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熊本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確定了一種新型lncRNA,即Caren(心肌細胞豐富的非編碼轉錄物),它在心肌細胞中大量表達,激活心肌細胞中的Caren有望開發(fā)新的治療心力衰竭的方法。
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泵血功能(收縮和擴張)降低,無法向身體泵出足夠的血液,它也是一種預后較差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心力衰竭患者的數(shù)量正在增多,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新治療策略。
熊本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在小鼠心肌細胞中大量表達的新型lncRNA,并將其命名為Caren。他們還發(fā)現(xiàn),小鼠心肌細胞中Caren RNA的數(shù)量因壓力而減少,這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對Caren在小鼠心臟中的功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它抑制了心臟的泵血功能。
研究人員認為,老化和壓力減少Caren RNA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其作用,促進線粒體功能紊亂和DNA損傷的激活。隨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了一種非致病性腺相關病毒,以選擇性感染心肌細胞并表達Caren。他們將病毒感染心力衰竭模型小鼠與對照組的小鼠相比,心肌細胞中CarenRNA的數(shù)量增加,線粒體數(shù)量增加,DNA損傷反應的激活受到抑制,從而抑制小鼠心力衰竭的進展。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CarenRNA存在于人類心肌細胞中,其數(shù)量與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組織中標記基因的表達水平呈負相關。在CarenRNA水平較低的心臟組織中,心力衰竭標記基因表達水平較高。此外,他們還發(fā)現(xiàn)減少由人類誘導性胚胎干細胞(iPS細胞)生成的心肌細胞中CarenRNA的數(shù)量會降低線粒體的能量生產能力,增加損傷反應,進而導致心力衰竭的發(fā)展和惡化。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下一步將驗證人體Caren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這將有望開發(fā)出一種新的心力衰竭治療方法。(摘自科技部網(wǎng)站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2107/t20210714_17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