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璨銘
廣西藝術學院油畫系風景繪畫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以宣傳、表現廣西的歷史、風光和現實為己任,以對景寫生為主要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作手段,立足本土,以培養(yǎng)關注時代、熱愛生活、服務社會,具有使命感、責任感、有創(chuàng)作能力的畫家。本工作室的建立,重視地域繪畫特點,重視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通過對風景繪畫的教學,使學生不僅學習、繼承西方油畫傳統(tǒng),而且要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具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并以具有我院教學特色的寫生創(chuàng)作教學模式,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塑造和培養(yǎng),使之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出具有廣西地域特色、藝術面貌的風景作品,同時具有綜合藝術素養(yǎng)及較強的現場對景寫生創(chuàng)作能力,能適應基礎繪畫教學、風景繪畫創(chuàng)作、科研、美術教育、出版、藝術品經營、藝術策劃、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傳播等工作需求,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廣西藝術學院風景繪畫工作室中,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為2+2模式,即前兩年在廣西藝術學院桂林漓江畫派學院進行風景基礎與寫生教學,后兩年則進入美術學院油畫系,進行系統(tǒng)的專項風景油畫訓練和創(chuàng)作。可以說這是全國第一個以風景為主體研究的油畫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恰逢趕上廣西風景油畫發(fā)展的高潮期。進入21世紀后,風景油畫已經成了廣西美術界的一塊品牌,甚至是廣西文化的一塊品牌,在全國美術界也頗有影響。而數據顯示,廣西藝術家這幾年在全國重要展覽的獲獎和入選作品大部分都是風景題材的作品。同時廣西宣傳部對“漓江畫派”的大力打造也使得風景畫成為了廣西的主要文化媒介。所以,廣西藝術學院作為廣西美術主要的教學單位,充分利用地域性優(yōu)勢和文化導向,開展風景油畫教學有其現實意義。
在近六年的風景油畫教學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問題。首先,關于風景油畫的教學大多停留在戶外寫生的色彩訓練階段,并沒有專門的風景油畫教學的課程和風景教學的教材。而且缺乏對于風景油畫的歷史梳理和相關的理論知識,中國的油畫教學體制師從西方學院體制,也有西方美術史和西方美術理論的支持。但是美術史中并沒有專門梳理風景油畫的發(fā)展史和相關理論的研究,在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的教學中,也很少有風景專項的理論課程,所以中國的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既缺乏西方的風景歷史梳理和理論支撐,也缺乏風景油畫在中國近百年發(fā)展的歷史梳理和理論支撐,這會造成學生在風景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難以找到相關資料進行參考。
其次,中國風景題材油畫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它是中國油畫實踐者們在深入研習西方油畫的技法和理論后,不斷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經過理解與轉化而形成的中西融合且嘗試表達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底蘊的一種繪畫題材。其中,中國的重要哲學思想“天人合一”充分體現在中國的傳統(tǒng)山水觀和自然觀中,對中國風景油畫形成獨特的面貌起到關鍵作用。在新時代強調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發(fā)展具有中國文化內涵和中國精神的風景油畫是中國油畫的一個趨勢,這對中國的傳統(tǒng)美術教育,特別是關于風景畫層面的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而最現實的問題是,中國目前的風景畫教學一般掛靠在戶外寫生課程,主要針對的是外光下的色彩訓練,屬于色彩的課程范圍。而獨立的風景油畫課程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課程在全國幾乎沒有,也沒有相關的教材和案例,教學大多是通過總結以往師生的風景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和西式經典風景油畫圖式來進行教學指導。
