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娜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是常數(shù))是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a、b、c是常數(shù))當(dāng)y=0時的特殊情況,因此,我們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時,有時需要借助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來解決問題。
【閱讀材料】在實際問題中有時只需要求得方程的近似解,這個時候,我們通常利用函數(shù)的圖像來完成。如,求方程x2-2x-2=0的實數(shù)根的近似解,觀察函數(shù)y=x2-2x-2的圖像,如圖1:發(fā)現(xiàn)當(dāng)自變量x=2時,函數(shù)值y=-2<0,點(2,-2)在x軸下方;當(dāng)自變量x=3時,函數(shù)值y=1>0,點(3,1) 在x軸上方。因為拋物線y=x2-2x-2是一條連續(xù)不斷的曲線,所以拋物線y=x2-2x-2在2 進一步,我們?nèi)?和3的平均數(shù)2.5,計算當(dāng)自變量x=2.5時,函數(shù)值y=-0.75<0,點(2.5,-0.75)在x軸下方,由此可知,方程的這個根在2.5與3之間,可以取它們之間任意一個數(shù)作為近似解,該近似解與真實值的差都不會大于3-2.5=0.5。 重復(fù)以上操作,隨著操作次數(shù)的增加,根的近似值會越來越接近真實值。 【問題】用以上方法求方程x2-2x-2=0小于0的解,且使所求的近似解與真實值的差不超過0.3,該近似解為__________。 【解析】觀察函數(shù)y=x2-2x-2的圖像,發(fā)現(xiàn):當(dāng)自變量x=0時,函數(shù)值y=-2<0,點(0, -2)在x軸下方;當(dāng)自變量x=-1時,函數(shù)值y=1>0,點(-1,1) 在x軸上方。因為拋物線y=x2-2x-2是一條連續(xù)不斷的曲線,所以拋物線y=x2-2x-2在-1 我們?nèi)?1和0的平均數(shù)-0.5,計算當(dāng)自變量x=-0.5時,函數(shù)值y=-0.75<0,點(-0.5, -0.75)在x軸下方,所以方程的這個根在-1與-0.5之間,可以取它們之間任意一個數(shù)作為近似解,該近似解與真實值的差都不會大于0.5。再求-1和-0.5的平均數(shù)-0.75,計算當(dāng)自變量x=-0.75時,函數(shù)值y=0.0625>0,點(-0.75, 0.0625)在x軸上方,所以方程的這個根在-0.75與-0.5之間,可以取它們之間任意一個數(shù)作為近似解,由-0.5-(-0.75)=0.25<0.3,即該近似解與真實值的差都不會大于0.3。 所以在-0.75與-0.5之間任意一個數(shù)都可以作為近似解,如-0.7。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讀懂題意,閱讀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利用函數(shù)圖像,從中獲取信息,從兩點逐步逼近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積累此經(jīng)驗,我們就可以在以后的學(xué)習(xí)中解決類似的問題。 變式1 在利用圖像法求方程x2=x+3的解x1、x2時,下面是四名同學(xué)的解法。 甲:函數(shù)y=x2-x-3的圖像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 乙:函數(shù)y=x2與y=x+3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 丙:函數(shù)y=x2-3與y=x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 丁:函數(shù)y=x2+1與y=x+4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 你認為解法正確的同學(xué)有__________。 【解析】方程x2=x+3的解為x1、x2,即方程x2-x-3=0的兩個根為x1、x2。 甲:函數(shù)y=x2-x-3的圖像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即方程x2-x-3=0的兩個根為x1、x2,故甲正確; 乙:函數(shù)y=x2和y=x+3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即方程x2=x+3的兩個根為x1、x2,故乙正確; 丙:函數(shù)y=x2-3和y=x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即方程x2-3=x的兩個根為x1、x2,故丙正確; ?。汉瘮?shù)y=x2+1和y=x+4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是x1、x2,即方程 x2+1=x+4的兩個根為x1、x2,故丁正確。 故答案為甲、乙、丙、丁。 變式2 下表給出了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自變量x與函數(shù)值y的部分對應(yīng)值。那么方程ax2+bx+c=0的一個根的近似值可能是( )。 [x … 1 1.1 1.2 1.3 1.4 … y … -1 -0.49 0.04 0.59 1.16 … ] A.1.08 B.1.18 C.1.28 D.1.38 【解析】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x=1.1時,y=ax2+bx+c=-0.49;x=1.2時,y=ax2+bx+c=0.04。所以拋物線y=ax2+bx+c與x軸的一個交點在點(1.1,0)和點(1.2,0)之間,更靠近點(1.2,0),所以方程ax2+bx+c=0有一個根約為1.2。故選B。 變式3 二次函數(shù)y=-x2+mx的圖像如圖2所示,對稱軸為直線x=2,若關(guān)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t=0(t為實數(shù))在1 【解析】根據(jù)對稱軸為直線x=2,即[-m2×(-1)]=2,解得m=4,所以二次函數(shù)表達式為y=-x2+4x。 當(dāng)x=1時,y=3;當(dāng)x=2時,y=4;當(dāng)x=5時,y=-5。 結(jié)合圖像,如圖3,因為一元二次方程 -x2+mx-t=0的解就是拋物線y=-x2+mx與直線y=t在1 -5和直線y=4之間(包括直線y=4),所以-5 變式4 方程x2+3x-1=0的根可看作是一次函數(shù)y=x+3的圖像與反比例函數(shù)y=[1x]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biāo),那么用此方法可推斷出方程x3-x-1=0的實數(shù)根x0所在的范圍是( )。 A.-1 C.1 【解析】所給方程x3-x-1=0是一元三次方程且x≠0,兩邊都除以x得方程x2-1[-1x]=0,即x2-1=[1x],所以它的根可視為二次函數(shù)y=x2-1和反比例函數(shù)y=[1x]交點的橫坐標(biāo)。 當(dāng)x=1時,x2-1=0,[1x]=1,交點在x=1的右邊;當(dāng)x=2時,x2-1=3,[1x]=[12],交點在x=2的左邊。又因為交點在第一象限,所以1 變式5 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px+q(p、q為常數(shù),Δ=p2-4q>0)的圖像與x軸相交于A(x1,0),B(x2,0)兩點,且A,B兩點間的距離為d。通過研究其中一個函數(shù)y=x2-5x+6及圖像(如圖5),可得出表中第2列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y=x2+px+q y=x2-5x+6 y=x2[-12]x y=x2+x-2 p -5 [-12] q 6 -2 Δ 1 [14] x1 2 -2 x2 3 [12] d 1 3 ] (1)在表內(nèi)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的數(shù); (2)根據(jù)上述表內(nèi)d與Δ的值,猜想它們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再舉一個符合條件的二次函數(shù),驗證你的猜想; (3)對于函數(shù)y=x2+px+q(p、q為常數(shù),Δ=p2-4q>0),是否存在(2)中的關(guān)系?請證明你的猜想。 【解析】(1)第三列q=0,x1=0,d=[12];第四行p=1,Δ=9,x2=1。 (2)猜想:d2=Δ。 例如:y=x2-x-2中,p=-1,q=-2,Δ=9。 由x2-x-2=0,得x1=2,x2=-1,d=3,d2=9, ∴d2=Δ。 (3)存在。 證明:令y=0,得x2+px+q=0。 ∵Δ>0,設(shè)x2+px+q=0的兩根為x1,x2,則x1+x2=-p,x1·x2=q,d2=([x1-x2])2=(x1-x2)2=(x1+x2)2-4x1·x2=(-p)2-4q=p2-4q=Δ。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