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晴,周 姍,劉 娜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300)
鼻腔鼻竇組織作為人體上氣道十分重要的生理結構,可能出現多種腫瘤,在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和放療治療結合的方法治療,需要更加清晰認識到腫瘤特征以及病理特點,才能實現徹底治愈[1]。為全面分析患者病理學組織特點以及臨床特點,本文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隨機選取137例患者展開分析。
選取我院1 3 7例患者,男/女:6 2/7 5,年齡(49.86±5.72)歲?;颊咧g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含有76例上皮組織源性腫瘤,19例軟組織源性腫瘤,42例其他組織源性腫瘤。
收集患者病歷資料,調查統(tǒng)計患者腫瘤位置、病理構成以及臨床特點,回顧性分析患者病理特點以及臨床特點。
使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加以處理,用 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被覆上皮來源5 5例(7 2.4%)。涎腺來源2 1例(27.6%)。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上皮組織源性鼻腔鼻竇腫瘤類別分析
血管瘤4例(21.1%),纖維瘤8例(42.1%),惡性黑素瘤2例(10.5%),淋巴上皮癌1例(5.3%),硬化性纖維肉瘤1例(5.3%),其他3例(15.8%)。詳見表2。
骨及軟骨來源16例(38.1%)。淋巴造血組織腫瘤20例(47.6%)。異位顱內腫瘤2例(4.8%),其他腫瘤4例(9.5%)。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診斷過程中發(fā)現,患者多受到經濟因素影響,造成糾正不及時,或者初診醫(yī)院缺少經驗和技術支持,造成活檢結果不準確,出現漏診或誤診的情況,沒有及時確診,影響到最佳就診時間,導致患者確診即為惡性腫瘤,腫瘤侵犯范圍相對較大。腫瘤原發(fā)位置從鼻腔、上頜竇、篩竇、額竇、蝶竇依次減小[2]。
表2 軟組織源性鼻腔鼻竇腫瘤類別分析
表3 其他組織源性鼻腔鼻竇腫瘤類別分析
由于鼻腔鼻竇腫瘤種類相對較多,按照腫瘤起源,將腫瘤分為上皮組織、軟組織、淋巴造血組織、軟骨組織以及異位顱內組織等幾種。
人體鼻腔鼻竇上皮組織可以分成小涎腺上皮以及被覆上皮,腫瘤可以被劃分為涎腺上皮和被覆上皮的腫瘤,本研究顯示,被覆上皮來源良性37例(67.3%),惡性18例(32.7%),共55例(83.3%)。涎腺來源良性11例(52.4%),惡性10例(47.6%),共21例(31.8%)。差異顯著(P<0.05)。原發(fā)位置位于被覆上皮數量較多,其中鼻腔外側壁最為常見,中鼻道為高發(fā)區(qū)域,在臨床診斷上需要加強注意,根據病理檢查結果才能最終確診。
軟組織源性腫瘤種類較多,隨著人們年齡增加,軟組織腫瘤發(fā)病率也出現上升趨勢。本研究顯示,血管瘤4例(21.1%),纖維瘤8例(42.1%),惡性黑素瘤2例(10.5%),淋巴上皮癌1例(5.3%),硬化性纖維肉瘤1例(5.3%),其他3例(15.8%)??梢娎w維瘤最為常見,其次是血管瘤,由于種類較多,確診難度相對較高。
其他來源腫瘤主要分為以下幾種:①骨及軟骨來源良性1 2例(7 5.0%),惡性4例(2 5.0%),共16例(38.1%)。在骨及軟骨源性腫瘤中額鼻管是常見病變區(qū)域,其次為額鼻管附近以及額竇口等位置,在鼻腔位置上原發(fā)的腫瘤相對較少,在臨床診斷上,還需要根據病理檢查結果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才能確診。②淋巴造血組織腫瘤良性1例(5.0%),惡性19例(95.0%),共20例(47.6%)。淋巴組織源性腫瘤在中青年中高發(fā),病變位置多位于面中部位,患者常出現發(fā)熱癥狀,需要根據鼻竇切除物的病理檢查結果,才能確診。
鼻腔鼻竇腫瘤治療主要采取手術切除治療,患者就診時常發(fā)現進入中晚期,結合化療、放療等措施集中治療。部分患者由于腫瘤過大,要在術前通過放療方法縮小腫瘤范圍,腫瘤周圍血管和淋巴相對閉塞,給手術治療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綜上所述,對于鼻腔鼻竇腫瘤患者,在治療時注意觀察患者臨床特征,提供有針對性地治療干預方法,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可提高治療效率,讓患者恢復健康,避免腫瘤重復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