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勇麗,羅瑩瑩,張偉嫻,陳雯雯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六科,廣東 廣州 510510)
腦梗塞后遺癥是腦梗塞未徹底治愈出現(xiàn)的一種后續(xù)病癥,患者通常在患病1年后會出現(xiàn)語言障礙、口眼歪斜癥狀。臨床調(diào)查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患有腦梗塞后遺癥的患者較之腦梗塞明顯居多,這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構成較大威脅。治療的同時,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具有較大的幫助[1]。本研究為加速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的病情好轉,為納入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的護理,對比護理效果,護理報道發(fā)布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90例患者自愿參與,均分為對照與觀察組各45例,前者平均年齡(62.12±3.25)歲,后者平均年齡(65.54±3.26)歲,患者資料完整且具有均衡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予以普通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病情的嚴密監(jiān)測,指導患者科學飲食。
觀察組予以循證心理護理,具體包括:
(1)心理評估
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患者內(nèi)心的心理活動,盡早發(fā)現(xiàn)患者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根據(jù)患者的心理活動評估患者的心理,嚴密觀察患者心理出現(xiàn)的波動與變化,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與家屬普及腦梗塞后遺癥方面的知識,說明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心理支撐與勸導,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為患者講述成功的治療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樂觀面對疾病。
(2)組織患者學習疾病知識
定期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學習腦梗塞后遺癥、肢體功能訓練等相關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腦梗塞后遺癥的病因,以及腦梗塞后遺癥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另外,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相應的支持。
(3)聆聽與共情
護士應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多聆聽患者內(nèi)心的聲音,學會與患者共情。聆聽與共聽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也屬于一種能力。
(4)放松訓練
為輕度負面情緒患者可實施放松訓練,放松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患者穩(wěn)定情緒,消除患者身體上的疲勞,振作患者的精神,改善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護理人員可為輕度負面情緒患者選取輕柔的音樂進行播放。還可指導患者進行一些放松訓練,如:指導患者做仰臥起坐,每做一次進行一次深呼吸,幫助患者減輕負面情緒。
(5)認知功能鍛煉
護士可幫助患者訓練患者的認知功能,從注意力、記憶力、處理問題能力方面鍛煉患者的記憶力。還可邀請治療師引導患者學習簡單的詩詞,要求患者學會背誦詩詞,對患者的記憶時間與背誦準確度展開評估,集中患者的注意力。治療人員還可為患者設置聽口令由患者拍手,還可為患者設置問題一引導其解決。還可為患者準備一張報紙,由患者從報紙中找到指定信息,記錄患者耗費的時間。治療人員還可為患者建立模型,要求患者對同類型物品加以歸類,對患者的表現(xiàn)展開評估。
(1)觀察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護理2個月后,運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MSE)分析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主要從記憶力、注意力、定向力進行判斷,總分2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精神狀況越好。(2)運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數(shù)高低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呈正比。
在SPSS 20.0系統(tǒng)中輸入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s),行t,x2檢驗。P<0.05存在明顯差異。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為(19.8±0.6)分,對照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為(9.5±0.6)分,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429,P<0.05)。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 ±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 ±s,分)
組別 例數(shù) SF-36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5 60.3±2.3 90.6±1.3對照組 45 61.2±0.3 80.3±2.6 t 2.603 23.769 P 0.005 0.000
腦梗塞又叫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一般腦梗發(fā)生后經(jīng)過3個月的積極治療,仍然遺留有失語、言語含糊不清、口角歪斜、偏身的麻木無力、飲水嗆咳、吞咽困難、聲音嘶啞,以及血管性癡呆等癥狀,稱之為腦梗死后遺癥。腦梗塞后遺癥好發(fā)于年齡較大者,患者心理上容易滋生負面情緒[2]。因此,治療的同時,必要的護理在臨床上意義重大。
循證心理護理是建立在對患者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所開展,治療人員需在掌握患者人格、文化與偏好的狀況下,有針對性的為患者展開心理護理。因此,護理人員需具備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把握患者的臨床狀態(tài),與病患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選取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患者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預估,熟練的啟動護理方案。做好患者病情的監(jiān)控工作,適當對患者的病情做好調(diào)整[3]??傮w而言,循證護理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挖掘患者的個體心理特點。與患者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價值觀、愛好、信仰等,從側面了解患者期望的治療,有計劃的為患者護理。了解患者身處的文化環(huán)境與家庭結構,這些對患者而言均是確切的文化因素,患者很容易置入其中難以改變。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循循善誘,引導患者糾正不良的觀念,將患者的思想拉回正軌。
循證心理護理在實施期間,先對患者的心理做好評估工作,在充分了解患者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基礎上,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4-5]。這一護理主要依靠護理人員超強的洞察能力與較強的職業(yè)能力,為患者的負面情緒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排解患者的心理不安。護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比較,觀察組明顯較高;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SF-36)比較,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為腦梗塞后遺癥患者應用循證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