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魏永,陳紅,李艷紅*,袁玉龍
(1.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南充637009;2.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四川九龍616200)
2020年5月30日,在整理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九龍片區(qū)的紅外相機照片時,發(fā)現(xiàn)2020年2月18日在九龍縣斜卡鄉(xiāng)(101.765 6°E,29.100 6°N,海拔3 945 m)拍攝到麂屬Muntiacus動物照片3張和視頻1段。該動物全身呈鮮明的黃褐沾赤色,為一雄性個體:具1對角尖向內(nèi)下彎、二尖相對的短角,角柄長,角基有一短的分叉;頸背無深色背紋(圖1),經(jīng)鑒定為赤麂Muntiacusvaginalis。
赤麂在四川僅一亞種,即滇中亞種M.v.yunnanensis(王應祥等,2003),過去記錄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川西南低山丘陵、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鹽源、會東、金陽、雷波等縣(《四川資源動物志》編輯委員會,1984);省外分布包括湖南、云南、海南、福建、貴州、江西、西藏、香港、廣西、廣東等省區(qū)(蔣志剛等,2017)。赤麂屬首次在甘孜地區(qū)被發(fā)現(xiàn)。已有研究顯示赤麂棲息于海拔3 000 m以下的密林(潘清華等,2007),本次調(diào)查刷新了該物種棲息的最高海拔記錄。有關(guān)該區(qū)域赤麂的種群狀況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