最后,風景繪畫工作室的教學資源不足,由于該專業(yè)是學院專業(yè)建設發(fā)展過程中的短期實驗,所以從師資、經費、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欠缺,這也體現在培養(yǎng)方案的模糊和教學持續(xù)性不強等方面。
面對這幾個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積極進行調整。首先,我們開設了風景繪畫理論課。與一般的美術史課程不同,該課程設置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兩個部分。理論先行,通過對中外美術史中經典的風景油畫進行分類,做相關的理論研究,讓學生對“風景”這個視覺媒介有新的認識,要理解風景作為視覺文化的中介所具有的多重作用,使學生對風景畫有新的思考和認識,不能只停留在內容的“自然美”或者是語言的“形式美”上,而是從風景的視覺編碼中解讀其蘊含的關于人文、生態(tài)、地理、民族身份和記憶等內涵,這解決了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無歷史材料支撐、無理論指導的問題。其次,通過理論研究指導學生解讀經典風景油畫,并分析風景油畫中風景形象作為媒介所暗含的文化、權利、身份、記憶等各種可能,以及其引起的風景畫的構圖、色彩、筆觸等形式語言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從文化層面切入繪畫,最終指導學生完成帶有獨特視角的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通過風景這個媒介傳達出自己的觀念,這有別于傳統(tǒng)的再現式油畫實踐教學。
此外,我們也通過教改項目對風景的課程進行了調整,比如將傳統(tǒng)的透視課程與風景畫的構圖相結合,形成了風景透視課程。該課程主要研究透視與構圖的關系,透視不僅是一個空間表達方式,運用在風景畫的構圖中,還能調整觀者的視角,便于藝術家強化或者弱化自己的觀點。又比如以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觀和自然觀為切入點,與西方風景畫的模式發(fā)生關系,進行吸收與轉化。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嘗試,解決教學模式過于保守和過于單一的問題。中國的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一直以西方風景油畫作為范本,帶有強烈的西方視角、西方技法和西方觀念,這會造成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模式化,不接地氣而且缺乏時代精神。該課程研究的重點板塊以改革開放后至21世紀的中國風景題材油畫為主要研究對象,在這個時間段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觀和自然觀吸收和轉化的油畫作品,同時也出現了“中國風格”“寫意油畫”“意向油畫”等比較前沿的藝術主張。以中國新時期的藝術導向和西方傳統(tǒng)的風景教學模式相結合,使得教學思路既結合現實情況又富有時代精神。同時,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觀和自然觀的吸收和轉化,除了借鑒中國山水畫,還可以拓展到中國文學、音樂等傳統(tǒng)文化,豐富了中國風景油畫的內涵,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出具有生命力的風景油畫作品。該項目結合了本土的文化內涵,形成了獨立的中國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課程,也充實了中國美術教育在風景畫層面的教材和教學案例。
張邁龍 觀星者系列之一 布面油彩 180 cm×120 cm 2020年
尹文靜 物語·陽臺一角系列三 布面油畫 180 cm×150 cm 2018年
蒙秀美 城墻·拙系列一 布面油畫 150 cm×150 cm 2018年
李橫巖 我在南方·城村系列一 布面油彩 180 cm×180 cm 2018年
盧尹世盟 孤獨之旅 布面油畫 130 cm×200 cm 2019年
隨著風景題材油畫的興起,風景作為文化媒介已經可以承載更多內容和拓展到更多領域,“地域性”是風景題材繪畫有別于其他題材繪畫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通過“地域性”的特點還可以延伸到地緣學的問題,使得風景題材繪畫的內涵從自然主義的審美方向往政治、文化、經濟、人文環(huán)境等當代問題切入的可能性更大,這也使得藝術家可以利用“風景”這個媒介傳達更多的觀念和思想。此外,相對于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那它也就是一個特殊的地域,反映中國的國情無非就是描繪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點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情風俗和因此形成的淵源文化,通過對風景題材繪畫的研究也許能提供相關啟示,這也是我們風景繪畫工作室一直履行的教學理念。
蔣深豐 夜市 布面油彩 160 cm×180 cm 2020年
唐巧 大街小巷系列之一 布面油彩 150 cm×120 cm 2020年
林家杰 圍城 布面油畫 150 cm×180 cm 2018年
寧家愉 流逝·存在 布面油彩 120 cm×180 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