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刷牙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早就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墒牵糯藭⒀绬??試想,一個寬袖長袍的古人,咬著牙刷,滿嘴泡沫,這個畫面我們真是從未見過,也很難想象。但是,想不到不等于不存在,事實上,在古代,人們早就有了清潔牙齒的意識,對于刷牙這件事,古人可是很認真的。
古代有不少描寫牙齒的成語,比如“齒如齊貝”“齒如編貝”,以貝殼做比喻,都是形容牙齒潔白整齊的樣子。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一首詩叫作《衛(wèi)風·碩人》,其中就有形容美女牙齒好看的句子“齒如瓠犀”,意思是說,牙齒像瓠瓜子一樣,色澤潔白、排列整齊??梢姰敃r人們的審美,已經有了對牙齒美觀的要求。
最早的護牙方式——漱口
《禮記》中曾提到,古人應當“雞初鳴,咸盥漱”,意思是說,在凌晨雞鳴時分,也就是天明之前,就要起床準備“盥漱”,“盥”是洗手的意思,“漱”就是指漱口。在牙刷出現(xiàn)之前,漱口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清潔牙齒的方式了。漱口習慣的出現(xiàn),也說明古人很早就產生了注重口腔衛(wèi)生的意識。即便到了現(xiàn)在,漱口也是一種有效的護牙方式。與今天花樣繁多的漱口水相比,古人的“漱口水”相對“質樸”了一些,通常是鹽水、茶水或酒等。唐代醫(yī)藥學家孫思邈在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講道:“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本褪钦f以溫水含鹽漱口,清潔牙齒。而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也分享過他的護牙“小妙招”,那就是在每次吃過飯后,“以濃茶漱口”,以達到去油膩、護牙齒的效果。
最“省錢”的刷牙工具——手指
在古代,最早的刷牙方式,其實是“揩齒”。有研究認為,“揩齒”原本是佛教的一種儀式,來源于古印度,后來傳入了中國。揩齒,顧名思義,就是擦牙齒。用什么擦呢?最方便又易得的工具,大概就是自己的手指了。人們用手指蘸上鹽或其他藥粉,來擦拭清潔牙齒,手指也就充當了“牙刷”的角色。非常幸運的是,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敦煌石窟中,看到一些生動再現(xiàn)人們用手指“揩齒”場景的壁畫,可以說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記載。
古代的“升級版”牙刷
也許我們會覺得,用手指刷牙,似乎不太衛(wèi)生。其實聰明的古人早就想到了更好的辦法,這就出現(xiàn)了最早的刷牙工具——楊柳枝。唐代的一本醫(yī)書《外臺秘要》中記載了用楊柳枝刷牙的詳細方法:“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币馑际钦f把楊枝柳的一頭用牙齒咬軟,蘸上一些藥粉,用來刷牙,可以令牙齒清香而光潔。佛經中概括了嚼楊柳枝的十大好處,分別是一銷宿食、二除痰癮、三解眾毒、四去齒垢、五發(fā)口香、六能明目、七澤潤咽喉、八唇無皴裂、九增益聲氣、十食不爽味。如此的“神奇功效”,簡直讓現(xiàn)代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去嚼一嚼古人的“牙刷”了。
如果說樹枝等工具只能算是牙刷的替代品,那么到了宋代,已經出現(xiàn)了與今天的牙刷類似的、人工制作的“植毛”牙刷。在宋代的一本書籍《養(yǎng)生類纂》中,有這樣的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磥懋敃r的牙刷還多是用馬尾巴制成。而我們也要恭喜古代牙刷,在這里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姓名”——“刷牙子”。
古代的純天然“牙膏”
有了牙刷,牙膏自然也不能少。除了前文提到的鹽,古人也很善于配制藥物“牙膏”,宋代醫(yī)書《太平圣惠方》中就記載了一種“牙膏”的制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細辛等,每用擦牙?!庇酶鞣N樹枝熬制成膏,再加入姜汁以及細辛等中藥材,這可以說是真正的純植物配方。
為了使用方便,聰明的古人還發(fā)明了一種牙刷和牙膏的結合體,叫作“牙香籌”。它是用香料和藥材制成的固體,做成牙刷的樣子,因為用料多,不會一次用完,每次清潔完牙齒,可以收納起來,既能夠多次使用,又可以隨身攜帶,真的是古人旅途必備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