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最高檢發(fā)布了6起正當防衛(wèi)不捕不訴典型案例,進一步明確正當防衛(wèi)制度的法律適用,統(tǒng)一司法標準。那么,當我們遇到精神病人不法侵害時,如何進行正當防衛(wèi)?
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李斌介紹,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而當不法侵害人是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時候,我們有以下兩方面需要特別注意:首先,明知侵害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的,應當盡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其次,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進行反擊。
李斌解釋,這里強調對特殊人群的退避義務,要求先退開、先躲避,如果沒有退避可能,或者退開、躲避會造成更大損害結果發(fā)生,允許進行防衛(wèi)。在“范某某防衛(wèi)過當案”中,范某某被其患精神病的同胞兄弟追打,范某某在跑了幾圈之后,因無力再跑,轉身奪下木棒進行反擊,屬于正當防衛(wèi)。
此外,提醒大家注意兩個問題:第一,當未成年人防衛(wèi)未成年人時,防衛(wèi)人本身的自我保護能力弱,辨認控制能力不足,法律不要求未成年人先退開、躲避;第二,某些情況下,不法侵害人是否屬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不容易判斷。對于確實未認識到不法侵害人是精神病人或者未成年人的,不適用上述所講的那些規(guī)則。
(澎湃新聞網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