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春
摘 要 以楊樹良種渤豐3號楊為試驗材料,設置1.2、1.4和1.6 m 3種截干高度處理,以整株為對照,開展了楊樹造林試驗,調查了4個處理的成活率、樹高、胸徑等指標的差異,結果表明:渤豐3號楊1年生苗以1.4 m的截干高度造林,成活率最高,樹高和胸徑生長量最大。
關鍵詞 渤豐3號楊;截干造林;成活率;生長量
中圖分類號:S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6.014
Abstract Taking ?P. × Euramericana ‘ Bofeng 3’ as the test material,three types of stem-cut height treatments of 1.2,1.4 & 1.6 m were set up,with the whole plant as a control,a poplar afforest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The differences in the survival rate,tree height,DBH &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four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nual seedlings of ?P. × Euramericana‘ Bofeng 3’ planted at a stem-cut height of 1.4 m,and the survival rate,tree height and DBH are the largest.
Key words ?P. × Euramericana ?‘Bofeng 3’;stem cutting;survival rate;growth
楊樹是速生樹種,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用途廣、經濟價值高等特點,為我國主要造林樹種。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楊木工業(yè)用材的需求量增大,市場上楊木供不應求[1]。現階段,楊樹造林有多種方式,如整株造林、根樁苗造林和截干造林等。截干造林就是截去部分苗干的造林方法,截干造林一般選擇在春季進行[2]。截干造林對苗木要求較高,苗木最好選用1年生的合格苗,地徑大于3.5 cm,截干時切口成平面;同時要切除苗干全部側枝。苗木截干后,要在水池中浸泡24 h增加苗干含水量。為了截干苗保濕,防止蒸發(fā),可用乳膠漆涂抹截干切口部位,造林前應迅速運到造林地,進行栽植。本文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對造林苗的成活率、樹高、胸徑等指標的影響,從而選擇最佳造林截干高度[3]。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錦州市凌海市大凌河林場,地理坐標40°48′—41°26′ N,120°42′—121°45′ E,土地總面積2 495 km2。大凌河林場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8.0~8.7 ℃,年降水量550~620 mm,無霜期160~180 d;土壤類型為沙土壤土,有機質含量0.3%~2.1%,全鉀2.3%,全磷0.3%~0.6%,地下水位4.5~5 m,pH7.2~8.7,適合楊樹生長。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的楊樹為1年生渤豐3號楊 (Populus×euramericana ?‘Bofeng3’),屬歐美楊,具有典型的歐美楊形態(tài)特征,樹干通直,窄冠,速生,抗寒、抗病蟲性強,適宜遼西地區(qū)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微酸、微堿的土壤均能種植[4]。該品種為我國東北西南部環(huán)渤海地區(qū)楊樹優(yōu)良紙漿材新品種。
2.2 試驗設計
試驗選用4種截干高度:整株-CK;A1-1.2 m;A2-1.4 m;A3-1.6 m,2次重復,造林株行距為4 m×6 m,每個處理30株,每個重復120株。
2.3 試驗方法
于2019年3月造林,5月對4個處理的造林苗木進行成活率調查,2019年11月和2020年11月2次調查樹高和胸徑值。
2.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使用Excel2003繪圖。
3 結果與分析
3.1 截干造林對成活率的影響
采取全株調查方式,記錄死亡株數和成活株數,計算成活率[5],詳見表1。
由表1可見,每個處理240株,A1、A2、A3成活率均比對照高,其中,A1成活率比對照提高了19個百分點,A2比對照提高了28個百分點,A3比對照提高了13個百分點。在4個處理中,A2與對照相比成活率提高最大,方差分析差異顯著( P <0.05)。
3.2 截干造林對樹高的影響 ? 由圖1分析得知:造林后第1年生長季末調查,其中,A1與CK相比提高12.6%,A2與CK相比提高28%,A3與對照相比提高了8.7%。造林后第2年生長季末調查,A1與CK相比提高14.7%,A2與CK相比提高24.7%,A3與對照相比提高了9.1%。
造林時對苗木進行截干處理可以起到減少苗木失水的作用,對提高楊樹造林成活率有一定效果。春季或秋季造林時氣溫變化引發(fā)地溫波動致使根系活動遲緩,擾亂苗木地上地下兩部分的生理協調性,造林時不進行截干處理從而使造林苗吸收水分不足,而苗干蒸發(fā)失水速度較快,致使根部水分缺失,截干能夠避免外部環(huán)境負面影響從而提高造林成活率。本試驗以渤豐3號楊為試驗對象,開展了截干高度分別為1.2、1.4和1.6 m和不截干4個處理的造林試驗,結果表明:4個不同處理中截干高度1.4 m的成活率、樹高生長量和胸徑生長量均高于其他處理,綜合優(yōu)選1.4 m為最佳造林苗截干高度。
參考文獻:
[1] 王宏偉.淺談提高造林技術的綜合措施[J].山西林業(yè),2019(S1):19-20
[2] 龐忠義.楊樹截干造林追施氮肥對地徑和苗高生長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18(4):49-50
[3] 李上前.檫木截干造林存活率與生長研究[J].綠色科技,2020(21):95-96,99
[4] 柯福超.營林生產中抗旱造林技術與實施路徑探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9(9):223
[5] 茍惠榮,陶潔,張明華,等.刺梨截干造林技術初探[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8(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