童的一種社會需要,是兒童實現(xiàn)社會性發(fā)展的必經(jīng)途徑,教師要重視在幼兒時期就培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而提升幼兒的適應社會的能力,盡早地落實學前教育目標。文章分析了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培育的重要性,總結了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通過人際交往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fā)展,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和人格成熟。所以,在幼兒時期就要重視培育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爭取盡早實現(xiàn)對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行有效干預。其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就對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若干建議,其著眼點是成人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在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幼兒教師要重視利用環(huán)境教育和生活教育來影響幼兒的行為,提升幼兒人際交往的素質,為幼兒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
三、 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教育教學對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務必要善于挖掘教育教學中教育契機,從而更好地引導幼兒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他人相處,與自己相處。在此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教學能力,可以將一些兒歌、故事等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引入教學中,以期能夠借助此類精彩、有趣,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的藝術形式,讓幼兒熟練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和規(guī)則。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便將《六尺巷》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清康熙年間,朝廷大官張英在老家桐城的房子與一戶姓吳的人家相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后來,吳家人建新房子時想占這條路做房基,張家人不同意,雙方就爭吵起來。張家人一氣之下就給張英寫了一封信,讓他出面主持公道。吳家人知道了這件事,也紛紛準備好了武器,準備和張家人大干一場。然而,張英認為,做人應當謙讓、禮讓,于是便回了一封書信。收到回信的家人便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同時,深受感動的吳家人也主動讓出三尺空地。一場不必要的爭端就在彼此的禮讓、諒解中成為一段千古佳話。借助這個故事,必定能夠讓幼兒在諄諄教誨中感受禮讓、寬容的力量,成為一個能夠體諒、禮讓他人的人。與此同時,也可以將啟蒙經(jīng)典《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朱子治家格言》等教授給幼兒,使他們在學習、理解“借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等經(jīng)典名言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在此基礎上,才能使他們在與他人積極、主動的交往中構建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促進其人際交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之中全班幼兒共同參與,教師面向全體兒童,短時間提供大量共同經(jīng)驗,注重教育內容的邏輯性,兒童在活動中相互啟發(fā)、發(fā)展自律、合作意識,自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二)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實踐活動對幼兒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指導作用,它不僅能使幼兒在精彩、有趣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還能使他們在良好環(huán)境氛圍的熏陶下更好地與周邊小伙伴相處,并在相處過程中學會禮貌待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引入一系列精彩、有趣的集體活動,讓幼兒在身臨其境的實踐過程中感受與人交往的樂趣之所在。
比如,在班級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妨以“我的朋友”為主題,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交往實踐活動等。在此實踐活動中,教師既可以讓孩子通過交流、分享來了解同伴的喜好、興趣、個性化特征等,也可以讓他們就“我遇到的困難”“如何處理與同伴的爭執(zhí)”,以及“如何與同伴分享快樂”等話題為主題進行交流與探討。與此同時,對一些因病假而滯留家中的幼兒,教師也可以引導其他幼兒通過電話、網(wǎng)絡即時通信工具(如微信、QQ)等及時地表達其關心、擔心。在諸如此類的實踐之中,幼兒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更高效率的自我意愿表達,還能在理解、尊重他人意愿的同時養(yǎng)成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除此之外,還可以將一些團體性的小游戲引入到幼兒實踐活動中。在此類小游戲中,不僅能使幼兒在親密無間的配合中獲得更加輕松、愉快的身心體驗,還能使他們在不斷的摩擦中掌握更多的人際交往技巧,進而萌生一股強烈的團隊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拓寬了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的途徑。通過這些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內容,讓孩子不再是呆板地學習,真正地融入社會生活中去,讓學習立體生動起來。
