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噪聲環(huán)境。長期處于噪聲環(huán)境下,聽覺器官會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導致聽覺功能極度緊張、疲勞,聽力下降。而且,噪聲環(huán)境容易使人心情煩躁、失眠,導致血壓升高、心臟排出血液量減少,從而影響內耳供血,影響聽力。
合理使用耳機。不合理佩戴耳機,會對聽力造成嚴重的損傷。據相關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戴耳機聽長達1小時且音量超過89分貝的音樂,持續(xù)5年就可能永久喪失聽力。為預防聽力受損,使用耳機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佩戴耳機時應嚴格遵循“3個60”原則。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
(2)不要戴著耳機睡覺。睡覺過程中姿勢難以掌控,如果壓迫耳機會給脆弱的耳朵帶來物理傷害。
(3)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應避免使用耳機。如果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將耳機的音量調至最大音量的60%時,仍然聽不清楚耳機內的聲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避免使用耳機,否則會損傷聽力。
(4)佩戴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機。盡量少佩戴耳機,尤其是耳塞式耳機。如果要佩戴,可以選擇頭戴式降噪耳機。佩戴降噪耳機可以降低耳機音量,同時可減少外界噪聲,保護聽力。
忌濫用藥物。許多藥物包括抗生素及一些退燒藥、鎮(zhèn)痛藥等,都可能對特異性個體或敏感性個體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因此,如果要用藥,須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
勞逸結合。長時間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體處于疲勞狀態(tài)等都是耳聾的誘發(fā)因素。因此,為保護聽力,應勞逸結合。
采取正確的方式掏耳朵。耳道皮膚比較嬌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當,易造成外耳道損傷感染而造成癤腫,引起耳部疼痛、聽力減退。掏耳朵時應使用軟質棉棒,不要用使指甲、鐵簽等尖銳物,且深度不宜超過2厘米(一元硬幣的直徑約2.5厘米)。
減少負面情緒。研究發(fā)現(xiàn),生氣、憂郁、悲傷等負面情緒都可能誘發(fā)耳聾。因此,為有效保護聽力,應減少負面情緒。
戒煙限酒。相關研究表明,吸煙者聽力受損的概率比不吸煙者高15.1%;而被動吸煙者所受到的影響更大,聽力受損的概率比常人高28%。此外,長期受到過量酒精的刺激,耳部會出現(xiàn)發(fā)悶、發(fā)脹、突發(fā)性耳聾等情況,導致聽力受損。
打噴嚏時別捂住口鼻。人的咽部與中耳鼓室之間有一個咽鼓管,它維護著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打噴嚏時,如果捂緊嘴巴和鼻子,會使鼻部壓力增高,細菌、病毒就容易隨氣流由咽鼓管進入壓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急性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
不要吃得太“好”。大量攝入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是聽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這樣的飲食習慣會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fā)病率,進而對聽力造成損傷。據調查,在老年耳聾患者中,有70%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易導致耳蝸微動脈阻塞。同時,糖尿病也會加速耳蝸血管內皮增生,減少血液供應量,在缺血情況下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聽力下降。
開車、坐飛機時注意保護耳部。開車速度過快,風的噪聲可能超過100分貝,對聽力損傷很大。所以,開車時要關上車窗。此外,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劇烈變化的氣壓會對耳膜產生影響,輕則造成耳鳴,重則可能造成耳膜穿孔等,影響聽力。所以,坐飛機時,可以通過吞咽、咀嚼、打哈欠等方式使咽鼓管張開,以緩解耳部不適。
(江西? ?林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