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抒青
696分,這是陳雪月1999年的高考成績。當她從郵局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充盈于她腦海的本應是關(guān)于名校和人生的綺麗想象。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她把錄取通知書撕了。她決定放棄學業(yè),去完成姥爺孫慶臣的遺愿。
說來話長。陳雪月的太姥爺專做皇宮里雕刻的活,光緒年間給宮里唱過皮影戲。太姥爺最早是在沈陽民間戲曲的繁興之地——北市場傳承皮影戲,表演的同時學會了雕刻。1921年北市場建成大觀茶園,太姥爺所在的乾利堂影班,就在茶園表演奉天皮影,名動全城。只是,1935年太姥爺被日本人抓走,遠渡東洋去“灌唱片”,從此杳無音訊。當時陳雪月的姥爺年僅7歲。
為了傳承奉天皮影,姥爺?shù)囊簧?jīng)歷過數(shù)不清的艱難歲月,也贏得了許多戲迷和圈內(nèi)人士的尊重。出生于1981年的陳雪月,自幼就崇拜姥爺演皮影戲的唱腔,看他擺弄著那些生動的影人道具,對皮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陳雪月的記憶中,姥爺有兩次流淚,讓她特別心疼。一次是姥爺講到特殊年代,幾代人精心保留、雕刻的影卷、影人,整整燒了一天一夜。另一次是1999年姥爺病重后,老人家無助地抱著一箱子的“影子”慟哭,擔心自己畢生的心血再也沒有機會得見天日。
就在陳雪月應該去大學報到的日子,姥爺永遠地離開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身上責任的重大。她想,這門皮影技藝,凝結(jié)了此前五代人的無數(shù)故事與愛,比一張大學文憑分量更重。
1999年初秋的開學季,在同齡人奔赴象牙塔時,陳雪月懷揣200元,只身來到北京。那年冬天,為了拜在皮影大師周樹飛的門下學習皮影知識,她在師傅家門前站了四天。周師傅起初不愿意收她,是因為雕刻皮影辛苦枯燥,難學,又不被人們重視,怕她半途而廢。后來見這個女孩韌性十足,終于被她感動。
每當說起北漂路上淬煉的11年,陳雪月感慨萬千。她曾經(jīng)連續(xù)一個月只吃土豆、地瓜、白菜,曾經(jīng)因為腦缺氧住進了醫(yī)院;有一次,她和師傅師娘的“家”被房東收回,當晚沒地方住,最后在南鑼鼓巷找了一間15平方米的地下室……但年輕的陳雪月覺得,為傳承皮影技藝,付出多少辛苦都值得。2010年,周師傅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jié)開幕式,他帶陳雪月同去,在現(xiàn)場演示電影的演變過程時,第一個就是皮影戲,因為它是電影的起源。
在北京的那些年,天資聰穎的陳雪月學會了雕刻、表演?;氐缴蜿柡?,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奉天皮影,在第二位師傅宋國超的幫助下,她每年都在各個社區(qū)惠民演出10余場。她代表中國匠人,先后前往加拿大、保加利亞,參加中國文化民俗展示。十幾年奔波,陳雪月似乎忘記了與大學擦肩而過的往事。直到2017年,有個國家級基金項目,在全國挑選20人,贊助他們?nèi)ミ|寧師范大學進修數(shù)字皮影,陳雪月入選。學習中,因為電腦技能零基礎(chǔ),她感覺特別難,情不自禁就哭了。她后悔當年沒讀大學,不然數(shù)字皮影豈不是小case?哭過之后,陳雪月很快釋然并順利拿到證書,她說在社會這所大學中學到的東西,遠比在校園學到的豐厚。
2021年5月,陳雪月獲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眼下,她最渴望的是把奉天皮影搬上大劇院。她期待回到姥爺堅守了50年的大本營,把奉天皮影的大旗再樹起來。
(田龍華摘自微信公眾號“遼寧青年雜志”)
【觀點速用·堅守】陳雪月撕掉了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也撕掉了一個安穩(wěn)和妥當?shù)奈磥?。她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荊棘叢生的小路,憑借著滿腔的熱愛和韌勁,經(jīng)歷了漫長的艱辛和堅守,她留住幾代人的故事,也留住了中華民間文化的一段歷史。
(特約教師 李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