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佳 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智群 樂山市人民醫(yī)院
教育部從頒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到《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都要求大幅提升在線教育的廣泛深入開展。我校護理系一直致力于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2020 年系部教師為保障線上教學質量,與醫(yī)院教師一起構建護理專業(y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樣法,選取了我校63 位護理專業(yè)教師和1654 名學生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1.文獻分析法
檢索搜集相關的碩博論文和期刊等研究成果,運用文獻分析法進行分析、歸納、分類、整理和總結。
2.訪談法
訪談校內(nèi)教師團隊與合作醫(yī)療機構中臨床護理教師、護理專業(yè)學生,分析提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關鍵要素。
3.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調查線上教學質量,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
截止于2020 年春,護理專業(yè)63 名教師實際開設26 門線上課程,共40 個班級、265 個班課,1654 名學生參與了線上教學,線上開課率達96.4%,學生出勤率達90.7%。并新開發(fā)教學資源3556 個,開展教學活動15221 次,形成了以騰訊課堂+ QQ 直播群聊為主,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云班課等平臺軟件為輔的線上教學新格局。
通過文獻查閱、線上教學質量問卷調查高頻詞匯篩選、訪談校內(nèi)教師團隊與合作醫(yī)療機構中臨床護理教師、護理專業(yè)學生,提煉出護理專業(y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關鍵要素包括課程目標分類、教學手段雙線并進、教學流程翻轉、課堂交互設計。
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尤其是5G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教育信息化被提上“建設教育強國”的政策高度。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積極推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翻轉課堂,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推動課堂教學革命的時代要求。雖然在各高職院校在線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中都反映出了線上教學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教師是遵循傳統(tǒng)、重回老教室,還是總結在線教學經(jīng)驗、開啟課堂新常態(tài)”,我系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3.44%的教師選擇了“總結經(jīng)驗、融入新的課堂教學”,老師們開始思考不同課程性質對教學模式的影響?;ヂ?lián)網(wǎng)+時代催生了各類學校全面的線上教學,但線上與線下教學的融合銜接和有效延伸仍然是挑戰(zhàn)。因此高職院校如何變挑戰(zhàn)為機遇,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做好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銜接和有效延伸,既是解決當前教學工作中面臨的迫切問題,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職護理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智慧教學的探索。
根據(jù)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關鍵要素的分析,按照“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原則,在“基于護理服務崗位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指導下,以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Bloom's Taxonomy for educational objectives)為指引,構建“一連二線、一變?nèi)睢钡木€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耙贿B”即通過建課、建班、進學生,將老師與學生“連”起來,連接的關鍵紐帶是課程。“二線”指線上線下兩條戰(zhàn)線,按照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將課程目標分解,將記憶、理解部分的知識,學生通過線上碎片化學習、自主性學習完成;而屬于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的高層次課程目標在線下實體課堂系統(tǒng)化學習、參與式學習完成。“一變”指變革教學基本流程,將傳統(tǒng)的“教在前、學在后”轉變?yōu)椤皩W在前,學生的研討翻轉在后”,即教學基本流程為:目標任務引導—線上自學自練—在線對話互助—線下研討拓展-深度融合改進?!叭睢敝富钣媒谭ā⒒钣霉ぞ?、活用數(shù)據(jù),即活用各種交互式教學方法,如行動導向法、任務導向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專注力和參與度;活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搶答、選人、主題討論、分組任務、隨堂練習,使沉默單向的課堂變成碰撞思想、啟迪智慧的互動場所;活用數(shù)據(jù)即改革多元化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利用信息化平臺實時數(shù)據(jù)記錄,掌握教情學情,并通過完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監(jiān)測、評估與反饋機制,實施精準干預,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持。
該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和學生自律、主動的學習理念轉變。應用該教學模式需要完成該模式下的課程標準制定、課程結構重構、課程資源開發(fā)、混合教學教案設計、多元化評價方案制定,并配套該模式運行下的管理體制建設、激勵機制建設、“雙師”團隊建設。因此該研究尚且處于模式構建的完成階段,還需要將該模式運用于護理教學實踐,進一步驗證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