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保 余運旵 方小林 吳慧君 韓兵 劉傳 徐冬冬
輸尿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結石,多由腎結石排出過程中由于受阻于輸尿管狹窄處所致,早期以腎絞痛、血尿和腎積水等為特征,好發(fā)于青壯年且男性比例是女性的2~3 倍。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輸尿管結石的常用方式之一,其中以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和經皮微創(chuàng)腎鏡碎石術最常用,但臨床關于二者效果仍存在爭議[1,2]。為此,本次研究特選取100 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通過對比兩組術式的差異性為臨床提供佐證,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按術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泌尿系結石診療標準》[3]中關于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并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其中存在手術禁忌證、耐受性差、合并凝血障礙、免疫功能障礙等患者。觀察組中,男37 例,女13 例;年齡24~57 歲,平均年齡(42.16±5.76)歲。對照組中,男38 例,女12 例;年齡25~58 歲,平均年齡(42.23±5.8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術前均接受常規(guī)查體、B 超和CT 檢查。觀察組采用經皮微創(chuàng)腎鏡碎石術治療,方法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于患者病患處置入F5 輸尿管導管,再改俯臥位,將腰部墊高,重新消毒鋪巾,必要時從輸尿管導管注入生理鹽水形成積水擴張腎盂腎盞。以B 超引導于11 肋至12 肋下間作為腎盞穿刺點,完成穿刺后置入斑馬導絲,并利用擴張器沿導絲方向將穿刺點擴張至F14~F16,建立工作通道,將腎鏡置于其中,在灌注泵沖洗下確定結石為止,以鈥激光擊碎結石,術后常規(guī)留置F5 雙J 管,并抗生素抗感染。對照組采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方法為:取截石位,氣管插管或喉罩全麻以輸尿管硬鏡探查結石周圍情況,確定位置后置入親水超滑導絲后退鏡,并沿導絲置入軟鏡鞘管,將導管內芯取出,順輸尿管軟鏡鞘插入STORZ 電子輸尿管軟鏡,發(fā)現結石后插入EMS 鈥激光光纖并進行碎石,能量設置1.0~1.5 J/10 Hz,長脈寬模式,清理結石后,依次退鏡,拔除輸尿管軟鏡鏡鞘,常規(guī)留置F5 雙J 支架管,術后處理同上,兩組術后均以X 線檢查結石殘留情況,若結石殘留則行體外碎石或二期手術。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結石清除情況及血紅蛋白降低情況,以結石直徑<4 mm 作為結石清除干凈的標準。③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出血、發(fā)熱和感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結石清除情況及血紅蛋白降低情況比較 觀察組一期手術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血紅蛋白下降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結石清除情況及血紅蛋白降低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結石清除情況及血紅蛋白降低情況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輸尿管上段結石是臨床尿路結石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病因復雜,多和腎結石排出受阻有關。目前臨床關于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方式的選擇存在一定的爭議,主要可選擇的方法有輸尿管硬鏡碎石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腹腔鏡輸尿管上段切開取石術等,各種方式均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其中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及經皮腎鏡碎石術是常用的碎石術式,但二者治療效果存在部分差異。為此,臨床治療中需根據實際情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經濟的原則,選擇最恰當的手術方式,對于保證患者安全和提高患者滿意度有重要意義。而本次研究針對其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和輸尿管軟鏡或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應用價值展開討論,以此為臨床提供參考經驗。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相較于對照組更短但其住院時間較長。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發(fā)現,經皮微創(chuàng)腎鏡碎石術操作較為簡單,可以為手術醫(yī)師提供更好的手術視野,進而可以縮短手術操作時間,但其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仍需要對患者的腎臟進行穿刺建立通道造成損傷,導致術后血紅蛋白下降明顯,存在腎出血的風險,進而會延長患者術后康復時間[4]。而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屬于自然腔道手術,其繼承了輸尿管硬鏡的特點,其原理是利用人體自然管道,通過可彎曲性在碎石時即使結石出現上移,仍能夠有效的找到結石并進行清除,可以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具有出血少,恢復快的特點,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但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儀器設備操作難度相對復雜,不僅需要手術醫(yī)師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還需要根據不同時機和情況調整儀器設備參數,進而會增加術中操作時間,對中重度腎積水患者,結石一旦回到腎臟,操作更加困難[5]。而分析二者結石清除率發(fā)現,經皮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一期手術清除率較高,提示其對于結石的清除效果明顯優(yōu)于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其原因多和輸尿管軟鏡鈥激光光纖和能量較小,其碎石效果慢,加之結石碎片容易滑入腎下盞,進而增加結石殘留幾率。而經皮腎鏡碎石主要依靠壓力沖擊,可以直接深入輸尿管連接部,進而提高沖出結石碎片的效率且結石不容易滑入腎盞,可極大的避免結石殘余。由上述結果可知,經皮微創(chuàng)腎鏡碎石術和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效果各有差異,臨床需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遵循經濟、微創(chuàng)、安全、有效的原則,酌情選擇方案,以此提高手術安全性。
綜上所述,經皮微創(chuàng)腎鏡碎石術創(chuàng)傷大但結石清除率高,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創(chuàng)傷小但結石清除率稍低,二者效果各有差別,需酌情選擇。