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 錢凱華
廣大中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的風險時刻存在,識別運動風險并構建應對的實施路徑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響應國家相繼出臺的學校體育工作安全的條例和制度,也利于完善和強化學校體育運動風險的防范管理工作。
調查發(fā)現,學校體育運動存在的風險誘發(fā)因素主要有人為風險、場地器材風險、環(huán)境風險和管理風險。其中,人為風險比例最高,場地器材風險次之,環(huán)境風險第三,管理風險最后。
人為風險。首先是學生方面,由于學生生理遺傳、生長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都不同,其造就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特征也就千差萬別,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適應和承受能力也就各不相同。其次是學生對運動知識的掌握程度。對體育運動風險的識別與其對該運動的知識儲備成正相關。若不了解運動特征,直接參與就會增加運動傷害發(fā)生的概率。這個知識包括對該項目的特點、容易造成受傷的部位、體育環(huán)境以及自身身體機能的了解。最后是運動經驗。學生隨著年齡和心理的發(fā)展,對運動的目標需求也不同,若只憑以前的運動經驗,往往會忽略風險,比如增大了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加大了身體對抗程度等,都將增加運動傷害風險的發(fā)生。
從教師和家長方面來看,教師對體育運動安全負有直接的教育責任,若教學安排不合理,就會發(fā)生學生在課堂中的受傷事故。同時,安全教育還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若家長忽視,沒有正確引導孩子,那他們的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就會顯得淡薄,增加了運動風險的發(fā)生概率。
場地器材風險。主要涉及硬件方面,包含場地、場館和運動器材等。若場地和器材的質量不過關,再加上教學與訓練的高頻使用,都極易造成場地和器材的老化和損壞。若不及時更新維護,將對學生體育活動安全構成威脅。
環(huán)境風險。一是自然的天氣因素,酷暑、嚴寒等極端氣候對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有較大的安全影響,但出現的概率較小。二是社會環(huán)境因素,網絡構成的媒體環(huán)境影響著學生主觀認知的構建。同時,學生因為心理不成熟,在運動時強行模仿球星的高難度動作,或者攀比較量可能會演變成好勇斗狠,極易引發(fā)傷害事故。
管理風險。學校領導的重視,各項具體體育活動安全措施的實施,以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心都是減少和避免學生體育運動受傷的重要因素。若被忽略或敷衍了事,必然會引發(fā)學生的體育安全事故。因此管理是校園體育運動風險識別建立的前提和基礎。
協同理論源于希臘文“Synergetic”,意為“合作的科學”,是1977 年由德國理論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創(chuàng)立,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可被視為一種復雜的系統(tǒng)。校園體育運動的風險控制與防范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協同論就是探索復雜系統(tǒng)在發(fā)展過程中相關子系統(tǒng)各要素在整體系統(tǒng)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無序的混沌狀態(tài)逐步統(tǒng)一成為有序的協同狀態(tài),產生出大于各子系統(tǒng)效能之和的整體效能的研究。協同論的提出使其逐步成為研究和理解復雜系統(tǒng)的重要方法論。
校園體育運動風險協同應對的必要性。2015 年教育部出臺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中強調,要加強學校體育的安全工作。目前,各級各類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還存在許多現實問題,如管理不到位、設施不達標、監(jiān)督不嚴格、保障不完善、應對機制匱乏等。其根本原因就是校園體育運動安全工作內部與外部的目標、內容、路徑、載體等協同機制的缺乏。因此推進校園體育安全工作的多方協同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校園體育運動風險應對中協同化的特征。將校園體育的風險識別與應對看做一個大的系統(tǒng),其中包含若干個子系統(tǒng),蘊含共同的目標、系統(tǒng)的開放和機制保障。首先,協同論提出所有系統(tǒng)要進行協調整合,確立共同的目標。學校以育人為第一目標,前提就是要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開展的體育教學和活動都要圍繞此要求。其次,基于校園體育運動風險防范工作的復雜性,必然需要多部門與各方人員參與其中。各部門和人員要打破行政和行業(yè)藩籬,圍繞校園體育防范工作,進行相關資源與信息的共享,形成系統(tǒng)的開放和交流機制,從而推進校園體育運動風險防控工作的實施。最后,校園體育運動風險的防范需要協同運行的工作機制,才能保障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在這個有機整體中,通過國家教育部門的頂層設計與指導,各省市中層的方案實施和監(jiān)督評估,各類學校微層的具體執(zhí)行和反饋,在層層遞進的協同模式中,保障校園體育運動的安全開展。
目標協同。教育部門、各級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學生等參與主體都應樹立系統(tǒng)的校園體育運動安全意識,摒棄分散、被動的方式,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校園體育運動安全工作中。在“安全第一”的統(tǒng)一目標下,增強運動安全意識教育。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明確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與潛在風險,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降低運動傷害威脅。同時不斷強化學生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如重視并做好準備活動和運動后的拉伸。在同場競技活動中不追求過分激烈的對抗,在身體不適或疲勞時,能主動停止活動。各個主體對運動安全統(tǒng)一目標的認識和貫徹執(zhí)行將有利于學校體育運動工作安全開展。
制度協同。依據國家頒布的有關學校工作安全文件精神的指示,以教育部為引領,到省市各級教育部門依據當地實情出臺針對性的校園體育工作安全文件、法規(guī)、條例等,再到各級各類學校成立專門的校園體育風險防范工作小組,并依據教育安全行政文件,制定學校體育安全工作的管理、監(jiān)督、考評、獎懲的制度與相應措施,形成自上而下銜接緊密的制度體系,協同保障校園體育運動安全制度的穩(wěn)定運行。
組織協同。校園體育安全工作需要多部門協同參與,以教育部門為引領,聯合紅十字會、醫(yī)療、治安、消防、保險等其他職能部門,切實做好校園體育運動風險防范的宣傳、教育、培訓、監(jiān)督、急救和應急處理工作。統(tǒng)一各組織的工作方向和步驟規(guī)范,避免工作中的扯皮、推諉,各方合力構建完善縝密的校園體育運動風險應對組織。
管理協同。成立以主管校長為首,包含德育處、總務處、校醫(yī)、班主任、體育教師、家長代表等在內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小組。制定切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體育運動安全管理條例和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班主任及時關心學生身體情況,與體育教師保持聯系等??倓仗幎ㄆ跈z查和維修場地器材,德育處做好家長與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校醫(yī)院建立學生健康卡,關注身體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體育教師加強體育課堂紀律,防止學生追逐嬉笑打鬧,在體育課外活動時建立巡管機制,全方位杜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校園體育運動風險的存在,威脅著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對學校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針對這一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從協同角度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其他職能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主體之間,共同建立體育運動風險識別和應對機制,可以有效完善學校安全工作機制,保障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