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要:幼兒期是幼兒社會化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兒快樂的源泉,對幼兒良好人格的形成、價值觀念的構建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幼兒園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環(huán)境,我園作為西雙版納一所少數民族幼兒園,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化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化;少數民族;民間;游戲;發(fā)展
引言
陳鶴琴老先生曾經說過:“孩子是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可以給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維和健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梢娪螒蚴怯變荷钪胁豢扇鄙俚幕顒?,它帶給幼兒無窮的快樂,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相互模仿學習,盡情的扮演著自己的社會角色,為幼兒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西雙版納少數民族民間游戲,給我們的童年帶來過許許多多的樂趣,讓我們認識了自己、認識了他人,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等等。而幼兒正處于初始社會、養(yǎng)成社會行為和培養(yǎng)積極情感的最佳階段,因此,這些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對幼兒園社會化教育活動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一、少數民族民間游戲的特點
首先這些少數民族民間游戲來自西雙版納州各民族的生活和勞動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思想、語言、宗教等,因此具有較強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點;其次由于它的形式簡單、內容粗糙,因此具有易學、易會、易傳的特點;再次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的特點;還有材料簡單、易漫作;游戲不受時間、空間、場地、人數等條件的限制,這些特點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更好的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玩中有得、玩中有樂、樂中有學,使幼兒始終處在快樂之中,更好的促使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
二、民族民間游戲的社會性教育價值
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從幼兒教育角度來看,有助于幼兒動作、語言、感知、杜會性等的發(fā)展。在現代游戲中,幼兒的動作、語言、感知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但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所蘊涵的社會性教育是現代游戲不可比擬的。
(一)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親杜會行為的發(fā)展
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幼兒的同伴關系是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的。同伴關系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當幼兒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兒童就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體中的一員,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間建立深厚的感情?!?/p>
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大多是2人以上的游戲,如:哈尼族民間游戲“磨秋”,傣族民間游戲“孔雀舞”,布朗族民間游戲“布朗球”等。在民間游戲中幼兒與幼兒形成了游戲關系,從滿足了幼兒合群的需要。為了游戲的愉快進行,促使幼兒之間形成合作、謙讓、助人、分享、遵守規(guī)則等親社會行為,學習克服自私、自我中心、霸道、膽怯等不良行為。在民間游戲活動中,幼兒逐漸學會與人合作分享、協同幫助、放棄與服從、相互接納、理解寬容,養(yǎng)成了良好的責任感和集體。幼兒在同伴群中,學習和實踐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發(fā)展著自己的社會技能。同時,幼兒在進行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活動前,為了得到游戲伙伴,幼兒必須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無形中培了幼兒文明用語以及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認知發(fā)展
在少數民族民間游戲中包含了許多的自然以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如布朗族民間游戲“布朗球”中,球的制作過程,就是幼兒認識藤制品的過程。首先我們會邀請幼兒以及家長一同尋找藤條,然后把藤條進行浸泡、涼干,在把條剖削成厚薄均勻的條,并進行打光,最后編結成一圓球。幼兒制作藤球的過程,也是幼兒認知的過程。再如傣族游戲“打酸角籽”,決定先后順序是根據各自出的酸角籽而定。每次游戲幼兒都要數一數對方的籽數,這樣幼兒在游戲中認識了數以及數量。
(三)幼兒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積極情感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帶有一定的競爭性,這使幼兒在游戲中面臨著成功與失敗。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勝,他們能相互分享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還學會與人分享而當幼兒失利時,就會產生挫折感,但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深深吸引著幼兒,使他們能承受失敗和挫折給他們帶來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點,繼續(xù)參加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鍛煉了抗挫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三、運用和組織民間游戲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于民間游戲的獨有特點,因此在運用和組織上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在搜集、改編民間游戲時,應該注意游戲的科學性、教育性
由于少數民族民間游戲產生在民間,大多流行于口頭,既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因此在對搜集到的游戲素材進行改編時,對一些不符合時代精神、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地方要加以改進,針對幼兒發(fā)展需要重新編寫使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二)在組織幼兒開展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時,應該選擇具有針對性、靈活性和適度的游戲。在具體運用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時,應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身體狀況、不同時間、不同條件和幼兒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選擇適當的、不同內容的游戲,以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三)在選擇少數民族民間游戲時,應該注意安全性
有的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對抗性、競爭性。因此,在改編游戲時,應對玩法、動作、場地的選擇、操作材料的使用與制作等方面,應加強安全性的考慮,以免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生意外。
少數民族民間游戲作為我國優(yōu)秀民族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教育價值是不可低估的,充分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把其運用到幼兒園課程中,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我們所搜集的材料是原始的,但教育是靈活的;材料是舊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簡陋的,但教育是豐富的;材料是廉的,但教育價值是高的。
總之,幼兒民間游戲蘊含著的豐富的現代教育價值和發(fā)展?jié)摿?,值得我們運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02年9月
[2]《兒童游戲通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3]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4]《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體育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體委編2000年2月
[5]曾于欠劉星亮《民族傳統(tǒng)體育概論》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劉馨《幼兒體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