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誠志 龐 宇 李 浩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電力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近年來,因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布不均,且人類社會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逐漸升級。為了解決水資源的相關問題,近年來我國建設了南水北調工程、膠東引黃調水工程、引漢濟渭工程等長距離輸水工程。當前,由于有壓管道輸水方式損耗小、受污染程度小,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延安黃河引水工程等[1]。當前,調水工程規(guī)模日益增大,輸水設計揚程也日益升高,水錘防護也提高了困難程度,從而導致水錘更容易產生,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事故,如管線爆裂、水力部件損壞等,對于高揚程有壓輸水管線存在著嚴重的安全生產隱患。高揚程有壓輸水工程具有輸水管線陡峭、易產生水錘的特點,對輸水安全性要求極高,需要高度重視高揚程有壓管道的安全隱患[2]。
對于高揚程有壓輸水工程,空氣罐是一種有效的水錘防護措施[3]。通??諝夤拊O置在水泵后設置的液控蝶閥或止回閥后,在水泵正常工作時,管線中的內水壓力將空氣罐中的空氣進行了壓縮,在罐中的水和空氣因密度不同而分層,上層為空氣,下層為水[4]。當水泵抽水斷電或因其他原因停泵,管線中的壓力迅速降低,空氣罐內空氣因管道壓力降低而膨脹,將下層水壓入管線中,從而起到防止水錘的作用;當泵出口閥門快速關閉,管線壓力迅速上升,管線水流壓入空氣罐中,空氣罐中空氣壓縮,使管線中壓力減低,起到保護管線的作用[5,6]。
本研究的輸水形式為泵站加壓輸水,水頭損失主要為沿程水頭損失。恒定流計算采用有壓管道恒定流基本方程——伯努利能量方程開展,控制方程如下:
式中:z 為位置水頭,P 為壓力水頭,g 為重力加速度,v 為水流流速,hw為水頭損失。為了計算的準確性,計算中同時考慮管徑變化和彎管處等局部水頭損失帶來的影響,并按一定的系數折算成沿程水頭損失。
1.1.1 沿程水頭損失計算
管道中水流雷諾數Re=vd/v》2300,處于紊流阻力平方區(qū),沿程水頭損失按達西- 魏斯巴赫公式計算,即
1.1.2 局部水頭損失計算
式中:hf為局部水頭損失,ζ 為水頭損失系數,該值可通過參考相關規(guī)范或試驗得到。
描述任意管道中的水流運動狀態(tài)的基本方程為:
式中:
H——測壓管水頭;Q——流量;
D——管道直徑; A——管道面積;
t——時間變量; a——水錘波速;
g——重力加速度;x——沿管軸線的距離;
f——摩阻系數; β——管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對于長度L 的管道A-B,可建立如下特征相容方程:
其中:△t——計算時間步長;
ΔL——特征線網格管段長度;
k——特征線網格管段數;
R——水頭損失系數。
式(6)、(7)均只有兩個未知數,將其分別與A、B 節(jié)點的邊界條件聯(lián)列計算,即可求得A、B 節(jié)點的瞬態(tài)參數。
某西南城市高揚程有壓輸水工程是由進水池、管線、高位水池、泵站組成。進水池最高/設計運行水位:1020.40m,最低運行水位:1017.88m;泵站出水口新建高位水池,壓力鋼管進入高位水池采用淹沒出流方式。出水管中心高程:1625.55m;高位水池特征水位為:最高/設計運行水位:1625.25m,最低運行水位:1623.07m。泵站設計流量250m3/h,特征揚程:最高幾何揚程607.37m,設計幾何揚程604.85m,最小幾何揚程602.67m。水泵幾何參數如下:型式為臥式多級離心泵,級數為9 級,設計流量125m3/h,設計揚程642m,設計點效率70.75%,額定轉速2980r/min,水泵轉動慣量(有水)1.5kg.m2,水泵臺數3 臺(2 主1備)。配套異步電動機(空冷方式),功率為450kW,轉速為2980r/min,電壓為10kV,電機轉動慣量(有水)為7kg m2,泵后設置止回閥。本工程管線高程圖如圖1 所示。
圖1 管中心線高程圖
為詳細分析空氣罐在高揚程輸水線路中的作用,需對本工程最不利工況進行過渡過程的計算分析,即針對本工程雙機運行工況,開展最大揚程典型工況的過渡過程計算分析。
本過渡過程研究采用AFT-impulse 軟件進行建模及計算。根據本工程輸水線路供水系統(tǒng)圖和線路布置圖,討論最不利工況,即針對最大揚程無調壓措施情況下兩臺水泵同時事故停機工況,開展水力過渡過程計算分析,計算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最大揚程無調壓措施兩臺水泵同時事故停機管線內水壓力包絡線
事故停泵過程中,管道系統(tǒng)中瞬時最大壓力不應大于工作壓力的1.3 倍~1.5 倍,管線沿線負壓不低于-2m,水泵最大反轉轉速不能超過額定轉速的1.2 倍,且超過額定轉速的持續(xù)時間不超過2min。從結果可以看出,在最大揚程兩臺水泵同時事故停機工況下,本工程輸水線路出現(xiàn)較嚴重負壓,內水壓力最小值為-31.29m,不滿足最小內水壓力控制要求;內水壓力最大值為714.59m,滿足最大內水壓力控制要求;因泵后設置止回閥,水泵未發(fā)生反轉。沿線最小壓力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需要增設水錘防護措施。
在最大揚程工況下,兩臺水泵同時事故停機工況時,本工程輸水管路沿線出現(xiàn)嚴重負壓,需要設置平壓措施。根據本工程的特點,重點開展空氣罐水錘防護方案的優(yōu)化分析。經大量優(yōu)化計算分析,針對本工程空氣罐水錘防護方案如下:設置參數相同的空氣罐1 個,設置位置為樁號為6+646.18,具體參數見表1,其過渡過程計算具體結果如圖3 所示。
圖3 最大揚程空氣罐防護兩臺水泵同時事故停機管線內水壓力包絡線
表1 空氣罐體型參數表
從計算結果得出,在最大揚程兩臺水泵同時事故停機工況下,沿線最大內水壓力出現(xiàn)在樁號0+273.04 處,為746.03m,滿足最大內水壓力控制要求;沿線最小內水壓力出現(xiàn)在樁號7+137.58 處,為1.79m,滿足最小內水壓力控制要求;因設置止回閥,水泵不發(fā)生反轉,滿足管線運行要求。
4.1 對于高揚程有壓輸水工程,在無調壓措施的情況下,水泵機組抽水斷電,管線中極易產生負壓,尤其在管線末端和高程變化大的管線處,通常出現(xiàn)較大的負壓,需對該工程供水系統(tǒng)設置調壓措施,以保證在水泵機組抽水斷電時,管線能安全穩(wěn)定運行。
4.2 高揚程有壓輸水工程中,泵出口設置止回閥等閥門的基礎上,在適當的位置加入空氣罐作為水錘防護措施,可以有效的減小負壓的產生和正壓的升高,同時保證了水泵機組反轉時間減小甚至不發(fā)生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