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花
統(tǒng)編本教材的每個習作單元都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某一方面的習作能力,由“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組成,各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出單元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五個部分中,“精讀課文”在理解內(nèi)容、積累語言方面不做過多要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為習作提供了具體思路和表達方式?!傲曌骼摹敝苯泳劢褂趩卧磉_訓練要素,“交流平臺”是對本單元的習作方法與策略進行梳理和歸納。“初試身手”則提供一些片段練習或?qū)嵺`活動,讓學生用所學方法進行練筆。整個習作單元教學呈現(xiàn)梯度性,便于學生更好地練習、模仿、習作。
一、運用“交流平臺”,梳理表達方法
l.聯(lián)系精讀課文概括提煉
以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在教學完精讀課文《太陽》第1-3自然段后,抓住“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體會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同時,教師適時抓住生活中常見的地標建筑電視塔,出示圖片及資料,讓學生抓住特征,及時概括出電視塔的特點——高和大。
本單元的習作是“介紹一種事物”讓學生選擇一種感興趣的事物細致觀察,并查找相關(guān)資料。習作要求:“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試著用上恰當?shù)恼f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苯處煾鶕?jù)學生的喜好,設計了“介紹一種美食”的習作教學,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之后提煉介紹內(nèi)容:美麗的色澤、誘人的香味、難忘的味道、精巧的做法、獨特的文化、深遠的影響等。在介紹之前,教師可出示范例,讓學生感受說明方法的重要性,如“一盤芝士牛扒出爐了,它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和“一盤芝士牛扒出爐來,不見其影但聞其香。與披薩的單一香味不同,它的香味更富有層次感,一股帶著芝士味與牛肉味的渾厚鮮香霸道地傳人鼻腔,一股濃郁的香味暴風驟雨般地席卷著你的嗅覺,撩撥著你的味蕾”。采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芝士牛扒的美味。接下來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他們會得心應手。
2.分享學習體會指導運用
“精讀課文”給習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架?!敖涣髌脚_”讓學生明白說明性文章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學完精讀課文后,才能明白“初試身手”環(huán)節(jié)更能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習作能力,適時指導,如在寫地標性建筑電視塔時,部分學生只會拿書上的內(nèi)容照搬照抄,那就失去了練習的必要。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模仿。
教師在習作指導中要有針對性。對習作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指導他們?nèi)绾斡^察,幫助學生了解習作的方法,指導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習作。而針對寫得比較好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朗讀自己的練筆,介紹經(jīng)驗,讓其他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
3.結(jié)合練筆經(jīng)驗深化理解
有了“初試身手”電視塔的小練筆之后,再進行《白鷺》的改寫,學生的練筆中有了更多創(chuàng)造性成分。把散文改為說明文,需要使用更多的說明方法,所以學生要在深人體會說明方法作用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白鷺的外貌描寫會更加細致鮮明。通過對《白鷺》的改寫,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小練筆:“選擇身邊的一個事物,嘗試運用學到的多種說明方法?!边@樣遞進式的層層指導,學生的習作自然會更加順暢。
二、圍繞“初試身手”,展開實踐探究
l.嘗試運用,自主表達