(三)園內一日生活訓練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睘樨瀼剡@一要求,教師要把幼兒園內一日工作安排順利,確保符合指南要求,讓幼兒在幼兒園能夠實現(xiàn)有意義的一日生活。在這個基本要求下,融合人際交往的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一日生活行為之中自然地訓練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有利于幼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有利于保護幼兒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幼兒園一直特別重視對幼兒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保證幼兒作息健康,也能夠讓幼兒更好地進行幼兒園內的活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能夠將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融入一日生活訓練之中,則能力訓練變得更為有效。首先,教師要重視在園內飲食睡覺環(huán)節(jié)能夠融入人際交往的空間。例如:在三餐和簡餐的時候教師要請幼兒能夠主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用禮貌用語,諸如“老師請幫我添些飯”等。用餐期間雖然要讓幼兒不可以說話,但是可以安排班級內一個小組長,幫助老師發(fā)送碗筷、幫助老師傳遞信息等,這個時候要求幼兒要用“請、謝謝”等用語來交流。其次,在午睡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考慮到讓幼兒能夠安靜入睡,這個時候要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對不能入睡的幼兒要給予同伴間的鼓勵。此外,在幼兒入園、離園的時候,要訓練幼兒與同學、老師禮貌道別,見到家長能夠禮貌與父母問好,不是一離開幼兒園見到家長就變成了“小霸王”。幼兒園一日生活要依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確保所有的園內生活的訓練都是適宜幼兒期的學習與發(fā)展,也真正促進幼兒的成長。
(四)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的游戲活動之中培育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首先,教師要嘗試設計訓練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角色扮演游戲。醫(yī)院、餐廳、商店、超市等都會需要必備的生活交往能力,可以在這些模擬的環(huán)境之中培育幼兒的交往能力。例如:教師模擬了超市的場景,幼兒熟悉超市的內部環(huán)境,學習購物,在購物的過程中要有禮貌地與售貨員交流,學會詢問商品位置,禮貌答問,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排隊”等活動內容的模擬安排,來讓幼兒更多地感受到超市社交禮儀。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沖突的環(huán)節(jié),例如:組織幼兒來進行“排隊、插隊”的情況模擬,這樣就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要如何禮貌地解決矛盾,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這樣的模擬活動之中,有的幼兒面對插隊的孩子就直接嚴厲地斥責,然后兩個人就吵起來了;有的幼兒禮貌地提醒,但是對方還是插隊;有的幼兒則是直接動手了。各種不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出現(xiàn),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作用就至關重要了,教師自己也參與到游戲活動之中,然后做出正確地示范。教師先禮貌地讓其排隊,然后如果對方還是不排隊的時候,就告訴收銀員,請收銀員管理排隊的秩序等。這樣的示范下,幼兒才會更好地理解,道德問題其實有規(guī)則制度在管理,要耐心合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不要動手,更不要吵鬧。同時,也反面展示了“插隊”的不良反應,讓幼兒從真實的場景之中感悟到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教師在日常游戲活動過程中,也要指導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維護游戲的和諧。在日常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最害怕的就是孩子之間出現(xiàn)矛盾,不能正常地維持游戲互動。但是,教師如果能夠將人際交往的教育目標納入游戲活動之中,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矛盾正好是教師進行“人際交往”教育的有效路徑。教師要在矛盾產(chǎn)生的時候,讓幼兒考慮到要如何更好地規(guī)避、解決矛盾,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例如,游戲過程中,為了爭奪玩具,兩個孩子爭吵了起來了。教師就告訴孩子們:因為爭奪東西有了問題,你們倆就要想著怎樣更好地來分配,而不是吵起來沒完。如果一直吵下去,那不就誰也玩不了了嗎?在這樣的引導下,幼兒就思考了,兩個人可以一起玩兒,也可以你玩兒一會兒,我再玩一會兒,還可以交換玩具。如果都不能解決,教師要讓幼兒學會用“剪刀石頭布”來解決矛盾,并教會孩子們學會隱忍,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的。在集體環(huán)境之中,還是要更多地互相忍讓,這樣才能維護這個小集體的和諧??傊?,在游戲中制定有效的規(guī)則,不僅有利于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兒童的人格成長,甚至影響其道德規(guī)范認知的形成。教師要借助游戲活動,全面落實人際交往能力訓練之目標。
(五)在家園合作中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形成來說,無論是家庭方面、還是幼兒園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想要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必須在努力促成家園合作的同時最大限度上挖掘出家庭、幼兒園的教育合力。
然而,想要在家園合作的雙管齊下之下獲得更加優(yōu)秀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園就必須構建家園溝通的多元化渠道,使幼兒園能夠與幼兒家長保持著高效、高質的聯(lián)系。比如,幼兒園可以在預留幼兒家庭信息(如家庭地址、父母聯(lián)系方式等)的同時,努力、精心打造幼兒園官方微信公眾號、網(wǎng)站等,以期能夠將幼兒的在園狀況準確、生動地傳遞到幼兒家長跟前。與此同時,幼兒園也可以借助網(wǎng)絡渠道、微信公眾平臺等了解幼兒的居家生活狀況,收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在全面、客觀了解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基礎上,不僅能夠根據(jù)其個性特色給予他們科學、合理的指導,使他們在此后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fā)揮其優(yōu)勢,還能及時消除其負面情緒,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未來的成長之中。家園活動中受益的是孩子,它可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家園合作的交往能力訓練,是幼兒園教育為幼兒一生的教育打好基礎,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
四、 總結
總而言之,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的未來發(fā)展有著極為關鍵性的作用。幼兒教師必須在深入領悟這一事實的基礎上竭盡全力地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在實踐活動中、在園內一日生活訓練中、在游戲活動中、在家園合作中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唯有如此,他們方能在良好人際關系的輔助下在未來獲得更加優(yōu)異的表現(xiàn)。
作者簡介:
馬翠翠,山東省東營市,山東省東營市海河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