以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教學如何把人物寫具體、寫生動。兩篇精讀課文《人物描寫一組》和《刷子李》都是非常好的范例。在教學《摔跤》一文時,通過對小嘎子的一系列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他的聰明機智;面對小嘎子的一連串進攻,小胖墩兒顯得很機靈,這篇精讀課文運用動作分解的方法,寫出了人物的特點。學到這里,筆者適時出示一幅投籃圖,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說一段話:“他( )著腰,籃球在他的手下( ),兩眼( ),尋找‘突圍’的機會。突然他加快步伐,一會兒( ),一會兒( ),( )了兩層防線,來到籃筐下,一個( ),轉(zhuǎn)身( ),籃球在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線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內(nèi)。”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暢所欲言。人物投籃的帥氣動作,通過學生的表達變得連貫生動。學生逐漸掌握了仔細觀察、準確用詞的學習方法,這樣讓學生“先說后寫”,再完成“初試身手”,“觀察一個同學的課間十分鐘,抓住動作寫出特點”便更加有的放矢。
2.診斷評改,解決問題
從學生交流的投籃畫面中,一個灌籃高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但對動詞的正確使用還需要探討,如是“兩眼緊盯著球”還是“兩眼滴溜溜地轉(zhuǎn)”。課上展開了討論,最后討論出“兩眼滴溜溜地轉(zhuǎn)”更形象,因為眼睛一直跟著籃球在轉(zhuǎn)動,這樣更真實。最后通過全班討論得出;住寫人物形象時,用詞一定要準確,并且要巧用修辭手法,這樣的人物描寫才更生動。
在教學《刷子李》后,學生明白了捕寫人物要抓住典型事例,具體寫出特點叫作正面描寫,如寫刷子李技藝高超,主要抓住相關(guān)句子讓學生感受到刷子李“效果之奇”“規(guī)矩之奇”“動作之奇”。而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動,則間接寫出刷子李技藝高超,這叫作側(cè)面描寫。為此,教師設計讓學生觀看短視頻后進行練筆,視頻中的老大爺是頂球的高手,一個手就能讓籃球在拇指上轉(zhuǎn)動不已。這樣的練筆設計,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使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抓住周圍人物的反應,利托出老大爺?shù)募妓嚫叱?,在多次練筆后,學生的習作能力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3.分析比較,掌握方法
“精讀課文”讓學生習得習作方法,再進行“初試身手”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感知寫人的基本方法。習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和《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讓學生懂得寫人物要抓住鮮明的特點,正面與側(cè)面捕寫相結(jié)合,才能把人物寫具體。最后進行習作“形形色色的人”,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事例不具體的現(xiàn)象,教師應及時點拔,讓學生掌握習作方法。
三、借助“習作例文”,進行模仿借鑒
l.學習觀察的角度,積累習作素材
以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習作例文《頤和園》按照游覽的順序?qū)懗隽祟U和同之美,《七月的天山》也寫出了天山之美,但作者觀察的角度是不同的。《頤和園》作者身在頤和園,看到不同的景點,匯成這美麗的頤和園,“抬頭一看”和“往下看”可以看出作者觀察角度的變化。而《七月的天山》抓住七月這特有的時間段,寫出了在天山的映襯下,各種景物之美,但萬變不離“天山”。第2自然段中,作者抓住“雪峰一雪水―溪流”,可以看出作者是從上到下的觀察角度。模仿雖然是學習的必由之路,給學生安排一些直接模仿的訓練是可以的,然而不能讓學生只讀一些與自己的習作水平不相上下的文章,那樣沒柏益處。兩篇習作例文從不同的視野角度寫出景物之美,讓學生很好地積累了習作素材。
2.了解表達的順序,指導擬寫提綱
雖然習作例文都是按照游覽順序來寫的,但作者的表達順序是不相同的?!额U和園》追隨作者的行蹤“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上―昆明湖”來寫頤和園,而《七月的天山》則按照“走進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處”來寫天山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練習寫景作文時,可以先畫出思維導圖或?qū)懗鲇斡[提綱,厘清思路,再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寫出其特點。
3.閱讀批注和問題,有所啟發(fā)借鑒
教學“習作例文”,也要關(guān)注旁邊的批注和問題。如《頤和園》第2自然段旁邊的批注:“‘來到有名的長廊’,交代了游覽的地點?!痹偃纾骸啊咄觊L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過渡很自然。”讓學生明白在寫景文中用上過渡句,使景物的轉(zhuǎn)換更加自然。再如:“湖面靜得像一面鏡子,游船在湖面上慢慢劃過,多美的畫面!”“野花像錦緞、像霞光、像彩虹,真美呀!”這些批注,讓學生明白寫景要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更能寫出景物之美。
統(tǒng)編本教材習作單元的五個部分,都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助學系統(tǒng)。在教學時,教師應加強與閱讀教學、習作教學的整合,巧妙穿插,有重點地幫助學生搭設習作支架,突破習作難點,從“小試牛刀”到“大顯身手”,逐步攀升,從而輕松順利地完成習作任務。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掘港小學)
責任編輯
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